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正山雅集寄我吟怀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
TUhjnbcbe - 2024/3/12 18:40:00

展览名称:寄我吟怀——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书法小品展

学术主持:邱振中

学术支持: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中国书画》杂志社

承办单位:正山堂书画院

协办单位:北京金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展览时间:2月25日-3月12日

展览地点:正山堂书画院(东城区什锦花园胡同23号原吴佩孚故居)

媒体支持:《艺术市场》杂志社、《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楹联报》《书法报·书画天地》《大河美术报》《一画》杂志、墨池、在艺·书画记、中国书法家网

前言诗书酒茶,乃中国古文人雅事,因雅事而会便成雅集。有酒有茶便可觞咏,有觞咏便可成书,有诗书酒茶便可寄怀。正山堂向以茶事为业,因茶事而生雅事,因雅事而会集文士,因文士便生吟哦,因吟哦便能入书,书之为寄,则可以散怀抱。因此之故,值癸卯新岁,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四友因效法“癸丑雅集”之故事,便有此“正山雅集”之“寄我吟怀”小展。参展四人,皆为八零后书友,书事之外,皆于金石、文史、诗词、题跋有涉,平日一觞一咏之间,即成书矣。即兴之作,笔墨随性而发,故不求佳妙,惟求兴会之至,岂不乐哉?“寄我吟怀”展多平尺小品之作,尺幅虽微,然意境开阔,未知与古人之“日常书写”偶有相契否?或书房小联,或诗词跋咏,或读书笔记,或论书札记,或金石题跋,或拟古之作,或楷或行,或篆或分,或追魏晋,或求唐风,或慕宋意,或尚晚清,或掺民国,慕古而不泥古,开新而不追新。四人慕古贤“日常书写”之风,朝临夕摹,战战兢兢,未敢言探索,实是盼回归,因不求笔笔变化、字字佳妙,惟求意随笔走、纸墨相发、意气相通耳!凡一时代书风之滥觞,需有新风气之生发,然新风气之生发又何其之难也。此辈不敏,未能有新风气之生发,惟求与古人能接续一二,则聊以为慰也。惟其如此,四友乃携其尝试之作雅会于此,邀邱振中先生作学术主持,以求教于书坛方家。

·

朱中原,年生,四川内江人。现任《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助理、现代编辑部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交大书法研究所研究员、西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等。担任第四届全国隶书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十二届全国书法展等评审团学术观察员。年被《书法报》评为“全国中青年五体书百家·行书二十家”之一。

·

行书“梁任公癸丑雅集茫父赋诗”58×53cm年

释文:

上巳日梁任公召癸丑修褉时名流云集,任公以兰亭集序中三十二字分韵赋诗时姚芒父分得带字韵,乃有诗曰:西山起瓮湖,名园足襟带;裔流纡以旋,旁出更清濊;春和景物苏,恬然亦湍濑;大都数名胜,此地良为最;谋国事粗已,望治众未艾;人生几回笑,富岁或多赖;况今是癸丑,应修山阴会;佳辰宜觞咏,平林憩冠盖;临风涌思泉,列坐恣谈荟。茫父高情于此可见矣。壬寅中原并记。

行楷哦诗藏剑七言联68×17cm×2年

释文:

哦诗贵得作者意,藏剑不借时人观。壬寅之末中原。

行书李万瑞煮茶四绝诗选录86×27cm年

释文:

春心化雪花争发,雪落他乡别有芽。未觉流年人似雪,却教初雪试新茶。约茶谁与坐中霄,雨霁云收一梦遥。窗对板桥千叶竹,篱栽白石十杆蕉。筑梦研书别有芽,偕谁篱外试新茶。解人未若山含翠,八月枝头又挂花。李万瑞诗煮茶四绝壬寅岁末中原。

行书杨升庵词南乡子札50×25cm年

释文: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换声,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于樵话里听。秦王苻坚墓碑诗暑往寒来春复秋。杨升庵南乡子中原。

行书梁启超澳亚归舟卷×23cm年

释文:

长途短发两萧森,独自凭栏独自吟。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汉曲入胡琴。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初夜星,蘯胃海风和露吸,洗心天乐带涛听,此游也算人间福,敢道潮平意未平。蛮歌曲终锦瑟长,兔魄欲堕潮头黄,微云远连海明灭,稀星故逐船低昂,绳楐梦耶觉,冰酒沁骨清以凉。梁任公澳亚归舟中原。

·

如果说日常书写是一种在当下尚比较稀缺的书写状态的话,我觉得我还不够格,离古人那种真正的书写状态还差太远。所以,我不敢认为我的书写就是一种日常书写,虽然心向往之。当然,我也从来不认为日常书写和艺术创作之间是一种对立或矛盾的关系,而是一种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不太擅长刻意的书写,尤其是不擅长字形或结构的变异,但我也很欣赏那些在书写中能够自由变换的人,而且我也不希望自己的书写完全是无意。我觉得书法之要,恰在苏轼所说的有意无意之间。书法之妙,即是追求自然基础上的不自然。日常书写固然是要追求自然和随性,但这并不等于就是随意。

我理解的日常书写,并不一定每天都要写,或者说每天当成任务去写,而是随性而书、有感而书,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觉得一个人的创作状态,有时并不是越忙越好,但也未必就是越闲越好。是忙好还是闲好,其实全在自己。适合自己的,未必适合他人,适合他人的,也未必适合自己。随心、随性、随适,是我的所谓书写之要,姑且称之为“三随”。至于取法和风格,也是要追求这“三随”。我是早岁学帖,写小行草多,后来集中写碑、研究碑,尤其是北朝碑,后来又集中写帖,并在帖行中略掺碑意(而不是追求碑书的行草化),也就是“碑行”。我喜欢汉分的整饬与开张,也喜欢北朝书的奇古,宋人书的意趣,尤其歆羡清代民国人的金石气和书卷气。

这次展览的主题叫“寄我吟怀”。其实我深知我的作品既未能“吟”也未入“怀”,只不过是一种想往、寄托和自我宽慰罢了。这些作品中,有我的一些读书(诗)笔记或论书(诗)札记。突然觉得有想法,不吐不快,又不想写繁冗的文字,于是就用毛笔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了,甚至字句也未加细酌。我不知道我这样做对不对,也不知道能走多远,只能请师友方家为我诊断把脉了。

——朱中原

?

·

刘光,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博士生。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证券日报·艺术投资版》主编。兼任“铸山”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山雅集寄我吟怀朱中原刘光龙友谷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