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张锡纯应用山药的原则
TUhjnbcbe - 2024/4/25 17:23:00
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2309497056482&wfr=spider&for=pc

张锡纯,为中西汇通学派代表医家之一,他一生在生理、病理、药物的临床应用等的中西汇通方面,进行了持久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创造性的见解,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参西录》)("卷,对既可为药饵补脾益气,亦为寻常食用佳品山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认识独到,多有发挥,兹分述于后。

应用原则生用而不炒制张氏对山药应用的总体原则是多生用而不主张炒制,认为山药之汁晶莹透彻,粘而且滑,纯是蛋白之质,故人服大有补益。然必生煮服之,其蛋白之质始全;若炒焦而入煎剂,其蛋白之质已涸,虽服亦何益哉,在其所拟各方中,均用生品而不炒用,目的在于存其质液,以发挥其补益作用,这与其用药的总体原则是一致的。如在资生汤后注曰“此方若用炒熟山药,则分毫无效”,在其他很多方中,亦强调山药需生用。现代已证实蛋白质结构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形而失去活性,这说明张氏之主张是有其科学性的。

量大久服张氏认为山药药性平和、补涩兼备、无副作用,属补虚佳品,为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之品,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在《参西录》所拟之方中,共有方用山药,而用量在("

以上资生汤、滋培汤、急救回阳汤等。在薯蓣粥后注云:此粥多服久服,但同时也强调山药久服多服间有发闷者,应注意预防。常为君药。本品属药性平和之物,明·张介宾认为本品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兔丝相济,清·陈修园等人亦认为本品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张氏反对山药不堪任重之说,在多方中仍重用之以为君药,如一味薯蓣饮单用山药薯蓣粥,单用山药.还有沃雪汤、滋培汤、玉液汤、加味天水散等均以之为君,用之治疗痢久便脓血、喘咳将脱等重危之证。这种用法对后世应用山药有一定的影响,如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施今墨,在治疗脾肾两虚、脾胃虚寒泻泄证时,常重用山药,其剂量多。

滋阴为主

一般都认为本品以补气为主,兼以收涩补阴,而张氏多用之以滋补阴液,兼取其补气收涩之功。如薯蓣纳气汤,取山药补肾肺之阴为主,兼取之收涩,用于治疗肺肾阴虚不能纳气之喘逆;敦复汤取山药滋补下焦真阴,固下焦之气化,用于治疗脾肾阳虚之泻泄;加味天水散重用山药大滋真阴利小便以止暑泄等,均主要取山药滋阴之功。

配伍应用特点

山药—白芍《参西录》中有!"方应用这种配

伍法(有时与芍药甘草汤同用),这种配伍一是用于滋阴利小便,如劳淋汤、气淋汤、膏淋汤、寒淋汤、澄化汤等治疗淋浊之方中,多以此为主。他认为: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摄小便。盖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以治淋证之淋涩频数,诚为有一无二之妙品,芍药能收敛上焦浮越之热下行自小便而出,为阴虚有热小便不利者之要药,而芍药之性,又善引诸药之力至膀胱;二是用于滋阴敛肺,治疗肺肾两虚之喘咳,如薯蓣纳气汤用山药、地黄以滋肾阴,芍药甘草甘苦化阴,相合以补肺肾之阴,至方名薯蓣纳气汤者,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功最弘也;三是滋阴泄热以止泻痢,如燮理汤,即用山药之滋阴以补脏腑之阴液,取其收敛以固下焦之气化,合白芍清泄积热,利小便以实大便,他如天水涤肠汤、通变白头翁汤、通变白虎加人参汤等均用此法。

山药—牛蒡子

这种用法共1方,其作用一是滋阴降肺以定喘嗽,蕴含补泻并举,动静结合之深意,张氏认为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又能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与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累试累效者也,如薯蓣纳气汤、参赭镇气汤、滋培汤、既济汤、沃雪汤等都采取了这种配伍法;二是滋阴降胃以止吐衄,如清降汤、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方中,均用山药配伍牛蒡子,取牛蒡子性降以降泄胃热,山药补益滋阴以润燥,用于治疗胃热炽盛、气逆上冲、兼有阴伤之吐衄等。

山药—龙牡

其作用有二:一是补肝肾以治喘。山药取其补肺肾之阴以润燥,龙牡取其重镇收敛,固结元阴元阳,使气之根得固,肺气不至上逆而为喘咳,如十全育真汤、既济汤、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等均采用这种配伍法,用于治疗肺肾两虚之咳喘,以阴虚者尤宜;二是补涩结合以治淋浊,张氏认为龙牡能收敛固脱且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的特点,兼能开通化滞,山药补涩兼备,合之可用于治疗各种虚实之淋浊,如用于赤白带下的青带汤,用于湿热淋浊的清肾汤、理血汤,用于肾虚的膏淋汤等均是山药与龙骨、牡蛎同用。

山药—萸肉

用于敛冲固脱。代表方如治疗真气外泄、冲脉气逆上干之胸膈满闷的镇摄汤,治疗阴阳两虚喘逆迫促之参赭镇气汤等,张氏认为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具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之长,其得木气最厚,酸敛之中大具调畅之性,故善于治脱。而山药可以补气滋阴以治本,二者同用,相得益彰。这一用法亦为张氏治疗虚脱重证的用药特色之一。

山药—代赭石

用于降肺胃气逆。张氏认为代赭石其质重坠,善镇逆气,而不伤正气,广泛用于各种病势上逆病证的治疗,与山药为伍,可获标本兼治之功。用于降胃逆时,多同时配用半夏,如治胃寒气逆的温降汤,治胃热气逆的清降汤、保元清降汤、保元寒降汤等;用于降肺气上逆时,则多同时伍以牛蒡子,加强其降肺利气作用,如醴泉饮、滋培汤等。

山药—黄芪

张氏将山药与黄芪相伍,一是用于调理脾肾,治疗阴虚劳热喘嗽证,认为:黄芪能大

补肺气,以益肾水之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至于疗肺虚之咳逆,肾虚之喘促,山药最良,代表方如十全育真汤。在治疗肺痨的黄芪膏后亦注:故用黄芪以补肺之阳,山药以滋肺之阴,茅根以通肺之窍,俾肺之阴阳调和,窍络贯通,其阖辟之力自适均也。

是用于治疗消渴,张氏认为消渴多由于元气不升所致,治宜补元气以止渴。故常二药并用,或以黄芪为主,或以山药为主。以黄芪为主者如滋月萃饮,“方中用黄芪为主药,为其能助脾气上升,还其散精达肺之旧也;以山药为主者如玉液汤,方中以淮山药为主,累试有效。近阅医报且有但服山药以治消渴病而愈者,以其能补脾固肾,以止小便频数,所含之蛋白质,又能滋补月萃脏,使其‘散膏’充足,且又色白入肺,能润肺生水,即以止渴也。施今墨亦受其影响,治疗糖尿病时惯用此法。有云:治疗糖尿病,除滋阴清热外,健脾补气实为关键一环。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滋肾阴以降妄炎之火,补脾气以助运化之功水升火降,中焦健旺,气复阴回,糖代谢即可随之恢复正常。其用药多黄芪、山药相伍,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前世医家用之月萃多;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脏,补脾阴之力著,明·周慎斋有‘脾阴不足,重用山药’之语,二药配合,气阴兼顾,补脾功用益彰。二者认识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其用药基本意旨相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药—滑石

张氏对山药的这种配伍应用,在《参西录》滑石解中有明确注释,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侯,可用滑石与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于大滋真阴药中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至为滋补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在其最具代表性的加味天水散方解中亦云:又重用山药之大补真阴,大固元气者以参赞之。真阴足,则小便自利;元气固,则泄泻自止。且其汁浆稠粘,与甘草之甘缓者同用,又能逗留滑石,不至于速于淡渗。

俾其清凉之性由胃输脾,由脾达肺,水精四布,下通膀胱,则周身之热与上焦之燥渴喘促,有不倏然顿除者乎!

从上述可见,张氏的这种配伍法,主要是用于治疗外感有热之泻痢,如天水涤肠汤、滋阴宣解汤、滋阴固下汤、滋阴清燥汤等方。除了以上主要配伍应用法外,其他如山药伍地黄,用于大补真阴,养津液除烦止渴;山药伍人参,治疗气阴亏虚诸证;山药伍龙眼肉、酸枣仁治疗惊悸不寐等,亦为张氏常用之,在此恕不赘述。

#AI助手创作季#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锡纯应用山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