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宋代〕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夕阳下,我卷起绣帘,凭亭上眺望。江水在亭下如碧空般延伸,远处的夕阳和亭台相互映衬,整个景象开阔无边。你特意为我的到来,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依然鲜艳。这让我回想起在平山堂时,依靠枕席欣赏江南雨中,凝望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今天,面对眼前的景色,我更能体会到欧阳修诗中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美景。
广阔的水面清澈明亮,山峰的翠绿倒映其中。突然间,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船在风浪中嬉戏。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宋玉的《风赋》,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根本无法理解庄子所说的风是天籁之音,竟然执着地讲风有雄雌之分。实际上,只要一个人具备广阔坚定的胸怀,无论境遇如何,都能从容自得地享受到千里之外的雄风气象。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首先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美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接着交代了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以幽默的方式将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并描述了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形容油漆未干的情境。
“长记平山堂上”,是记忆中情景,也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并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以上五句新颖别致,引人入胜,通过作者昔日的淋漓兴致,传达出当日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以下五句,则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从而引发了词人对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的感慨。接着描述了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随后写了一阵巨风突然袭来,江面瞬间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变幻,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由此引出了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作者认为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可笑的,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壮伟风神即是明证。强调了一个人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才能超凡脱俗。
整首词结构复杂多变,描写波澜起伏,气势磅礴。词中出现风涛中的白头翁形象,象征着苏轼自身的人格风貌。全词融合了写景、抒情和议论,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