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之重器原子弹
TUhjnbcbe - 2024/10/25 16:58:00
白癜风患者感恩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3232.html

自从年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美国一再对无核国家进行赤裸裸的核讹诈、核威胁。

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多次叫嚣对我国志愿军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当时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将采取一切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形式,包括使用原子弹!”

年美国和台湾签署《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年人民解放军收复一江山岛。消息传到华盛顿,五角大楼再次叫嚣对我国的几个重要城市实施核打击。

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国进行赤裸裸的核威胁。更加坚定了我国造原子弹的想法。

中国的原子弹研制起步较晚。建国初期,新中国不仅要战后重建,还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战争威胁。为了国家的安全和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中国不得不花很大的气力来研制自己的有效防卫武器,以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这一庄严宣告,揭开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序幕。

考虑到国内技术人才储备和经验、经济状况的缺乏,当时的新中国领导人向苏联请求援助,认为这是一条重要且快速的途径。

50年代后半程,苏联对中国的国防工业援助集中于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弹、导弹的研制。并派驻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年初,中国政府向世界声明,留守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全部撤回国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3月份,第一支志愿军回国。仅十多天后,这支部队再次出征,出现在我国的大戈壁滩罗布泊。他们的任务是建造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场。

同年,邓稼先等科学家开始奉命研究原子弹。

年中苏关系降温,同年6月,苏联专家开始撤出,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被定名为《工程》。

年8月,在核工业系统工作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

至此我国的核工业彻底自主,再也没有一个外国人参与,一切从零开始。

当时,我国的原子弹工程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撤走的苏联专家嘲讽道:一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民族,还想着上天上摘星星吗?

那时中国的原子弹又多了一个名字--“争气蛋”。

不过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环境,嘲讽可能是那个时候面临的最微不足道的压力了。

当年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铀矿。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光有人不行,有经验也不行,你得找到原子弹制造的关键材料才行,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副部长刘杰成立了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简称普委二办。当时专门负责筹备铀矿地质的勘探工作,一共3支勘探队。从新疆到东北,再从东北到西南,几乎把整个中国都跑遍了,每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走不动了,只能骑马;饿了,就地解决,拔草摸鱼;人到哪里,帐篷就支在哪里。由于技术手段落后,找矿的难度,比起取西经,还要艰苦百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十几名勘探队员的生命,在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勘探队终于在广西找到了第一块铀矿石。

第二个问题,国内没有人搞过原子弹,各国对原子弹的数据都是设为最高机密。完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苏联专家撤走,留下一地鸡毛,很多之前签订的合作也被迫搁浅,大部分军工厂陷入停顿状态。

留下的核数据还是错的,我国的科研人员只能重新验算。没有大型计算机,连计算器都没有,只能靠算盘打,验算的稿纸可以铺满整个罗布泊,就这样,我们用算盘打出核威慑。

有了铀,有了数据。还得有试验场地,最开始试验场选择敦煌,但因为敦煌的历史文化因素和其他原因,敦煌被否决了,最后选择的地方是被苏联人称之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那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生灵进的去出不来。鸟飞不到的尽头,风吹不散的黄沙,刮得人眼睛都无法睁开,漫天风沙掩盖住日月星辰,整个罗布泊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

如此恶劣的戈壁滩,这支刚经历过抗美援朝的部队在罗布泊面临的第一战就是生存,要生存首先要寻找的就是生命之源--水。

在沙丘起伏的大漠里寻找水源,无异于大海捞针。派出的侦查小队接连失踪,很多人找水再也没有回来,在众人绝望之际,终于找到了充满盐碱的塔里木河。

死亡之海开出希望之花。

电影《横空出世》里,写到这样一首诗:

死亡之海得玉浆

天山为屏昆仑障

纵横南北十万里

敢问惊雷何日响

就是这样又苦又咸的盐碱水,稀有程度堪比琼浆玉液。

试验场地有了,多灾多难的新中国又闹起了饥荒。饥荒三年,粮食短缺。人们饿到吃观音土,活活胀死;饿到悬釜而炊,易子而食。不忍心吃自己饿死的孩子,但为了生存,俩家交换子女,作为自己的食物。

科研人员经常饿着肚子搞研究,草根吃绝了,树也薅秃了。揪来的杨树叶、榆树叶就着盐煮一下,这就是当时科研人员的伙食。

陈毅元帅当时说:我们就是当裤子也要搞出原子弹!

尽管缺吃少喝,但是为了能把原子弹搞出来,靠着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出的救命粮,科研人员终于熬过了饥荒。

熬过饥荒,国际上又蹦出来个《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

年7月3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指出美苏企图通过这个条约,巩固自己的核垄断地位,而把一切受核威胁的国家的手脚束缚起来。

因为中国拒绝在该条约上签字,美国多次计划空袭中国的罗布泊,企图把中国的原子弹扼杀在摇篮里。

美国对中国的原子弹进程进行严密监控,并不断施压,在我国周边设立多个监听站,数十个测向站。年,肯尼迪政府制定出空袭罗布泊的详细计划。他表示:不管用什么手段,必须阻止中国拥有原子弹。并极力游说当时的苏联一起空袭罗布泊。

正当中国面临国际舆论和美国核轰炸的双重压力时,一个子弹结束了这个自视甚高的总统的生命。

年11月22日,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遭遇枪击身亡。美国空袭罗布泊的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就这样,我国的原子弹研制在一次次困难中艰难前行。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这一炸,是底气!这一炸,是尊严!这一炸,是地位!

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在回答中外记者问答时,表示:美国的穷凶极恶,欺人太甚,我们今后做充分的准备,准备美国人打进中国大陆,我们彻底的消灭它!

年,中国重新加入联合国。

手里有了家伙事,我们才能掷地有声。

有了原子弹,再也没有人敢小瞧中国人,正如那句话:手里无剑和有剑不用是两回事。

我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中国原子弹爆炸的背后是一批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饱学之士前赴后继。

他们在戈壁滩上献青春,大漠孤烟洒汗水,呕心沥血筑国防。

他们因信念而无畏,一纸军令赴大漠,归来已是白头翁。

他们用信念铸就共和国的灵魂,用身躯撑起共和国的脊梁。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闪耀的星,向每一个中国的核事业工作者致敬。

愿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能继承这红色基因,铭记共和国的先驱。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立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之重器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