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印战争前后,中曾给印三次机会,尼赫鲁抓
TUhjnbcbe - 2024/5/1 19:16:00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印度总理尼赫鲁

年,尼赫鲁说到:“我记得高级将领们不断给国防部写信,并且亲自前来要这要那……如果我们知道是现在这种结果,当然会是另一种做法……这场战争让我们明白了这个世界容不下弱国……我们其实一直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中。”

熟悉那一段历史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让尼赫鲁肠子都悔青地“这场战争”就是年的中印战争。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碾压式的胜利,这样的结果是尼赫鲁万万没有想到的,因为在尼赫鲁眼里,印度是不可战胜的存在,中国则羸弱不堪。

中印战争结束后,印度的大国梦由此破碎,第三世界领头羊的位置变得岌岌可危。尼赫鲁更是成为了千古罪人,因此含恨晚年、抑郁而终。

正如尼赫鲁所说,这一切本都可以避免,因为中方曾给过印方三次机会,可尼赫鲁次次不予理睬,反而变本加厉,最终为盲目的自信和过度的冲动买了单。

这其中的三次机会分别是什么?

尼赫鲁为何能次次擦肩?

一、神坛上的尼赫鲁与他的大国梦

年,印度人民从英国殖民者手中解放了自己。尼赫鲁成为了印度的开国总理。

刚一上台的尼赫鲁便展现出了无穷的自信:“从今天开始,全世界都会认识到印度的未来将影响整个亚洲的未来,印度将成为亚洲的轴心!”

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开国宣誓,彻底点燃了印度人民压抑了近一个世纪的民族自豪感。

但仅凭这些,很难让信仰复杂的印度群众彻底臣服于自己。

圣雄甘地用死亡来凝聚人心,但对于无神论者尼赫鲁来说,显然要用更为现实的方式去凝聚人心,于是,尼赫鲁决定用实力说话。

英国留给印度的蒸汽火车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叫实力?

第一个方面就是经济、军事、科技。因为先前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在独立后便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同时英国还留给了印度长约6万公里的铁路网络,再加之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彼时印度的工业指标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七。

在如此的经济与工业发展情况之下,印度的军事水平自然可以得到巨大发展。在这一方面,尼赫鲁拥有绝对的自信让印度人民感受到自身的强大。

另一个方面便是国际影响力。在这一方面,尼赫鲁无疑是一个老奸巨猾的政治家。

二战结束后,美苏对抗日益激化,不少国家选择站队加入大阵营,而尼赫鲁特立独行地选择了“不结盟运动”。

何为不结盟?一是不站队,二是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共存,这一战略方针不仅因为站在了道义的最高点,赢得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更为在美苏之间左右逢源打下了基础。

彼时的印度在尼赫鲁的带领下,俨然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尼赫鲁在印度的呼声也愈发高涨,有人甚至将他视为圣雄甘地般的存在。

最后一个方面则是领土。

对于尼赫鲁来说,既有的领土不能彰显自己的实力,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野心,他利用威逼、利诱、侵略等方式,吞并了南亚次大陆中的五百多个自由土邦,国土面积也成为了亚洲顶尖的存在。

至此,尼赫鲁成为了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印度也俨然成为了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印度成为亚洲轴心国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

二、中印甜蜜的背后隐藏巨大问题

美苏争霸的漫画形象

但随着冷战在亚洲的蔓延,亚洲逐渐成为了美苏对抗的战场之一。

美国企图拉拢印度,以达到遏制中苏的战略目的。没想到被尼赫鲁果断拒绝,一气之下美国转头选择了与印度结有世仇的巴基斯坦,这样一来,本来印强巴弱的平衡被打破,这让印度很头疼,也很担忧。

与此同时,美国想尽办法在亚洲拼凑军事力量,形成了包围中国的新包围圈。

东线的朝鲜与台湾地区牵扯了中国许多精力,西线的西藏地区又不断的有外国势力渗透,这同样让中国头疼。

所以印度为了更有力的对抗巴基斯坦,中国为了更有效地冲破美国封锁,双方不谋而合走到了一起。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印关系一直处于甜蜜期。

两国关系可以甜蜜到什么程度呢?印度可以帮助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发放决议草案,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周恩来到访印度受到热烈欢迎

年,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第一次到访印度,受到了10万印度人民的欢迎,并为周恩来戴上了金盏花与金香木编制的花环,“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号响彻整个印度大地。

然而,这种甜蜜必然是短暂的。

因为中印两国之间存在不可忽略的领土纠纷问题。

麦克马洪线与中印争议领土

存在纠纷的领土位于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是西藏地区的南部,与印度接壤。

这一块领土向来都属于中国,这毋庸置疑,为何印度会说这一块领土属于自己呢?

这源于英国留下的历史问题。

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的时期,英国企图向中国西藏渗透殖民势力。

年,当时的英属印度代表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上,瞒着北洋政府,用利益诱导的手段欺骗了西藏政府代表,私自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后来被称为麦克马洪线,将藏南地区划归印度。

这一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过历届中国政府的承认,就算在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也没有体现。

年,英国自印度撤退,留下了许多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印领土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撤退时,英国单方面宣称将藏南的“权益”转交给印度。

这一说法中国依旧没有承认,但奈何印度当了真,始终认为藏南地区属于印度所有。

彼时的中印都有着更高层次的外交战略部署,所以这一领土纠纷问题被暂且搁置,但这就像一座火山一样,随时都会爆发,打破和平美好的景象。

三、未曾谋面,却以交锋:尼赫鲁强硬态度丧失第一次和平解决的机会

年,北京正值隆冬,中印两国的关系似乎与这深冬的天气一样,愈发阴冷,逐渐走入冰点。

这一切的开端源于尼赫鲁的一封长信。

12月,尼赫鲁致信周恩来,印度染指藏南的野心终于暴露。在这一封信中,尼赫鲁措辞强硬,明确提出“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毫无疑问属于印度。

很明显,这一次中印的领土纠纷问题被搬到了台面之上,如何回信不仅关系到两国领土纠纷问题的解决与外交关系,更关乎到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之中的形象。

年1月,周恩来在毛泽东的同意之下,以外交友人以及委婉的措辞向尼赫鲁回了信,信件中多次传达了中国和平解决领土问题的思想。

但尼赫鲁似乎并不领情,年3月,尼赫鲁再度致信周恩来,以新藏公路侵占印度领土为由,向中国索要领土12.5万平方公里。

尼赫鲁在信件中,提及“麦克马洪线”以及那些争议领土,态度强硬,相比上一次来信,这一次来信更加直接,也更加粗鲁。

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印度的要求就像天方夜谭一般。

年8月,周恩来再次友好回信。

在信件中有理有据地纠正了尼赫鲁对“麦克马洪线”的错误认知,并声明中国从未承认这一条莫须有的领土边界线,12.5万的领土属于中国,同时再次传达和平解决领土纠纷的思想。

印度的狼子野心大家心知肚明,但中国却在反复强调尼赫鲁的认知错误,这是不想撕破脸,这是中国给印度的机会。

这一次回信似乎并没有引起尼赫鲁的重视,他同样没有看到中方传达的和平信号,这是尼赫鲁丧失的第一次机会。

四、边境风云迭起:尼赫鲁不顾中方劝阻丧失第二次和平解决的机会

中国士兵在应对印度的军事挑衅

年8月至10月,尼赫鲁在藏南边境线赫然发起军事挑衅,喜马拉雅山脉与喀喇昆仑山上相继发生中印武装部队交火事件,全长两千公里的中印边境线全线紧张。

如果说先前的信件来往属于外交手段,那么尼赫鲁现在的做法则是企图利用军事暴力手段强夺藏南领土。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的反华言论日益突出,中印之间的裂痕正在成倍扩大。

如果选择硬碰硬,军事镇压印度在边境的活动,中国必然被冠以侵略者的恶名,这绝非上策。

这一次抉择的压力再次给到了中国。在中南海,周恩来、陈毅来到毛泽东的书房。二人将所有尼赫鲁来信,以及近期边境情况向毛泽东做了详细汇报。

毛泽东一边抽着烟,一边认真地听着汇报。汇报结束后,毛泽东捻灭了手中的香烟,用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圈,说道:中国有个老子,强凋的是柔和弱,柔弱胜刚强,硬碰硬,对双方都不好嘛,你们再去劝劝尼赫鲁。

年11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致函尼赫鲁,函中这样写到:

对于已经发生的边界纠纷应该友好地、和平地加以解决,在达成解决以前,现状应予维持……为了在解决边界问题时创造友好气氛,建议中印两国的训装部队立即从东边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和西边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二十公里……”

毛泽东与尼赫鲁

很明显,中国还是不想毁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只要印度向后撤退,这事就能和平解决。这是中国再一次给尼赫鲁的机会。

那么他能够抓住吗?

很明显尼赫鲁并没有抓住,中国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并没有拉回尼赫鲁的心。

从年起,印度军队在尼赫鲁的“前进政策”下,不断入侵中国领土。尼赫鲁更是向印度全军下令:哪里有缝隙,就要在那里巡逻或者建设哨所。

不到半年时间,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之上便建立了24个哨所。尼赫鲁接着下令:要将中国军队从印度领土之中彻底清除。

面对尼赫鲁的一意孤行,中国无法再忍。

年10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开紧急会议,针对中印边境问题最终拍板:“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谋求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但印度毫不领情,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

毕竟是一场战争,中国有多少胜算?

张国华

战前,毛泽东找到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听说印度有些战斗力,我们能不能赢?”

张国华很果断:“印度一直对外鼓吹自己拥有很强的战斗力,面对中国军队可以以一敌六,但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针对这一次作战,张国华制定了穿插反包围的战术,即诱敌深入后形成口袋,而后收尾,一举歼灭。

年10月20日,伴随着西藏高原东南角的一声炮响,中印战争爆发。

印度士兵投降

一向自信无比的印度军队在中国军队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这一场国与国之间的大战,最终以中国摧枯拉朽般的胜利结束,仅仅用了30天的时间。

五、外交危机四伏:尼赫鲁丧失第三次重归于好的机会,跌落神坛,自毁国运

战争大获全胜,中国是否会乘胜追击,甚至占领印度的部分领土呢?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知道,中国不会。

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命令中国部队全部撤退到中印实际控制线20公里的区域,将战争中缴获的印军武器和物资,主动归还印方,同时将印度的战俘全部安全送回了印度。

考虑到中印两国未来友谊,解放军还特意把印度的俘虏、军官,全部安全送回了印度。

中国送印度战俘安安全回家

中国的这一反应让世界震惊,因为这在战争史中闻所未闻。但正如《泰晤士报》报道所言:“中国人说话是算话的,体现了中国和平解决争端的诚意。”

毛泽东对于这一场战争的定位是“军事政治仗”,目的虽说是“打痛、打狠”,但根本原则仍是和平解决中印边界纷争,持续的战争只会让中印紧张的关系持续升级,不利于区域和平,更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外交政策。

再者说,中国起初的“维持中印边境线现状”的目的基本达成,未来的几十年内,印度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动作,所以主动撤兵无疑是一良策,更是中国给予印度的一次重归于好的机会。

但历史证明,印度也将与这一次机会擦肩而过。

战争结束后,尼赫鲁在国内的地位急剧下降,在国际地位中的呼声也岌岌可危。

为了扳回一城,尼赫鲁决定发动外交攻势,将印度美化成“受害者”,将中国丑化成“侵略者”。

印度联合埃及、加纳、缅甸、锡兰、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召开科伦坡六国会议,企图通过扭曲事实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

中国只能提前做好打算,争取在印度之前将最真实的证据与中国的态度,传达给各国首脑。

经过周恩来、黄镇的不懈努力,科伦坡六国会议中,缅甸奈温将军、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纷纷表示不赞同决议,并一前一后离开了科伦坡。

两个国家表示否决,尼赫鲁的计划自然落空。这之后,印度第三世界领袖的位置不保,大国之梦也就此搁置,彻底沦为三流国家。

战争失利,印度自然会将怒火发泄在尼赫鲁身上,因为这一切都是尼赫鲁的杰作。

年,尼赫鲁遭到国会弹劾,尼赫鲁一夜白头,极速衰老,年1月,尼赫鲁因突遇中风而左偏瘫,4个月后尼赫鲁去世,享年74岁。

六、中国的民族精神,尼赫鲁不懂

这一场战争为尼赫鲁以及印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尼赫鲁本有三次机会得以避免或及时止损,尼赫鲁为何一次都没有抓住哪?

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尼赫鲁过于盲目的自信。这种自信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印度的国家维度,英国殖民统治无疑留给了印度远超其他亚洲国家的资本,印度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的国家,印度能够与中国建交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友好平等。彼时的中印国力差距必然决定了某些心理差距,比如说尼赫鲁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是无法在战场上战胜印度的。

第二个是尼赫鲁的个人维度。尼赫鲁出身贵族,天生傲慢,再加之国内鼓吹、第三世界的吹捧,让尼赫鲁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君临天下”的错觉。

中印战争结束后,尼赫鲁企图以一己之力抹黑中国形象便是他这种盲目自信的集中体现。这两个维度的自信让尼赫鲁丧失了理智,才会一次次与中国给予的机会擦肩而过。

二是中印战争是尼赫鲁认为凝聚人心的必要手段。

印度建国后,尼赫鲁为了凝聚人心做了众多努力,但复杂的宗教差异、突出的贫富不均、陈旧的阶级划分都是印度不可避免的问题,尼赫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心有不甘,暴力示威、聚众游行等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只能在外部树立一个敌人,引导民众将怒火迁移,进而通过军事手段释放。

中国便是尼赫鲁选择树立的敌人,因为“麦克马洪线”在印度可谓妇孺皆知,中国在印度民众心中的形象与“强盗”无异,所以为了凝聚人心,抚恤国内情绪,展现大国力量,这一场战争的发生是尼赫鲁必然的选择。

三是中国国际关系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末,赫鲁晓夫上台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在印度不断发起军事骚扰的时候,苏联在背后默默的向印度支援了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装备。

中苏关系破裂

与此同时,美国仍然一如既往地对中国实行着封锁,加之朝鲜战争的失利,美国也开始大力支援印度。在此国际情况之下,印度看到了收复领土甚至吞并中国的希望。因为自己有了强有力的支援,且中国已经孤立无援,美苏在战争中都不会偏向中国。

所以,尼赫鲁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一次次无视中国的和平信号,他认为这是中国无力抵抗,企图拖延的表现。

某些程度上,尼赫鲁的判断没有错误,彼时的中国的确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境地。但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是一个自苦难中走向胜利的国家。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每一次战争中,中华儿女都是向死而生。

所以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领土主权更是不容侵犯。

也正是因为这些战争,淬炼了坚韧的民族精神和强大的作战能力。所以中国有底气向往和平、有信心给印度机会,哪怕是挑起战争,中国也毫不畏惧。

不屈的中国民族精神

尼赫鲁完全不懂中国的民族精神,他认为中国无暇顾及藏南,导致自己盲目自信,毁掉了自己的政途以及印度的国运。

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有后悔药可买,尼赫鲁大概会是最忠实的购买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印战争前后,中曾给印三次机会,尼赫鲁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