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
如同一个看不见的魔法师
一点点拭去天空的雾霾
一根根拔掉城区的老烟囱
轻袖拂过
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
变成了一座座
美丽的公园绿地
“魔法”背后,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峰峰决心,是十年磨一剑的砥砺艰辛。这份决心与艰辛,推动峰峰生态底色由“灰”转“绿”、天空由“灰”变“蓝”,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向着“美丽峰峰”的目标奋勇前行。
生产之变
深耕“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在人们印象中,水泥企业和污染密切相关。然而,在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过程封闭式清洁生产,使企业实现了环保与效益双赢。
传统焦化企业vs现代环保企业
近日,走进金隅集团,漫步厂区,宛若置身公园里,树木葱茏,鲜花竞放。在宽敞、明亮的垃圾处理总控室,透过玻璃幕墙看到,自动化设备在处理车间将生活垃圾破碎、分拣、筛选后将可燃部分作为水泥窑燃料,不可燃部分作为水泥原料再利用。年,峰峰金隅太行被工信部授予全国首批水泥行业绿色工厂。目前,峰峰已实现生活垃圾处理零污染。
峰峰,因矿而兴、因矿而建,是一座有着百年矿业开采历史的老工矿区,近40年为国家贡献了主焦煤10亿吨。
然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挑战和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峰峰强力实施“”发展战略,扭住老工矿区转型升级这一条主线,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盯紧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北部新区,瞄准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新兴服务业、新兴电子“四大百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核心产业链条,加速形成产业“裂变”新格局。
同时,峰峰坚持“喜新不厌旧”,以技术改造推动“钢铁、焦化、建材、陶瓷”四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优存量、提质量。传统陶瓷企业全面推行煤改清洁能源,实现无煤窑炉、无烟工厂、超低排放;持续推动华信特钢、峰峰焦化整合和退城进园等项目建设。
减存量、优增量,增加生态“含绿量”;强创新、转动能,提升发展“含金量”。十年来,峰峰汇聚治污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跑出了绿色转型“加速度”。
生态之变
保卫“峰峰蓝”扩展“峰峰绿”
立秋过后,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这是一年中空气质量最佳的时节,人们纷纷发朋友圈拍照分享。而这些照片的背后,也映射出十年来大气治理工作的艰辛努力与成果。
十年奋斗,十年砥砺奋进。峰峰空气质量从有数据记载的年优良天数67天上升到年的天,PM2.5年平均浓度由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0微克/立方米,全年重污染天数由89天下降到12天;蓝天白云成为峰峰常客,成为老百姓的“不动产”。
保卫“峰峰蓝”,科技显威力。从采取无人机对空中监测,到在建工地安装扬尘远程视频监控,以及机动车遥感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雾霾少了,群众幸福感多了。截至目前,我区优良天数目标值为天,占比率为69.59%,完成值为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天占比率为67.09%;重污染天数暂定目标值为不超过10天,完成值为6天,同比减少4天。
清泉公园修复前vs修复后
这十年,也是峰峰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成就显著的十年,是城市面貌天翻地覆、峰峰“绿”逐年扩张的十年。为了彻底根除百姓身边的生态隐患,峰峰按照“科学谋划、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确立了“治山先治矿、治矿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治人”的总体思路。
南响堂矿山修复前vs修复后
这十年,也是峰峰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成就显著的十年,是城市面貌天翻地覆、峰峰“绿”逐年扩张的十年。为了彻底根除百姓身边的生态隐患,峰峰按照“科学谋划、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确立了“治山先治矿、治矿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治源先治人”的总体思路。
截至目前,峰峰已修复露天矿山98处,修复面积2.8万亩。修复后的南响堂森林公园、太行药王谷等山体森林公园实现了“矿山变景山、矿区变景区”。尤其是峰峰重点实施的南响堂山周边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按照“矿山治理+旅游”的思路,累计治理修复绿化面积余亩,种植各类苗木余万株,把南响堂山打造成了“春花、夏荫、秋果、冬青”,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森林公园。一个个生态修复项目抚去了“地球疮疤”,留下了满城青绿,给峰峰人民带来了享之不尽的福祉。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加厚实。随着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的不断推进,吸引了白鹭、苍鹭、翠鸟、白头翁、长腿鹬鸟等珍稀水鸟群集峰峰水域,生动体现了峰峰生态环境发生的显著变化。
生活之变
建设“无废”践行“低碳”
早上离开家门时,家住滨河小区的刘女士习惯性地带上分类好的垃圾,路过小区内的垃圾分类亭时,分别投入“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些生活垃圾将由不同的车辆运往峰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宝。“原来,每到下雨天,垃圾箱总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到处都是苍蝇蚊虫,那时候都没听说过垃圾还要分类。”刘女士说,现在小区垃圾分类亭越建越干净,跟小区环境非常协调。
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元素已融入到周边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近日,在峰峰城市运动公园,一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公园亮相。垃圾分类宣传小品、别具一格的垃圾分类科普长廊、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温馨提示等,将垃圾分类绿色新理念体现在公园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峰峰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年,峰峰依托水泥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日处理垃圾达吨;年,通过现代化水泥立窑“吃进垃圾造出水泥”,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
年,峰峰又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列为25项民生工程之一。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渗滤液处理力度,日平均处理净水约余吨,推进垃圾处理再上新台阶。与此同时,峰峰依托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垃圾分类水平。
截至目前,峰峰居住区共有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个,收运企业2家,四分类车辆16辆,中转设施12座,各类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53个,完成培训32个,累计入户宣传户。
同时,峰峰还将依托信息化“智慧峰峰”平台,推进垃圾分类智能自动化。项目计划增加垃圾分类信息监管模块,下设垃圾分类数据运营、垃圾分类AI智能感知等8个子系统,建成后,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动态管理,投收运处全程监管,工作信息实时展示。
峰峰持续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少开一次车,少搭一次电梯,空调调高一度,出门随手关灯……“低碳”,已经成为峰峰人的一种态度。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努力构建一个
天蓝、地绿、水清的
美丽峰峰
来源:微观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