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金色九月,虽然已深秋季节,在眼前这二百多穿军训服的00后面前,真有点“满目春色入镜来”的感觉,看着你们这些青葱的面孔,与我以前参加过的10多次新生开学典礼的感觉大不一样,由此我就联想到唐代诗人刘希夷作品《代悲白头翁》有这样千古流传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的意思是景物依旧,人事多变。可大家能把这首《代悲白头翁》全文背诵下来吗?还有你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两句诗,葬送29岁诗人命;宋之问25岁;两个才子,这是什么人性?)。我想说,能背诵下这首诗,是属于有知识;而明白着这诗的意思,并能运用到现实生活,这就是有文化。人们常说,有学历没文化,大体就这个意思。这就牵扯到今天我要强调三个方面问题:登高望远,追求人生大境界、格局和大视野。
一、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追求人生的大境界
关于境界,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提出,哲学的任务包括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四个境界具体:
一是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二是功利境界:人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三是道德境界: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
四是天地境界(哲学境界):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理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
这第四境界才是人生大境界。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义,指道义;利,指利益、功利。孔子的意思是小人才只认识利益,而君子则只讲究道义。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开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他提出,自己之所以在退休后投身于基础教育,就是因为对中国大学教育失望了。他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何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通过精心打扮表象,甚至伪装成“利他主义者”,追求物质生活,一切行为活动都以利己为核心。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今天的大学,你们拼命学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说实在话?老师和家长给你们的唯一目标就是自己出人头地,换句话说:挣大钱,当大官。绝对都是为自己,有哪个老师告诉你,要象周恩来总理那样,从小就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吗?这种为国家而学习的道义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道”,而到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仅仅是“术”范畴。人吃五谷杂粮,物质需要是必须的,但是,无论如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超越一个“度”,现在我们叫这个“度”是“底线”,世界失去底线叫地狱;人失去底线叫魔鬼。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对不能成为惟利是图的小人。换句话说,我们学好了本领,将来在社会上就肯定有一个施展才华的岗位和天地,追求国家道义,国家还能不给你发工资吗?在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院正在酝酿形成的一种精神谱系:80后张广秀大学生村官一心为民的精神;90后吕天仓投笔从戎保家为国的献身精神;70后教授王景迁老师团队的专业兴藏,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杨蕾;17级,毕业扎根新疆、献身边疆建设的事迹)。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人无精神就是行尸走肉,一个学院没有自己的精神,也不会长久。不断完善的学院精神谱系就会成为一种文脉,绵延成我们学院的不断赓续发展的持久力量。
二、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追求人生的大格局
古语有云:“以道御术,内圣外王。”意思要用道义来承载智术,才能达到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术”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道”与“术”两者相辅相承,如果说“道”是理论指导实践,那么“术”就是实践过程的方法。以道御术,道是境界、修养;术是智力、技巧。
那么对我们来说,在人生道路上,我们生活中哪些属于道?哪些属于“术”,应该搞明白,才能赢得人生的主动。大学阶段,我们学什么专业,这可谓是“术”,而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有用人才,这是“道”。要处理好这个“道”与“术”的关系,我认为,就应有大视野,不能局限某一专业某一领域,要从国家需要的大视角来规划自己的未来。例子:郑州高考状元的故事(不当书呆子);余乐平:从街头卖诗到总经理。命运线:年大学生校园诗人-----业务员---总经理年----街头卖诗3个月——年9月12日大连金华实业总公司矿泉水公司销售部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45天)[要具备生存的术]
有一则强者定律叫“蘑菇定律”: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长期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这种现象叫做“蘑菇定律”。蘑菇初期是生长在一片黑暗的土地里,如果在前期就放弃生长的希望,就只能永远沉寂下去。如果能一直向上生长,不怕艰辛与磨难,终有一天能冲破这黑暗,看到光明。
每个人成长都要经历这样一段历程,那段在黑暗中孤独奋战的时光,是最难熬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象蘑菇那样突破难熬的时光,去做强者。追求光明、赢得胜利。
三、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追求人生的大视野
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任、董事会主任梅向荣,也是我们盈科法学院院长,他反复倡导“一个队伍一定要有精气神,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心中要埋下伟大的种子。”
心中要埋下伟大的种子很关键。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跳蚤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跳到自身身高倍的高度。如果这时给跳蚤套一个玻璃罩,跳蚤就会撞在玻璃罩顶上。连续几次之后,跳蚤就降低了跳跃高度,最多只跳到罩顶处。继续降低玻璃罩的高度后,跳蚤的跳跃高度也会越来越低。到了最后,拿掉了玻璃罩以后,会发现跳蚤再也跳不高了。这就是“跳蚤定律”,是强者定律之一。
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朦胧诗人顾城有一首小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这是采用诗歌艺术的形式来说明“远”与“近”的哲学关系。这说明“我”与“你”的距离:你在天上,才看云彩近,我在地上,你看我自然就远。再引申说,你是天上神仙一样的人,我是地上一个凡人而已。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达到神仙一样境界,就是人生大视野。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情形。有的同学目标很近,高考进了大学就疯狂地玩,这不是“近”吗?也有的同学进了学校,就开始把考试当目标,学习成绩好,就一了百了,问他将来的打算?一头雾水;也有的同学,进了学校目标就是考研,考研就是不想马上就业,至于研究生读完了,就没想。我常感叹,有一些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整天碌碌无为随大流,人家考研他考研,人家考公他考公。人家说将来法学专业公检法好,他就说将来进公检法。人家考教师资格证和司法证他也考,考出来有什么用,如何用,就不管了。这样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中学是被家长的“鞭子”和老师的“呵斥”训练出来了,到大学一自由就不会利用自由了。前几天,有个咱的研究生和我探讨将来发展,我说:工科的学生,好歹有点“术”,到社会上还能陌生;文科的学生学了好几年,不会说,不会写,到社会上不饿死才怪。日本占部都美在《怎样当企业领导》中说道“在今天这样大型化了的社会里,为了发挥领导力量,必须依靠写作能力和讲话能力。”这就是能写会说的能力,文科四年,不培养这点“术”的能力行吗?
我听咱学校一位老教授讲过这么一件事情,很有感触:她连续三年,每年临近年关,都找的同一家家政同一个小伙来给她家擦玻璃收拾卫生。这一年,小伙对她说:阿姨,我明年不能给你擦了,我要回四川老家结婚不回来了!这个小伙就是咱学校一个学院的毕业生。(四年本科不是家政专业吧?)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前几天,我当初带过一个班的班长(后来班主任看他挂过1门就免了他)他的名字叫蒋雪华,学生都叫他雪花姐。他学食品的时候,业余就喜欢读历史书、名人传记,看每天的报纸,而且重点看新闻理论内容。本科毕业的时候,他考江苏省考公务员,轻松进了面。他曾告诉我,在外面排队进考场的同伴都劝他,让给他们,他们都是研究生毕业,又都考了好几年。进了面试考场,他一点不紧张,轻松过关。现在是连云港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长,告诉我整天在看法律书,不然不会执法。还有个学生,就是咱17级法学的付文鑫,江西人,是从食品工程学院转过来的,当时大一新生晚会上,他在舞台表演了一个角色,给我留下很好印象,每次遇到他,都开他小品玩笑。后来我到了法学院,他来找我,说老师啊,听说你到法学院,我就跟着过来了。这学生能说会道,还会写,经常写一些小古体诗给我看,能写这种诗歌,古典文学造诣应该不浅,应该熟读唐诗三百首。毕业的时候,认真准备考研,考上了苏州大学研究生,裸考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考上了老家的国税局。最后衡量后,选择去读研究生。学校丁书记点赞:这才是高质量就业的典型。这是有远大理想的典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远”与“近”是每个人看的视角不一样,站在地上看天空,那是仰望;你回头来看时间,肯定都很近,岁月流失太快。我习惯给大家算时间帐,四年的时间扣除节假日和双休日,其实就天;再去掉每天12小时休息吃饭时间,仅仅还有天,就一年多一点,折合成小时就是小时。从大一进校园看毕业很远,这样一算,就不远吧?大家不该珍惜宝贵的大学学习时间吗?
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这样一段话,希望与大家共勉,他说“人在运动中,总有为那种运动设想一个目的。为了能走一千里,他必须想象,在那一千里的尽头,有一种好事情等待他。为了取得前进的力量,我们就必须拥抱一个达到乐土的希望。”这就是我们该有的大视野——坚持前进,拥抱未来的希望!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
此时,烟台已经进入深秋季节了,烟台是春秋短,夏冬长,早晚很凉,要注意添加衣服。
谢谢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