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情的容易被时间擦伤罗西 [复制链接]

1#

筑巢我家阳台的红耳鹎鸟,像时间飞过。

飞鸟从天空飞过,却在用情的心里留下痕迹。

用情的容易被时间擦伤

文摄:罗西

大约出壳十二天的红耳鹎鸟突然飞走了,翅膀硬了,巢太小了。

过去听“翅膀硬了”没什么感觉,这次是真看到了,奋不顾身往楼下的樟树飞去,先是飞两只,鸟父母大叫着跟随而去……

留下一只比较弱的,它在巢里张望着,鸟父母也飞回来守望着它……

然后我去上班,在楼下的樟树下徘徊、仰望很久,没有发现它们。

中午回来,发现鸟父母没来吃我们撒的面包虫,林老师用拍照杆举起手机拍摄,发现巢内已清空,第三只应该是在其父母鼓励下也飞走了。

憧憬大于害怕。野鸟毕竟是野鸟,树、天空才是它们的家。有点小失落,但也深深祝福并且高兴。

红耳鹎鸟,不算稀罕,但是筑巢人家阳台就比较少见了。

我家这个阳台靠河及公园,无遮挡,另外阳台上留有去年的牵牛花的枯藤。这是它们选择这里的原因。

我们仍然受宠若惊。接着也担心,会扰到它们,它们是一对夫妻,特别漂亮年轻。据我观察,它们的习性与白头翁有点像,总是成双入对,而且特别恩爱,常常在柳树上、花树上并肩而立,甚至互相亲嘴或整理羽毛。神仙眷侣的感觉。

因为它们的光临,通向阳台的这两扇玻璃门尽量关着,卧室卫生间的窗户对着鸟巢,所以林老师也不敢轻易开灯,甚至不好意思开排气扇。

筑巢的时候,“编织”工作,应该是母鸟,一丝不苟地,懂得先搭骨架,保障受力……这过程,大约一周,看它们叼回来的材料,很多是化工产品,如尼龙丝、塑料膜,但是,我们是不可以干预的,林老师就猫着身体,把她认为温柔的材料如丝绵、棉线等迅速地放在阳台的地板上,希望它们会近水楼台地拿去。

但是,它们似乎不太领情。后来发现它们只象征性地采纳了其中一片玉米苞叶。林老师为此激动好久。

它们白天干活,晚上又回树上?总之,没有在巢旁边或里面过夜。

下蛋的那天晚上,母鸟入住。三个带褐色斑点的蛋。

接着孵蛋大约用了11天,三只可爱的赤裸裸的小鸟终于出来了。为什么说,大约?因为没有全程拍摄,等我们发现时,三个小东西已经抱成一团了,蛋壳也不见了。

每每看到鸟父母下楼觅食,我才敢上梯子,高举手机在鸟巢的上头哆哆嗦嗦拍摄。每次都很紧张。我知道,这就是偷偷摸摸。

刚出壳的鸟儿,丑萌丑萌的,令人怜爱。

怕鸟父母忙不过来,又帮不上忙,林老师悄悄买了一桶烤熟的面包虫,是鸟食。

她投放在阳台上,我赶紧,浇上水,软化。要不,怕大鸟吃了上火,小鸟则咽不下去。

网络里,有一户人家,也有红耳鹎鸟在其阳台上筑巢,他们有条教训是:眼看鸟巢快承受不了,就拿个塑料制品,碗形,托住鸟巢,加固……结果,鸟父母弃巢而去。

所以,我们都尽量不“碰见”他们,阳台几乎成了人的禁区。

但是,多少都会影响到它们,有次我拍照,被它们撞见,惊慌地高频地叫着,我吓了一大跳。

(看到这个视频后准备帮助其脱困,发现舌头已扯掉了)

想不到的是,小鸟有两次是“躺着中枪”,在巢里发生意外,都是误吞巢内的尼龙线……是劫难。

我在微博、朋友圈,每天都写上一条它们“出壳日记”,但是这两件事,都不太忍心说。

都发生在还没有睁眼的时段,大约出壳7、8天后,它们才渐渐睁开眼。其中有一只不知怎么误吞巢里的尼龙丝,后舌头被缠住不断挣脱,其他小鸟推搡,拉扯,我怀疑拉扯断了舌头……起初看视频以为是唾液流成线,根本没往其他方面想,还觉得它很凶很有竞争力,后来才知是尼龙线。之前看到海洋动物被塑料制品缠住的新闻,想不到鸟巢里的尼龙丝也成了隐患。

它熬过三天后,我悬的心才放下,生命力强大。

出壳第八天,又通过视频发现一只小鸟的嘴角被误吞的尼龙线勒住,那线上有红色的血。

我与林老师焦急啊,却又无能为力,一是巢的位置高,没有办法俯视巢内一切,又挂在防盗网边缘,口很小,更重要的是雏鸟已经睁开眼了,会害怕,一看到异物出现,如手机,就立马装睡,缩头不动。

找到一把幼儿园小朋友用的剪刀,一手举着处于拍摄中的手机,看屏幕,以判断受困小鸟的位置,一手拿剪刀试着想剪断那条线,一番折腾后,也不知道有没有解救成功……

匆匆忙忙下梯子,一个钟头后再拍摄,发现三只都昂头着张大嘴,那条线不见了,应该是解困了。或许是鸟妈妈帮其脱困,我们都是瞎操心。

(飞走前半个钟头拍的)

出壳第10天的红耳鹎鸟,奇丑,睁眼了,开始变得鸡贼狡滑了,看它们小眼神儿,全是戏,动不动就装睡装死哈!没了天真,真的就不好看了。

第11天开始,鸟父母越来越警惕,几乎都是围着它们转。后来才知道,是鸟父母开始预防羽翼渐丰的雏鸟越巢、跌落。

怕什么什么就来了。

出壳第12天早上,发现一只雏鸟飞到阳台地板上,我慌得边喊林老师边戴上一次性手套,然后就去捉它,它扑腾着反抗,特别有力,还想啄我,我心虚,但终于还是捉拿在手里,温热的,我慌不择路地把它塞回巢里,就在这个时候,出去觅食的鸟父母回来了,而刚脱手的雏鸟与另外一只说时迟那时快就直接穿过防盗网飞走了……

我以为,这也好,有其父母跟随就好。

可是,这两天,特别是晨昏,那对鸟父母,特别是母鸟,一直站在楼下一广告牌上,或者停在可以眺望那鸟巢的樟树上,它们之前常呆的地方,低声地叫着,我的解读是哭,难道三只都走失了?它们都没有追上、找到?

或者雏鸟也不找它们的父母。

我不得其解。

有点欣慰的是,这两只鸟父母还会飞回我家阳台吃林老师撒的面包虫,悄然而至悄然离去。

事后我在网络里,看到野外的红耳鹎鸟怎么鼓励雏鸟出巢的一段视频:大鸟嘴里叼着食物,鼓励小鸟跳出巢窝,然后从这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循循善诱……而我们家阳台,显然不具备野外的生态条件,那天雏鸟出巢也没有这个“缓冲过程”,是不是少了这个环节,所以鸟父母也特别“失落”“担忧”“落寞”?

鸟儿飞走的前一天,林老师弱弱地问我:要不要买个鸟笼?

我奇怪,干吗用?

她继续小声说:“留一只,家养!就是那只最弱的受伤的……”被我严词拒绝,她也没做声了。

所以,当她看到那母鸟在风中站立的样子,又提起了这事:“如果那天先飞的那只,关在笼子里就好了!”

我在我们家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