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亚美尼亚鸟村村民给鸟看管房子,一家老
TUhjnbcbe - 2024/6/25 22:46:00

十月份的阿勒山脚下村庄,沿路电线杆上留着一个个“鸟去巢空”的超大鸟窝。它们的主人是被誉为吉祥和送子之鸟的白鹳,早在上个月白鹳就开启了飞往非洲的旅程,等到来年天气回暖的时候,它们才能飞回湿地,然后在电线上筑巢繁衍下一代。

每年夏天,往亚美尼亚亚,阿勒山脚下的湿地周边村庄走去,沿途电线杆上孕育着生命的鸟巢,总能给人一种美好和谐的画面,游客们也形象地称这些村庄为“鸟村”。

阿勒山位于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三国交界,是亚美尼亚的圣山。在阿勒山脚下的河谷附近有一片高达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便是白鹳以及高达数百种鸟类的家园。

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时期的亚美尼亚,把这河谷水域湿地排干用来农业耕种。这一举措使得阿勒山湿地,从平方公里缩减到平方公里。亚美尼亚独立后,附近村民又继续改造湿地耕作,到今天便只剩下平方公里。

这种人为的自然生态破坏,使得栖息在这片湿地上的一百多种鸟类遭到致命威胁,本地的白头翁、达尔马提亚鹈鹕都已成濒临灭绝的鸟类,其中数量最多的白鹳也一度下滑。

大约在十年前,一些公益组织和环保专家,开始呼吁村民保护湿地,限制使用农药,一起来守护白鹳。但白鹳虽然是村民心中的吉祥鸟,不过却与我们对待燕子一样,并没有想过要为鸟牺牲自己的眼前利益。

实际上白鹳是一种农业益鸟,每年到繁衍季节的时候,都会成群结队地飞到农田捕抓蝗虫。它们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作物被侵害,间接避免使用农药,以避免土壤、水源污染。

经过学校、社会的不断普及教育,对白鹳有伤害的农药已被禁止使用,村民开始正视并认可白鹳的邻居地位。在一项名为“巢邻”的计划下,村民甚至主动帮助白鹳在自家露台,门前的电线杆上筑巢。

让我比较意外的是,这种守护白鹳的公益,竟有超过个家庭参与。每到夏季来临时,白鹳飞回亚美尼亚繁殖,一个家庭的老小就犹如“鸟妈”一样,一起守护着新生的白鹳到来。

一旦发现一些意外,村民还会主动打电话给相关部门询问,等到白鹳幼鸟学会了飞翔捕食离开了湿地,村民还会替他们的邻居看好“家”,直到它们隔年度假归来。

这种筑在电线杆上的巨型鸟巢,成为了周边几个村镇的标志,也吸引着许多喜欢鸟类爱好者的游客和摄影师。每年夏天来临时,总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万里迢迢飞到亚美尼亚,一路辗转到湿地边上的Hovtashat、Surenavan村观鸟。

这或许才是人与动物最和谐的相处方式,彼此之间不是站在一个保护和被保护的角色上,而是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美尼亚鸟村村民给鸟看管房子,一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