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0首唐朝诗坛,诗人无名诗却火到爆炸的
TUhjnbcbe - 2024/10/23 16:37:00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极广的唐诗选集,它收录了唐代众多诗人的名篇佳作。这些诗作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其中,有一些诗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的诗作却广为流传,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在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可以领略到唐代的文化魅力。

10首“诗人无名”的诗歌

1.《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诗人面对月夜、春江、花林等美妙景色,领悟出短暂人生与永恒宇宙之间的平衡关系。此诗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创作背景:一般认为创作于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张若虚在唐中宗神龙年间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四人的诗作风格相近,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诗,被后世广为传诵。

2.《代悲白头翁》:唐·刘希夷

?原文: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赏析:全诗从洛阳女儿面对落花而叹息写起,描绘了人生从青春年少到衰老死亡的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弄人的哀怨。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千古名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既富有诗意的美感,又具有哲理。

?创作背景:刘希夷是初唐诗人,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三种说法:一说为高宗上元二年(年),一说为高宗调露元年(年),一说为武周圣历二年(年)。诗人可能是受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创作了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这首诗旨在抒写诗人在北固山下泊舟时,因冬末春初的旅途景色而触发的思乡之情。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道路,已经延伸到青山之外,而诗人乘坐的船,正行进在绿水之间。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一幅恢弘阔大的江面风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的景象,暗示了时光流逝,也蕴含着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王湾是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他往来于吴楚地区,深受江南山水的吸引,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的影响。他创作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4.《凉州词》:唐·王翰

?原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赏析: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诗中描写了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足以令人精神世界升华的美,使人感到自己力量存在的美。这种美使人联想到历史和未来,使人体悟到永恒和无穷。最能表达这种美感的是诗的前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黄河远上白云间”,是诗人真实的感受。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诗人眼前所见到的只有两件事物: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诗人全神贯注,空旷而绝无寂寞之感。黄河、白云,色彩对照明丽。水流,云飘,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

?创作背景:王翰在玄宗先天年间成为进士,担任荥阳县主簿。王湾是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他往来于吴楚地区,深受江南山水的吸引,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的影响。他创作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受到当时宰相张说的赞赏,被悬挂在宰相政事堂上,成为文人学士学习的典范。王湾还参与了集部的编撰工作,并因功授任洛阳尉。他的诗作现存10首,其中《次北固山下》最为著名。

5.《枫桥夜泊》:唐·张继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这首羁旅诗,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诗的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静态的描写,后两句是动态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作者的愁思。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6.《春怨》:唐·金昌绪

?原文: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点破主题的是诗的第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句中的“金屋”,用汉武帝幼小时愿以金屋藏阿娇(陈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人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幽闭在宫内的少女。“无人见泪痕”五字,可能有两重含意:一是其人泪痕本为可见,而无人见,二是其泪痕本不可见,因为无人,所以不见。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黄莺儿拟人化,使诗歌更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为了反映宫女的哀怨和渴望自由的心情。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唐朝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7.《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玉门关内或许春风和煦,关外却是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写出了戍边士兵不得还乡的怨情,表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无法回乡的哀怨。

创作背景: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8.《宫词》:唐·张祜

?原文: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赏析:这首宫怨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宫女幽禁深宫的哀怨之情。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宫女的哀怨之情却弥漫在字里行间,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张祜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最为擅长。这首《宫词》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能是他在游历宫廷时所作。

9.《哥舒歌》:唐·西鄙人

?原文: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哥舒翰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哥舒翰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中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两句,是全诗的精华,也是诗人对哥舒翰的高度评价。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西鄙人,是唐代西北边疆地区的一位少数民族诗人。这首诗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当时西北边疆地区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10.《长干行·其一》:唐·崔颢

?原文: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赏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写了一位船家女与一位男子的邂逅相遇,表现了船家女的天真无邪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两句,是全诗的核心,也是诗人对船家女的生动写照。

?创作背景:崔颢是唐代诗人,他诗歌以雄浑奔放、气势磅礴著称。这首《长干行·其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能是他在游历江南时所作。

在《唐诗三百首》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可以感受到唐代的文化魅力。这些“诗人无名,诗却火到爆炸”的唐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情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诗作,感受到唐代的文化魅力,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本书。

《行书唐诗三百首》不仅落笔生辉,还能出口成章大厚本16开页精选月销量¥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10首唐朝诗坛,诗人无名诗却火到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