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严粒粒
才刚刚运行2个多月,杭州国家版本馆头一批入驻的“新居民”已经长大了。
它们是一群喜欢互动,不怕人的小动物。
比如,有只不知道从哪儿跑来的,出镜率奇高的猫。听馆里的工作人员说,刚开馆那会儿,它还是一只奶呼呼的小猫仔。一转眼,池塘边的花草还没绿过一茬,它就长大成一只英俊的大猫了。
猫,是野猫,没什么品种。按着它的花纹,姑且叫它小狸花。
小狸花大概是仗着自己在馆里长大,本着先来后到的原则,自觉把这儿当家。
小狸花近日特写。林作祯摄
8月16日拍摄的奶猫小狸花。
何况,它早就是只过世面的猫了。
杭州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级工程,档次不一般。开馆以来,这里来过一波又一波的省领导调研、参观、走访、学习,还有一批又一批从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来访。
家里来客人了,哪有躲着的道理?赶紧出来迎客才是礼仪之道。
小狸花专挑着人来人往的地方出没。人们常常能在主馆二区和三区中间邂逅它。天热,它躲在墙角阴凉处歇脚。天冷,它瘫在草中间晒晒太阳。无聊了,就横在路中间,和来往的人们做个眼神交流,就能笼获一通爱抚,和好几顿美味的brunch或者下午茶。
它就是一只吃百家饭长大的小狸花。看它雄赳赳的精神头,富贵的体貌,还有那副闲庭信步的样子,显然是颇受爱护的。
也难怪馆领导专门给它拍了三张特写,让小狸花亮相朋友圈,并声称它“也算是正式编制的同事了,天天迎客,一个顶仨”。
杭州国家版本馆还见证了一窝白头翁的孵化。
鸟儿的巢就筑在离人很近的地方——连廊旁,石山下的树上。廊上的行人,稍微探个头,就能瞧见,细心些,就能听见它们叽叽喳喳。
在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