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故乡鲁迅用少年闰土的悲惨故事,告诉我
TUhjnbcbe - 2023/8/2 20:16:00
儿童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905531.html

这些年“闰土”,“猹”这样的词好像又重现江湖,不过他们的出现更多是一种戏谑的调侃,完全脱离它原本的意思。

我们认识这几个词都是因为它出自我们学生时期的课文——鲁迅的《故乡》。不过这篇故乡不是为了缅怀故乡的风土人情,也不是为了纪念昔日的好友“闰土”,而是借“我”之口讲述另外一个人的故事。

或许当初我们学习它时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谓理解分析也不过是囫囵吞枣,所以现在再回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时候压根就没有印象,唯一记得也不过就是“闰土”、“猹”这几个登场者。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最不想看见的结果。

可事实上,如今重读《故乡》你就会发现它彻头彻尾就是一个悲剧故事。少年闰土天真可爱、做什么都能有勇有谋,人到中年却谨言慎行、畏畏缩缩。

这样的他何尝又不是我们芸芸大众中某一个人的化身。初看不知其中意,再看已是其中人。或许鲁迅是想借用闰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故乡》中情节

《故乡》中迅哥儿和闰土的初次见面便是在少年时期。年少的闰土简直是迅哥儿的偶像,他和迅哥儿讲述如何在雪地上抓鸟的趣事,会邀请鲁迅去海边捡贝壳,这些事情都是迅哥儿不曾体会过的快乐。

当然了,迅哥儿对他最大的崇拜之情是来自与和他去西瓜田里插猹的事迹,那一幕的“伟岸”形象算是深深烙印在迅哥儿心里。

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比自己懂得多、会得多的小哥哥何尝不是“英雄”一般的存在。谁的童年没有仰仗过年长自己让自己感到厉害的角色呢?

况且小孩子哪懂得什么阶级观念、主仆观念,只要年纪相仿能遇得到就能玩在一起,谁会去考虑自己以后人生会和他截然不同呢?迅哥儿当年同样也只是孩童而已,所以他愿意去和闰土分享自己一切。小孩子的交友之道永远是最简单的,得到的快乐也是最纯真的。

迅哥儿原以为这样的快乐能永远维持下去。殊不知长大成人才是最大的悲哀,因为两人的落差体现淋漓尽致,一切根本无法回到从前般开始。

成年之后的迅哥儿再见闰土时发现他早已沧桑的不成样子,或许因为家贫不得不让他过早背负起家里的重担而失去童真。但这还不是最可惜的,最可惜的是他迅哥儿低头弯腰,还把他唤做“老爷”,完全把自己位置放的低下。

这一声“老爷”可是直接把迅哥儿那颗充斥美满回忆的心都给打碎了,也就是在此刻他深深开始明白成人世界所谓的阶级感。

即便他可以不在乎、不认可、不去管他,但是架不住对方的态度和想法。在闰土世界中“阶级”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你又如何能去冲到对方心里掰碎它呢?

但是反过来,闰土会这样也是必然的。他不像迅哥儿出生富贵,这些年来只有读书一个任务就可以了。

他一定经历很多迅哥儿没经历过的事情,他的人生因为家庭原因只能深深被埋在底层,接受社会毒打之后,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已经卑微屈恭、麻木不仁。他的生活放不下那些迅哥儿美好回忆,只有努力做好适者生存的温饱问题。

无形之中他和闰土早就是两个世界的人,闰土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带他去玩,也不可能再为他讲述那些趣事。如今他们虽然同在一家屋檐下,思想却隔了个太平洋那么大。恐怕再有相见,亦无话可谈。

成年后自己

当年我们读这篇课文时候自己亦不过儿童,所以总把迅哥儿和闰土之间发生的事当成故事来读。但是当我们自己都成年时才发现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大众生活中的必然。

试想一下你有多久没和自己同学、朋友或是同年密友再联系了?有多少人是即便有碰头的聚会也不想参加?又有多少人是参加了也不知道和他们说上什么的?

似乎大家分开那么久,不要说关系没有往昔的亲密,就连思想也开始大不相同。话不投机半句多,聊不到一块去又怎么会是朋友呢?

现在想想为什么童年时期交友会那么简单。我们可以不知道对方姓名,也不用管对方来历,只要年龄相仿就可以玩到一起去。有多少人童年是被父母带着去赴宴,趁着吃饭期间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玩耍了?可是如今想来这样的交友方式几乎永远都不太可能了。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心里想法都已经不同。我们开始有了戒心,不敢轻易去相信一个人,也不敢随随便便把自己家事说给任何一个人听。

我们不知道对方动机纯不纯,也不知道对方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以同事、合作伙伴哪怕是亲属都不能成为我们真心对待的朋友,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他们在背后又用着什么话语来形容我们。

可即便是像老同学聚会那样的场合,我们依旧不敢松懈。这些曾经同学或多或少总有那么几个是带着炫富目的而来,还有几个是做个保险推销的营生,还有几个是让你帮忙给孩子比赛点赞助力。

他们跟你的聚会不过是为了实现自己价值,而不是来简简单单跟你回忆学生时代的美好。正是这股炫富风、推销风变相毁坏同学聚会初衷,让很多人越来越讨厌同学聚会。到最后宁愿选择不参加,也不想再当他们工具人了。

这大概就是很多人拒绝接受他人的理由吧。

生活不简单

细细想来我们似乎错过很多次重新交友的机会。但这一切都并非我们本意,或许很多人同闰土一样经历社会的毒打,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一言一行都见人使舵。

在工作上,当我们面对老板、甲方或是客户时,我们会客客气气笑脸相迎。即使对方有多少胡搅蛮缠的要求,气的我们在心里痛骂,但我们还是会努力去完成他的要求,依旧不会把情绪摆在脸上。

这样的我们被说是情商当道也好,是阿谀奉承也罢。我们不会再像年少时候那样愤青,一切都只是为了能自己能生存下去,避免“社死”尴尬。

在生活上,我们还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以“貌”取人,看着那些和我们年龄相仿却穿着品牌、开着跑车的人时,心里难免总会有些其他想法。

看着那些曾经不如自己,可是生活却比自己更好的老同学,我们只会感到生气或是自卑。大概这就是成年的悲哀,我们忘却曾经的分享主义,却只会站在自己立场另眼相待。

悲的事情终于发生,鲁迅笔下的我们终于有的时候活成“闰土”,有的时候活成“迅哥儿”。我们一方面很怀念过去的美好,很想敞开心扉和人聊聊这些年每件事情好坏。

但是一方面我们却关上自己心房,拒绝和外人接触,对于那些过分热情的人,我们只会感到害怕另有企图,继而避而远之。似乎人与人的关系保持在不冷不热的点头之交才是刚好的程度,这一点又何尝不像我们的迅哥儿和闰土。

小结:

迅哥儿和闰土时因为多年不见才变得疏远。而我们又有多少人和自己童年朋友走散在成长道路上呢?

原来鲁迅给我们讲述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血淋淋的真相: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中发生变化,和你预期生活大相径庭,同时又会和周遭同龄人的越走越远。生活到最后的真相是我们彼此在为自己而活,为自己未来努力上进,久而久之我们便会忘记当初的纯真。

最终我们还是被生活所改变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乡鲁迅用少年闰土的悲惨故事,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