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年的唐朝是中华文化最为繁盛的时期,尤其是在诗歌方面,涌现出众多才情横溢的诗人,比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僻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他们三位是唐朝诗人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分别被后世誉为“诗仙”、“诗圣”和“诗王”。
今天暂且不谈唐朝诗人们的那些流传千古的佳作,主要讲一讲少数的5位德行有亏的诗人,他们分别是李绅、宋之问、王勃、崔颢和元稹。
1.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是李绅所作的《悯农》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绅的确是心系农事,同情底层的劳动人民。如果一直照着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李绅会有更多的歌颂劳动人民的诗篇问世,他本人也会因关爱劳苦大众而流芳千古。
可怕的是,人总是会变的,有人变好,也有人变坏。李绅偏偏属于变坏的那拨人。后来他的官越做越大,一度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变得狂妄自大,滥施权威。
在李绅还一穷二白的时候,他经常到年龄比自己大的李元将家中做客,还“亲切”地喊李元将“叔叔”。等他做上高官,轮到李元将反过来巴结他,“亲切”地喊他“贤弟”。他却不理李元将,直到李元将以“爷爷”称呼他,他才答应与李元将结交。
做了高官的李绅,按说有能力为劳动人民谋福祉了,但他心里再也没有装进去过百姓,眼里也看不见“汗滴禾下土”的老农。他滥杀无辜,欺压平民,曾有好友的仆人和一位平民发生冲突,他竟然以极刑处置了这两位底层的穷苦人,还将好友绑起来重打20杖,然后将其流放。
由于李绅残暴不仁,他治下的百姓纷纷逃往外地,下属向他汇报,他却说百姓犹如稻谷,逃走的都是无用之人,不用管他们。
2.宋之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出自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刘希夷万万没想到,这两句诗竟会为他惹来杀身之祸。他的舅舅宋之问相中了这两句诗,想据为己有,刘希夷爽快地答应了,后来又不忍割爱,反悔了。丧心病狂的宋之问居然残忍地将其杀死。
宋之问的确才华横溢,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但他的人品也的确低劣不堪。宋之问为了荣华富贵,想当武则天的面首,未果,又巴结上官婉儿和武三思。后来随着武氏集团的垮台,自己也受牵连被流放到岭南。他难以忍受岭南的穷苦生活,偷偷潜回京城,躲在朋友家里。一天夜里偷听朋友与别人密谋要杀掉武三思,他却跑去告发。结果朋友一家被武三思杀光,自己潜回京城不但没有被问罪,反而升官发财,真是卖友求荣的典范!
3.王勃
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不仅诗写得好,写文章也是一绝。他的那篇《滕王阁序》可谓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这篇文章是他在去交址(今越南)看望做小官的父亲,路上经过滕王阁时写下的。
王勃之所以要急着去交址见父亲,是因为刚从监狱里出来,很长时间没见父亲了,甚是想念。而他之所以坐牢,是因为他杀死了官奴曹达。
今天的滕王阁当时的王勃还是虢州参军,一位叫曹达的官奴犯了死罪,逃到王勃家里。王勃与曹达有些私交,就将他藏了起来。事后冷静下来的王勃担心败露会连累自己犯窝藏之罪,竟将曹达杀了,可见他并没真得冷静下来。本来他被判了死刑,但命好,遇到大赦,改为三年的有期徒刑。
也许是老天看不过眼,在王勃离开滕王阁,坐船去交址时,将他收了,年仅26岁。不管怎么说,王勃的离去是唐诗文化的一大损失。
4.崔颢
“诗仙”李白游到黄鹤楼,诗兴大发,正准备题诗一首,抬头看见一位诗人已经在黄鹤楼上题了一首,读完拍手叫绝,不敢再重新另题一首。这位令李白都不敢落笔的诗人就是崔颢。
崔颢才情极高,爱好饮酒赌博,不过这还是小事,他有名的是始乱终弃,俗称“渣男”。崔颢娶老婆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美貌,娶了一个,过不多久就会休掉,然后再娶一个。他不断地娶老婆,一生娶了很多个,具体数字难以统计。
5.元稹
元稹是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俩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元白诗派”。元稹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渣男”,先是抛弃初恋,后又瞒着妻子与薛涛同居,让薛涛等他给她一个名分。正在薛涛苦等之时,元稹却令娶了别的美妾。据说有很多女子都被元稹始乱终弃。
元稹和白居易画像唐朝文人多风流,寻花问柳倒也常见,但像崔颢、元稹这样对女人不守诺言,把女人当儿戏一样耍的人,却不多见。不过,这5位德行有亏的诗人,最让人惊讶的却是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