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兵/文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一直很喜欢这样的意境。青山翠竹,溪流潺潺,蜂蝶嬉戏,鸟语花香,这是儿时关于竹林的记忆。
“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十二年前,它们的主人是一个很和气的汉子,大家呼他老程。”这是废名《竹林的故事》的一段叙述。我出生成长的地方,也种植了大量的水竹,村庄掩映在茂密的竹林里,一间间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地安放在竹林间,因而得了一个颇有诗意的“竹林村”别名。
故乡拥有众多湖泊、江河、沟渠,几乎村村有沙河,处处有湖塘。丰盈的水量,发达的水系,滋养了无数的水竹,千百年来生长不衰。
家乡人喜爱水竹,皆因水竹细长,根须发达,肩负着固沙护坝的使命。竹条纤维细腻,韧劲十足,同时又是编织竹篾品的上等材料。水竹四季常青,微风吹过,发出沙沙声响,点燃了竹林的激情。竹林是动物的乐园,白鹭、黄鹂、白头翁等鸟儿将鸟巢安放于此,野兔、野鸡、水蛇等出没于此,守护着这片变幻莫测的竹林。
初春时节,在自家的竹园采摘竹笋,是孩童时最美好的回忆。疯长的竹笋,如果错过时节,晚一两天采摘就“老”了,不能食用。新鲜的竹笋,焯水后,加酸菜和辣椒,母亲就能烹饪出一道美味的酸菜笋。新鲜的竹笋还可以晒成笋干,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是家乡人馈赠亲友的礼品。
清晨,嫁过来的小媳妇、未出阁的大姑子,三三两两哼着农家小调,拎着长的、方的、圆的各式各样的竹篮子来河边浣洗衣裳;在菜园摘菜归来的婆婆、妈妈们,提着竹篮来洗菜。河沟的早晨是妇女们的乐园,更是各式竹篮的展览台,在这里你会见到千奇百态的竹篮。
这些竹篮都是故乡水竹的馈赠。故乡众多的竹林造就了一种职业——篾匠。记忆中的竹林,是农家人的宝藏,竹提篮、箩筐、簸箕、蒸笼等一应用具,都是水竹经过篾匠的巧手编织而成。那时几乎家家都有编篾高手,户户都有琳琅满目的竹篾制品,用竹子做甩牛鞭、制成竹筏渡河、扎成竹碗盛饭、砍成竹筒装酒、削成扁担挑东西……水竹活跃在农家生活方方面面。
竹,秀逸有神韵,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竹位列于“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来被文人所讴歌,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唐张九龄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元杨载《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将竹子的高贵品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乡依旧在,竹林涛声响。故乡的篾匠渐渐老去,村庄会编篾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那些曾经的往事尘封在孩童时的记忆里。如今,我每次回乡,穿过熟悉的竹林,聆听风吹竹林的声音,故乡的人和事就应着竹涛而起,如影相随,久久不能忘却。
“礼赞新中国·幸福新福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征文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优秀的文学作品,讲述你所见、所闻、所感的福州70年。
来稿请发至邮箱fzrbmj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