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雏鸟营救记慢新闻
TUhjnbcbe - 2023/8/12 19:57:00

一只受困的雏鸟,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

7月6日清晨6点,蒲德贵蹑手蹑脚,特意起了个大早。他端举相机,继续将镜头对准自家阳台上昨日刚到的“不速之客”。赶了个巧。嗷嗷待哺的小布谷鸟奋力仰颈,“鸟妈”精准地将一只蜘蛛投进了它的嘴里。

暴雨后,一只雏鸟受困,群鸟出动。算上这张喂食瞬间,蒲德贵用2天,20张照片记录下了一个关于营救雏鸟的动人故事。

暴雨后登门的不速之客

5日,綦江石壕煤矿。从凌晨开始,瓢泼似的暴雨下了足足8个小时。

56岁的老蒲酷爱摄影,尤其爱鸟、拍鸟成痴,闻名于邻里。“当天的雨下得倾盆如柱,矿区的道路目测积水达到了3-5厘米。”老蒲说,不清楚当地环境的或许不知道,这里名曰“煤矿”,实则绿树成荫。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0%,曾被评选为重庆市环境优美工厂。

矿区数百棵大树是当地鸟儿更加恣意生长的舒适圈。鸟多,鸟的种类多。每天矿区的早晨,是被叽叽喳喳的鸟鸣唤醒的。但暴风雨的当天,往日清脆嘲哳的鸟鸣突然变得格外刺耳凄惨。“雨还在下,我放不下心。”顶着不小的雨势,老蒲抱起相机急匆匆地出了门。

果不其然,鸟叫得凄厉实则有根源——暴雨后,不少鸟窝从黄桷树上被冲了下来。老蒲熟谙鸟的习性。尽管看见不少小鸟在积水里费力地扑腾着翅膀,他也没敢轻易去救。“怕雏鸟沾了人的气味,大鸟就不管了。”

大约发现近10只雏鸟掉落地上。老蒲在雨中默默静立,揪起了心。待确认他看见的所有小鸟都没了危险,有些已经从水里笨拙地往树林里飞,有些还有大鸟相引,他才把心放回肚子。

拯救开始鸟爸鸟妈分工合作

但老蒲没想到的是,亟待帮助的“不速之客”已然自己登门:从树上掉落家里的阳台边,一只全身被雨浸泡湿透的小布谷鸟啾啾地哀啼着。它蜷缩在阳台边上,全身冷得直打哆嗦。老蒲见状,赶紧腾空了家里的储米箱,放上了干燥的泡沫,为小鸟取暖。

小鸟住进阳台的米箱

大鸟给雏鸟衔来了蚱蜢

这只大鸟在喂食蜜蜂

老蒲用手靠近,小鸟不躲闪,眼睛里满是好奇

本以为自己就要承担起喂鸟的职责,但鸟儿的灵性远超老蒲所想。鸟放进米箱后没多久,就有大鸟发现了。老蒲说,布谷鸟是一种很奇特的鸟。因为不会筑巢,也没有养育儿女的技能,小布谷鸟全靠别的便宜爸妈们孵化养大,吃百家饭成长。

“自小鸟住进阳台的米箱开始,麻雀、喜鹊、白头翁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起码有7、8只不同的大鸟一两天之内都飞了来,似乎在想办法该怎么救这只鸟宝宝。”老蒲大感意外。他看见,这些灵性又聪明的鸟爸鸟妈甚至会分工合作——它们有些来了就守在雏鸟旁边,有些给它处理卫生,还会把它的粪便衔出米箱;有些则赶紧去觅食,甚至不同的鸟,找来的食物也各不相同,食物包括蜜蜂、飞蛾、蜘蛛、蚱蜢……

雨后的天,阴沉沉的。阳台的光线虽不佳,但光影交错下,大鸟喂食小鸟的画面却格外打动人心,把它记录下来的想法立刻浮现在老蒲心中。他拿起相机,立刻在离阳台稍远的地方坐定。

“第一天拍了三个小时,到晚上8点天黑了大鸟离开;第二天又拍了三个小时,从早上6点开始,到9点雏鸟得救飞走。”老蒲拍摄下了小布谷鸟嗷嗷待哺张大嘴的有趣模样,也有清楚的特写,近到可以看清大鸟究竟给小鸟喂的是什么食物,甚至还有它在家中稍显拘束的眼神和它回归林中彻底放松,怡然自得的神情对比。

第二天一早,小鸟的羽毛干了,休息了一夜后,它精神抖擞起来。老蒲让小鸟同“营救”它的大鸟一起静悄悄地离开。隔着阳台上的不锈钢防盗窗,他用镜头追随着大鸟引导小鸟飞走的背影。“让它自由地来,自由地去。”

回到树林的小鸟

回到树林后继续吃饭

关于鸟还会继续温馨故事

两天,老蒲从拍摄的近百张照片中精选了20张,并将这组照片的故事命名为“人鸟大营救”。

“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有情有义的鸟也足够让我们感动。甚至,雏鸟和它养父母之间的母子情感,也不比人的差。”老蒲说,这20张照片中,他最满意的有两张。一张是大鸟站在米箱上,他抓拍到的要把一只蜜蜂送进雏鸟嘴里的一瞬间;另一张则是他拍下了把自己的手,伸向小鸟毛茸茸脑袋的一瞬间:小鸟的眼神中没有惊恐,只有好奇和探究。“什么环境下的鸟会才不惧怕人类?人鸟和谐共生的话题老生常谈,但真正做到了,方知意义非凡。”

幼时,老蒲受父亲影响,开始学习摄影;到如今,他拍鸟近40年。退休前,老蒲在綦江石壕矿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退休后,尽管已搬到主城区定居,但老蒲依然舍不得石壕矿区,偶尔会回来小住。朋友调侃他,“是舍不得那些鸟吧。”老蒲点头。

重庆摄影圈,但凡说起拍鸟的“专家”,老蒲的名字很响。自认鸟缘不差的老蒲为了拍鸟,买了超过20万的摄影设备。“我声明哈,我不是个设备控。”老蒲坚定地认为,要拍好鸟,是要先学会爱鸟,尊重鸟,保护鸟。为了鸟,老蒲说起了一个他至今都有争议的故事。“我把家让给了鸟住。”

多年前,重庆晚报对老蒲爱鸟的新闻进行了报道

26年前的矿区老房子,第一只八哥飞进了老蒲家厨房的烟筒。从那以后,从猎隼到麻雀、燕子,这里每年都有新的鸟房客入住,从来没空过。当年,来自渝中区的鸟友罗剑雄曾跑到老蒲家,用足足两个月拍摄鸟儿在家孵化“坐月子”的照片。罗剑雄说,“老蒲拍鸟是个高手,也是正儿八经真正喜欢鸟儿的人。佩服得很。”

年,老蒲搬去了新家。因担心屋子里的鸟,他没有选择把老房子出租或者变卖。同年,重庆晚报也对老蒲让家给鸟儿的新闻进行了报道。直到如今,这套房子仍仅供鸟类独享。老蒲偶尔会回去看看,打扫卫生,顺便期待一下明年,会不会有不同的新来客。

那又会是一个怎样故事呢?

反正这次人鸟大营救故事的最后,用老蒲自创的一首打油诗作以完美结尾。

“山绿水生态美,鸟鸣山水多和谐,唯有矿山美景靓,鸟儿安家乐融融。”

上游新闻记者周荞董亿/文通讯员蒲德贵供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雏鸟营救记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