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到来。
前言:
“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寒料峭,即怜惜梁上相互依偎的燕子,又怕晚来风雨打落一树梨花。
燕惧春寒,花怯晚凉,这是北宋文学家王安国七律《春阴》里的诗句,寥寥数字,就勾勒出一幅清丽的春景图。
王安国是王安石的弟弟,和王安石一样,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他的眼中,初春之景是如此的清新美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春天真美,可王安国却迟迟等不到他人生的春天。
他有足够的才华高中进士,可因为仕籍纠葛,屡次没有机会进考,而正直的他又不愿意借助兄长的权势谋取功名。
岁月蹉跎,这个12岁就因《题滕王阁》而声名鹊起的少年才子,直到41岁才经韩绮举荐,被宋神宗赐同进士出身。
所以,在王安国伤春惜时的诗词里,常常寄寓着他自身的际遇,有自己的影子,下面这首《清平乐·春晚》即是。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宋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简译:
怎么都留不住春天远去的脚步,黄莺白白地费尽口舌,昨夜雨骤风急,南园里落红无数,犹如被弄污了的红锦。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时分,那万千思绪就萦绕天涯,春风里,那自在的杨花如何也不肯飞入华堂朱户。
赏析:
王安国此词独具匠心,上片写景,惜花伤春,下片抒情,寄寓身世之感,全文清新婉丽,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前两句写结果,抒惋惜之情,后两句写出原因。
昨夜雨疏风骤,今晨帘外拥红堆雪,落红无数,那南园里的满地残红,犹如锦缎被弄污了一般,让人心生怜惜。
“草长莺飞二月天”,那被誉为春天使者的黄莺,清亮婉转的啼鸣,也留不住春天的脚步,又如何不让人伤感。
惜花长怕春归早。故贾岛有“痴心儿女苦留春”的执着,可是,时节有序,我们又怎么能够留住时间的脚步呢?
短短四句话,二十二个字,写尽惜花之情、伤春之意,而诗人叹惋的,何止是时序匆匆,他伤的是自己的际遇。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下片前两句写惜春之情,后两句抒写心志。
小怜就是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善弹琵琶,王安国此句化用李贺“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的诗句。
自冯小怜之后,“小怜”则为善弹奏琵琶歌女的代称,彼时词人正为落红惆怅,远处传来了哀婉动人的琵琶声。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留春不住,年华老去,琵琶声声,仿佛都在诉说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彼时的词人柔肠百转,愁绪万千,正怅惘之际,那空中自在飞舞的杨花映入了他的眼帘,令其不由的眼前一亮。
“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和柳絮虽然平凡普通,可它们也努力绽放,尽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赞美杨花柳絮,韩愈首开先河,二百年后,王安国也为不入画堂朱户的杨花点赞,从杨花身上,他看到了自己。
纵使自己久居下僚,郁郁不得志,也绝不倚仗哥哥王安石的权势谋得声名和地位,这是他终生坚守的磊落胸怀。
不谄媚权贵,坚守本心,王安国和其兄长王安石一样的耿介刚直,这首《清平乐春晚》即写出了他的文人风格。
后记:
王安国,字平甫,王安石的大弟弟,北宋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工诗善文,词尤佳,近似婉约派,与弟弟王安礼、侄子王雱合称“临川三王”。
王安国博学多才,曾巩赞他:“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并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他为妻。
王安国多次参加考试,还在一次会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从此名动京城,可因为身居高位的哥哥王安石,为了避嫌,而不去参加进士考试。
“自惭知子不能荐,白首胡为侍从官。”,欧阳修赏识王安国的学识,因为王安国的仕籍问题不能入仕,欧阳修为自己不能举荐他而感到遗憾。
他人生的春天始自熙宁元年(年),彼时得三司使韩绮举荐,宋神宗亲自召试,赐其进士及第,授予西京国子监教授之职,从此步入仕途。
王安国的花期很短,从41岁入仕,到47岁病故,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但因为他的耿直刚介,却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世人铭记。
他的主要成就还是来自文学方面,曾被时人誉为一代文豪,著作甚丰,曾巩还为《王平甫文集》作序,《王校理集》还被收入《两宋名贤小集》。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这首《清平乐春晚》情景交融,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写出了他的文人风骨,为伤春词中的佳作。
参考资料:
《宋史王安国传》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王安石《北陂杏花》: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李商隐《樱桃花下》:他日未开今日谢,嘉辰长短是参差陆游的一首闲适诗,清新明亮,有烟火气,读来令人心醉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