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渡汉江,20个字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
TUhjnbcbe - 2024/10/3 23:26:00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古筝-渔舟唱晚.mp:09来自陕西法制网《渡汉江》是一首思乡情切的五言小诗,真实刻画了游子久别还乡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宋之问,被誉为“仙宗十友”之一。宋之问虽是著名诗人,也流传下来大量人们熟知的经典名篇,但是,他却是一位人品极差,劣迹斑斑,被后世诟病的文人。1、因诗杀亲宋之问有一外甥,名曰刘希夷,与之年纪相仿,不爱仕途爱诗文。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代悲白头翁》,尤其里面两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至今日,依旧传唱不衰。所以宋之问看后,自然赞不绝口,就请求外甥把版权让给自己,当时刘希夷也答应了,可没过几天,刘又反悔了。宋之问一听,恼羞成怒,于是命人用装满土的袋子,将亲外甥给活活的压死了。可叹这位才华横溢,不满30岁的大才子,就这样殒命于亲舅舅的手里。这哪里是文人,这就是凶悍的强盗。2、卖友求荣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年,武则天去世,太子李显复位,即为中宗。中宗登基后,首先诛杀的就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作为二张的党羽宋之问,受到牵连,被中宗贬为泷州参军,就是今天的广东罗定。当时的广东可不是今天的广东,繁华似锦,一派盛世景象。那时的广东属岭南蛮荒之地,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生活水平自然艰苦,所以,吃惯了美味佳肴的宋之问,实在无法忍受下去,没过多久,便瞒着朝廷,偷偷逃回洛阳,躲在了好友张仲之的家里。然而,张仲之万没想到,自己留到家里的宋之问,却是一条冻僵了的蛇,一匹被猎人追赶的狼。虽说武则天当时已死,可是她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所以武三思仍然声名显赫。为了搬到奸人,张仲之和同僚在私下,密谋杀掉武三思,这一消息被宋之问听到后,速派侄子前往武三思府上告发,致使张仲之全家被杀。而宋之问因卖友求荣,不但没有被追究逃回洛阳之罪,反被提拔为鸿胪主薄,后又升迁考功员外郎,其所作所为,令人不齿。就是这样一个大奸大恶之人,却也留下了一批不错的诗文,比如《渡汉江》,仅仅20个字,就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忐忑不安,而且还千古流传。3、经典解析《渡汉江》这首小诗,真切表达了诗人想回家又不敢回,急切却又徘徊的矛盾心里。诗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此诗既是宋之问被贬泷州后,无法忍受那里的艰苦,在逃回洛阳的途中所作。首联“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写诗人被贬岭南蛮荒之地,本已够苦的了,何况与家人又断绝了音信。现在只能经过冬天捱到春天,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一片思念之情。尾联“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里变化。逃离贬地,离家乡、亲人越来越近,可是心中的担忧,却愈加厉害,最后变成一种害怕,怕到不敢询问从家乡过来的人,因为诗人不知道因为自己遭到贬谪,家人是不是受到了牵连或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担忧,和对自己前途的恐惧。结语宋之问一代大诗人,他那个时代的精英层人物,以他的学识和才华本该青史留美名,然而他却自毁三观:为名,冤杀至亲;为利,出卖朋友,全然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节和清高。“天作必有雨,人作必有祸”,宋之问这样有奶便是娘的主,其后果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公元年八月,李隆基继位,随即赐死于徒所,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也留下了千古骂名。而他的一些诗文却流传下来,广为传颂。所以我们对于一个人评判,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王道。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删除作者/来源:古韵国学内容如有不妥,
1
查看完整版本: 渡汉江,20个字道尽诗人,逃跑途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