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安阳日报
□布衣
年4月3日晴
早晨,我被喜鹊的叫声吵醒,下意识地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刚好6时。
起床后,我向窗外望去,发现喜鹊夫妇已经开始新一天的劳动。一只喜鹊站在枝头欢唱,另一只喜鹊在树杈上摆弄着枝条。我仔细一看,发现树杈上已经搭牢了两根枝条。转眼间,第三根枝条也固定好了。考虑到这对喜鹊夫妇在此筑巢的决心已定,接下来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于是,为记录它们筑巢乃至整个繁殖过程,我在窗前支起了照相机。
我在观察中发现,它们每隔五六分钟就会衔一根枝条回来,频率很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有效劳动,只有个别枝条滑落下来。我注意到,今天它们衔来的枝条多数是比较粗而且带些细小枝杈的,这大概是喜鹊夫妇从过去一天半的实践中悟出来的经验。它们还不时衔来一些泥浆,用以固定枝条。一般情况下,谁衔来的枝条谁负责搭建,必要时它们也会密切配合。
相机记录下这样一个精彩片段:一只喜鹊衔来一根又粗又长而且带着毛杈的枝条,在搭建中受阻,另一只喜鹊见状,急忙上前帮助。两只喜鹊的眼神似乎有所交流,之后改变了行进路线,各自用嘴叼起那根枝条的一端,形成前拉后推之势,穿过三道密集树枝关卡,终于将那根特殊级别的枝条牢牢固定在重要位置。
在鸟儿的世界里,喜鹊应该属于非常聪明之类的吧!除了本能,或许还有一定的思维。过去,我对喜鹊的认知甚少,只知道喜鹊是吉祥鸟,连对它们的体态和羽色认知也是粗浅的。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当金辉洒在那树、那枝杈上,侧逆光中的喜鹊羽色是丰富多彩的,体态动作是灵巧而优美的,无论是大步流星地行走还是起飞降落,特别是衔着枝条行进的姿态,都彰显出绅士风度和矫健之气。
我特别喜欢它们飞行的状态,或双翼奋振高空翱翔,或双翼伸展低空滑翔,或从高远处箭一般俯冲下来……真是妙极了!由黑、白、蓝、紫构成的羽色让我深感惊讶。雄雌喜鹊羽色没有大的差别,黑羽是主题,从头到背到尾总体为黑色。白羽分布在腹部和两翼外侧,蓝色、紫色分布在两翼中间及长尾末端。嘴眼与腿爪为浅黑色。尤其是两翼和尾巴上那璀璨夺目的宝石蓝,简直让人窒息。难怪有人说,许多美的东西一不留神就会从眼皮子底下跑掉。
喜鹊夫妇忙碌了整整一天,直到太阳落山才收工。远远望去,今天喜鹊夫妇牢固搭建的枝条少说也有七八十根,尽管看上去还是横七竖八、毛毛糙糙的,酷似柳编学徒工编织的一个筐底,但这是多么大的一个突破啊!也许明天就会看到一个坚实的巢座。
年4月4日晴
楼前花园里的花儿争先恐后地开着。树上的,地上的,叫出来名字和叫不出名字的,数不清的花儿开成一片花海,五颜六色,斑斓至极。
鸟儿们相互邀约似的,纷纷登场。布谷鸟、白头翁、乌鸫、戴胜等,引吭高歌,此起彼伏。对于这些鸟儿来说,它们都是这儿的客人,是观光者。因为自从喜鹊在此筑巢以来,这里就属于喜鹊夫妇的领地了。它们能否在此久留,并非自己说了算,决定权在喜鹊夫妇那里。
早上,由于喜鹊夫妇忙于筑巢,并没有在意那些鸟儿的冒犯,直到上午9时许,一只喜鹊衔着枝条归来,发现一只乌鸫站在筑巢的那棵槐树枝头歌唱,才怒火中烧,大发雷霆。只见它丢弃枝条,高声喊叫着冲向乌鸫,乌鸫惨叫声声,落荒而逃。诸鸟儿见势不妙,纷纷离开。
今天,喜鹊夫妇筑巢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搭建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似乎它们也懂得这个道理。它们衔来的枝条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弯有直,显然是根据需要取材的。它们的搭建方式也不仅仅是摆放,而是斜着别、竖着插、横着摆,让整个巢座与树干形成一个紧密的结合体。我站在远处目测,巢座酷似一个圆锥体,垂直高度15厘米左右,平面直径少说也有60厘米。一个庞大的巢座被牢固地镶嵌在树杈上,着实令人感叹。
完成巢座搭建任务已是下午6时,它们决定收工。然而,喜鹊夫妇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双双飞至对面楼顶,沿着边沿走来走去,眼睛始终盯着那个巢座。是在欣赏和守望它们的劳动成果呢?还是在谋划下一步的搭建方略?过了许久,伴随着几声欢叫,它们一起飞向远方。
目送喜鹊远去的身影,望着那棵立于花丛之中的大槐树,凝视着那个用枝条搭建起来的巢座,我除了感慨还是感慨,感慨喜鹊夫妇筑巢技能的飞跃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感慨那棵大槐树默默托起了喜鹊夫妇的梦,感慨这温暖的春天所带来的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