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季的一天,一个24岁的农村小伙怀着复杂的心情,从江西井冈山山脚下的大船村来到了广州。
当他见到广州市市委书记时,他黝黑的脸上瞬间出现了两行清泪,随即,他冲着市委书记喊道:“妈,我是您失散23年的儿子”
曾志一生刚强,几乎是不流眼泪,可见到儿子的第一面,曾志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也不只是伤心难过,还有多失散多年儿子的愧疚之情。
年4月4日,曾志原名曾昭学,出生于湖南宜章县城厢镇汪家冲的一户富贵人家,家庭条件优渥的她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6岁时,全家人搬到了宜章县城。
不到8岁,家里给她定了娃娃亲。对方是个中等殷实人家,未来的公公叫吴静,是宜章县议员。吴静有两个傻儿子,和曾志订婚的是老大,比曾志大7岁。
吴家对曾志不错,随着她的见识越来越广,受新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她就认识到封建礼教对女人的束缚。
年8月,曾昭学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报名时决定改名“曾志”。
同学问她:“为什么要改名?”
她的回答是:“我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
后来,同期入学的20名女生,只有她一人在严格的军训和斗争中坚持下来。除了为自己改名外,曾志在参加革命之后还勇敢地拒绝了父母从小就为自己定下的一门亲事。
同年10月底,年仅15岁的曾志在湘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从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以后,曾志就留在农民协会工作,是农民协会的专职妇女干事。风姿卓越的她自然引来诸多异性的目光。这其中就有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
不久,曾志走进了第一次婚姻,那一年夏明震20岁,曾志才16岁。
年5月21日,“马日事变”爆发,长沙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各地反动派纷纷趁机闹事,党组织不得不作出决定,开展暴动计划,消灭反动派。
由于曾志和夏明震二人各有各的职责所在,结婚没几天,他们就得面临离别。
好在,两人都是以国家为重的优秀革命者,不管是分开做任务还是一起完成潜伏工作,他们都愿意接受。
年3月,“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计划失败,夏明震在那次斗争中牺牲了。曾志忍住内心的悲伤跟同志们一起办理了夏明震的后事。
丈夫去世后,曾志就跟随着朱德来到了井冈山,不过此时的她已挺着大肚子,孩子是夏明震的骨肉。在井冈山,她认识了红4军第7师党代表蔡协民,两人很快就相互爱慕。
起初,曾志还担心自己怀着孩子,蔡协民会介意。但蔡表示:“这是革命烈士的遗孤,我怎么会介意?只会倍加珍惜才对。”
就这样,在师长邓允庭的准许下,两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同样简单,之后曾志也被调到师部工作。
他们在酃县住下来,一天有客人过来,来人调侃道:“嗬!金屋藏娇嘛。老蔡,好福气哟!”
蔡协民赶紧给妻子介绍:“这位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毛润之!”
曾志早就听说过毛润之的大名,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给曾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端祥着毛泽东,中分式的黑色长发,清癯[qīngqú]的面颊,智慧的双眸,举止潇洒自信,表情亲切而深沉。他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由于第一次见面,毛主席十分的平易近人,给曾志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在见面两人也就没有那种拘束的感觉。
到了11月,曾志开始出现临盆的征兆。然而生产过程并不顺利,曾志用尽浑身解数,经过三天三夜的痛苦煎熬,其间晕倒数次,最终才产下了她和夏明震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石来发。
产下孩子后不久,曾志就要跟随队伍转移,抚养孩子就是个大问题。正巧当时石礼保夫妇来看望曾志和她的孩子,曾志见石礼保的妻子很喜欢这孩子,于是便产生了把孩子送给他们抚养的想法。
石礼保夫妇起初听到这个请求时有些犹豫不决,但石夫人很喜欢这个孩子,她不忍心这么小的孩子跟着革命队伍一起吃苦。再加上石礼保夫妇也没有小孩,于是最后他们便答应了曾志的请求。
不久以后,曾志就跟着革命队伍转移了,在此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她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儿子石来发。
年毛泽东准备要回部队,临行前拜托曾志照顾因怀孕不能同行的贺子珍。曾志误以为是要她离开工作岗位专门照顾贺子珍,立刻怼道:“我有我的工作,哪有时间照顾她生孩子!”毛泽东听了也生气大声说:“就是要你照顾!”她大声回道:“就是不照顾!”两个人就像孩子一样争吵着。
当得知自己误解了毛泽东的意思,只是拜托她工作之余去照顾贺子珍时,曾志不好意思地跟毛泽东道歉,说自己是贺子珍的朋友,即使毛泽东不提这个要求,自己也会照顾贺子珍的。
年11月,在闽东工作的曾志有了第二个儿子。
孩子出生才40天,曾志又接到了赴厦门工作的调令。为不耽搁工作,曾志又一次将孩子送人了。但这个孩子没有大哥石来发命好,被抱走20多天便得天花,早早告别了这个世界。
年2月,曾志和蔡协民又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是一个儿子。然而,这个儿子刚出生十几天,曾志和蔡协民就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将他送给了别人。当蔡协民夫妇还没到厦门时,王海萍他们听说孩子要送人,在没有得到蔡协民夫妇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将孩子送给一位姓叶的中医,并收了叶医生大洋“领养费”!更绝的是,市委经费紧张,这块大洋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话已至此,蔡协民沉默了。
后来直到年,曾志才在湖北武汉将这个儿子找到。当时,这个儿子正在武汉走街串巷叫卖杂货,虽然已经17岁了,可是个头还没有10岁孩子高。很明显,这个儿子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吃了不少苦头。曾春华特别刻苦,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考进了西安化工工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年4月,蔡协民离开福建前往中央根据地,结果在途中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敌人的监狱中,蔡协民虽然饱受酷刑的折磨,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年7月,蔡协民在福建漳州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均在革命期间牺牲,可在离开根据地,准备奔向敌后的时候,她对毛主席说:“为了革命,我已经随时准备好献出自己的一切。”
此时,经组织安排,她同陶铸一起工作。为了地下工作的安全和方便,二人曾假扮夫妻,后来互相爱慕,日久生情,便结为革命伉俪。幸运的是,曾志与陶铸两人最终熬过了黑暗的岁月,一同走到了白头。
年,曾志生下了小女儿陶斯亮。曾志在怀孕时几经磨难,幸好陶斯亮顽强地挺了过来,再加上陶斯亮是曾志与丈夫陶铸的爱情结晶,因此曾志十分疼爱她。陶斯亮在父母的殷切关爱下,顺利地成长为一名落落大方的女孩儿,最后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年,井冈山解放,随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曾志在心里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彼时的她被任命为广州市委副书记,虽然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从不搞特殊。
稳定下来的曾志,对在战争中分散的儿子的思念,愈来愈浓烈,她想试着找一下他们。但分散了那么些年,又经历了这么多战乱,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再寻得他们,这谈何容易呐!
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努力,终于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石来发。在组织的调查下,证实了这个石来发正是曾志和夏明震的遗孤,得知孩子还平安活着后,曾志激动地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年10月,石来发坐上了前往广州的火车,母子终相聚。
那句“妈,我是您的亲生儿子啊!”是石来发鼓足了全身的勇气才喊出来的,他觉得与面前的女人有些疏离,但他更渴望几乎不曾感受到的母爱,所以最终喊了出来。
这一喊过往种种一下子涌上了曾志的脑海,母子俩抱头痛哭起来。
后来,曾志了解到石来发这些年一直在务农,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于是曾志便想留下石来发,让他去读夜校。
可是石来发已经有了家室,在井冈山过上了安稳平淡的日子,况且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姥姥也还需要他的供养。虽然极其不舍,石来发还是拒绝了曾志的挽留,回了农村。
石来发和母亲仅仅相处了几天就再次回到农村,这一走就又是十二年的分别。
后来,石来发担任了村里的报账员,因一笔5毛钱的账出错,石来发怕被处罚,连夜去往广州,希望母亲能帮自己一把。
但曾志了解情况后,立马对儿子进行了严厉批评,让他抓紧时间回去说清楚,有问题不能逃避。就这样,石来发连饭都没吃就被“赶”走了。
年,曾志的长孙石金龙到了北京的曾志家里,说出了自己的请求:“奶奶,家里都挺好,您不用挂念。只是,我们爷仨都是农村户口,您看能不能给家里解决一下商品粮户口?”
曾志听了之后,久久没有说话,餐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格外尴尬。半晌,曾志指着桌上的剩饭剩菜,笑道:“金龙,你看咱们今天吃的饭菜,不都是农民种的吗?那你又何苦要转商品粮呢?”说罢,曾志便起身回房间了。
年6月,曾志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曾志逝世后,她的女儿陶斯亮将其遗嘱公布于众:
“我逝世后,将6万元积蓄用于家乡建设;医院,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死后不进八宝山,火化后骨灰撒在井冈山。”
听到这样的遗嘱,所有人为之泪目。她的骨灰一分为二:一半与陶铸的骨灰合葬在广州白云山的松风石下,她要与陶铸长相厮守,永远守望着这座寄托着她无限深情的城市;另一半被送回井冈山,那里是她人生的第一块淬火地。
在曾志87年的生命里,有72年都在投身革命。以她对革命的奉献和成就,她完全可以葬入八宝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