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王士雄治噤口痢,先用三七及鸦胆子,后用白 [复制链接]

1#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王士雄(-),男,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祖籍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市),乾隆间迁居钱塘。孟英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祖父及父皆业医。十四岁起父亡后,立志习医,后寓居常山县行医,尤擅长温病,曾屡起沉疴,医名遂大振。后于咸丰中徙居上海。他根据《内经》、《伤寒》等有关典籍,深研有关温病的理论,又深研其前代及同时代有关温病各家学说,包括叶桂、薛雪。其着作甚丰,重要者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着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

王士雄治噤口痢,先用三七及鸦胆子,后用白头翁汤,一两剂好。

孙心言,以七十之年,患滞下。胡某知为暑热,以清麟丸下之,治颇不谬。继则连投术、朴、夏、葛等药,渐至咽疼口糜,呃忒噤口。诸医进补,其势孔亟。伊婿秋门迓盂英诊之,右脉滑数上溢,身热面赤,溲涩无眠,体厚痰多,时欲出汗。在痢疾门中固为危候,等以脉证参之,岂是阳虚欲脱,实由升散温燥之剂烁其阴液,肺胃之气窒塞而不能下行也。与大剂肃清之药,一剂和,二剂已。随以生津药溉之,痢亦寻愈。按,此等痢呃,古书未载,而治法悬殊。世人但守成法。当日煎渣再服,亦先服所余三七及鸦胆子。(此方载于《衷中参西录》,名解生化丹)

效果/p>

如法服药一剂,腹疼即止,脉亦和缓,所便已见粪色,次数亦减。继投以通变白头翁汤,服两剂全愈

本案引自(《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曾有吴尚先倡导内治之理亦外治之理,而后的张锡纯用治疮疡之理法方药治痢疾,看似平淡,实则难能可贵。张氏的病理学思想已借鉴到近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在当时医界中颇为先进。先一剂解毒生化丹大见功效,后服白头翁汤二剂痊愈。从而启示医林,中医临床应采借科学(包括西医)的长处,不可泥古而当变通,方能在疗效上有提高。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