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个状元必然是古代读书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事情,试想哪位学子不希望能够榜上提名,蟾宫折桂呢?慢说是一个状元,哪怕就是一个三甲进士的末尾,也能让自己步入官门,博一个封妻荫子的机会。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层层的考试可谓是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子都考成了老态龙钟的白头翁。记得清朝有一个姓韩的进士写作一首诗叫做《登科后解嘲》“读尽诗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吾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您瞧瞧考个进士得多么难!但是,今天我们给大伙儿说一个历史上千真万确的实事儿,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抓阄抓出来的状元——刘若宰。
刘若宰是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过目成诵,出口成章。父亲也是位居三品的布政使,算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尤其他还擅长书画,楷、行、草书更是无以伦比。刘若宰水平不错,但是时运不佳,一生参加过6次科举考试,一直到明朝末年崇祯时才获得了状元的头衔。当官以后政绩平平,但是一生却做过两件非常显眼的事情,使其在历史获得了一定的殊荣。但是,为世人所记住的却更是他获得抓阄状元这一奇闻。
话说在明朝天启五年的时候,刘若宰参加第五次科举考试。列位,科举考试可是三年一次啊,他这已经第五次了,再考不上他都快成老头了。但是这次笔试却发挥的尤其的好,所以很自然的被主考官选拔出来参加明熹宗皇帝自己主持的面试。刘若宰面对皇帝的问题对答如流,口若悬河,令明熹宗非常高兴,最后皇帝在不经意间问了一句“你的祖籍是哪里啊?”刘若宰是安徽人,但是祖籍是山东省济宁市水泊梁山。刘若宰想都没想就答道“回陛下,臣的祖籍是水泊梁山!”得,这下可戳中了皇帝的肺管子了。因为在熹宗皇帝的眼里,水泊梁山就是逆贼叛臣的代名词,于是脸蛋子呱嗒就掉下来了。这下可好,刘若宰用小拇指也能想明白是说错话了。不过转念一想,嗨,算了吧,得不了前三甲也没关系,随便弄个进士当当也成啊,做人不要太贪嘛!因为古代科考有规定,殿试这一关是不准往下刷人的,仅仅是将考试名次略微调整而已。结果第二天发榜一看,好么!状元是一个水平很低的名叫余煌的学生,大伙儿一想明白了,他名字好啊“余”就是“我“,“煌”就是“皇”。就是“我的皇帝”啊!这等好名字不得第一名简直天没有天理了,但更没有天理的是整整一张皇榜竟然唯独没有刘若宰的名字!刘若宰上下左右打量了八八六十四遍,真的是没有。只得扫兴而归。这件事对他打击非常大,可是他痛苦了好一阵子后还是决定参加下一次的科考。
他决心不离开北京了!就一边在这里学习,一边等待三年后的考试。可就是在这北京城的三年当中闪耀他一生光辉的第一件事出现了,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一本名叫《金莲传》的书稿爱不释手,在闲暇之余还对这本书稿进行重新的校对、编写和修订,经过三年中陆陆续续的加工整理,外加自己的体悟和感想,终于使其大作问世,他给这本书起了一个透彻响亮,贯穿寰宇的好名字《金瓶梅》,这也就是后来百姓们争相传阅和述说的《金瓶梅》的雏稿。
时光蹉跎,三年一度的考试转眼又来临了,刘若宰又无往不利的考到了殿试的这一关,只不过这时候的皇帝已经由熹宗皇帝变成了思宗皇帝了。崇祯元年(公元年)戊辰科是思宗崇祯皇帝组织的第一次科考,所以他万分重视,崇祯为了重振朝纲、整肃吏制很是想选拔一批有才干的年轻人,所以皇帝亲力亲为地出题、阅卷、面试,好一通忙活。当他看了36份卷子,觉得刘若宰的水平最高,所以很想钦点其为状元。但是当皇帝看到他的本尊庐山真容时以后可谓是大失所望,因为刘若宰其貌不扬,伛偻身形,皮肤黝黑、体态肥胖、年纪颇大,跟自己想要选拔的青年骨干有很大的出入,所以实在举棋不定。思来想去后他竟然出了一个天大的馊主意。当天晚上,他焚香沐浴后,吩咐人找来一个铜罐儿,然后取来一双金筷子,把36名考生的名字写成纸条扔折成阄进罐子内胡乱挑选,选到谁就是谁!这崇祯皇帝挑来挑去选来选去终于找出来一个合适的纸条,他打开一看赫然仨大字赫然在目“刘若宰”。思宗一脸不高兴,把这纸条又扔了进去,心说这次是试手不算,所以又重新挑,尽量避开刘若宰的纸条。然后他划拉来华来取,心想只要不选上刘若宰,什么阿猫阿狗都成,二一个纸条夹上来打开仔细一看仨大字“刘若宰”。立马扔了回去,崇祯心想如果再是刘若宰,就连罐子一起都扔了得了,反正就不点他就对了。再夹一次吧,总不至于还是他了吧?您猜怎么着,没有悬念的又是“刘若宰”!崇祯把手里的罐子哐当就扔了,还想怎么反悔呢。可是也许这是天意吧,崇祯皇帝把笔放在了刘若宰的名字上,可是却迟迟落不下去。还想着要不然去点张三当状元吧,李四也可以,马五也成,赵六也不错,王二麻子……正琢磨着呢,因为笔端上沾的朱砂太多了,所以这点儿不由自主的滑落笔端,崇祯再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会儿皇后出来了,皇后贤良淑德母仪天下,自己竟然冒然为本科状元做了一身衣服,这身衣服别具一格,与前朝的状元服装都不一样。因为是崇祯年间第一次开科取士,所以皇后也想为皇帝有所作为,崇祯帝一看这身衣服虽然看起来做的并不大合体,但是却十分符合刘若宰的身形,没法子,什么是天意?这就是天意!只好笃定心神钦点刘若宰为本科一甲进士状元及第!
就这样刘若宰当上了状元,不过,说真的他在任上的确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但是他推举了一个人,一个在明朝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刘若宰也因此而被历史再一次的铭记。这个人就是名垂青史的大忠臣——史可法。
史可法和刘若宰是同一期的考生,但是史可法的成绩实在太一般了,位列本科三甲二十六名,俨然跟刘若宰不在一个身位上。但史可法成为进士之后,之所以能被重用与刘若宰的推荐有很大的关系。刘若宰在给皇帝的推荐信中说史可法“智勇忠介,具经济才”应该予以提拔重用,所以史可法才得到了皇帝的简拔。咱们多说一句,什么叫做龙生九子各个不同。
史可法有一个弟弟,叫史可程,他跟他哥哥同一科参加考试并且还一起中了进士,名次更是在史可法之前。随即后补实缺入朝为官,他可是与哥哥的忠贞不二却大相径庭,首先他做的是大明崇祯皇帝家的官,但是不久后崇祯皇帝煤山上吊,李自成攻陷北京,他紧接着就投闯王李自成了。不过遗憾的是李自成很快败亡,被迫撤离了北京城并死在了湖北九宫山,随即史可程就由投奔了南明王朝的福王朱由菘,然后福王被摄政王多尔衮干掉了,于是他就马不停蹄的投奔了大清,老老实实当了大清的机关干部了!这投降的速度也太快了点儿吧?他家里人都快跟不上了,也就是清朝坐稳了近年的江山,要不然呀,史可程这路投降将军还指不定要叛变多少回呢!总观整个中国历史来回叛变三次,更换四个主子的可能也就是只有这大名鼎鼎的史可程了吧?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