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性文化,印度文化的另页 [复制链接]

1#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1.html

(这是《翻阅印度文化》的第三部分,不了解印度教中的性文化,就不能明白佛教是如何退出印度的。一个宗教有十亿人口信仰,不该了解吗?)

03

十九世纪中叶,古印度犍陀罗地区雕刻艺术的考古发现,震撼了整个国际学术界。

印度的石雕艺术最早传入巴基斯坦、阿富汗、西域各国,最终传入到中国中原地区,印度的佛像文化行万里始得新生。

古印度犍陀罗王国,就曾被波斯帝国入侵后直接变成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以后,又成为了马其顿帝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几十年后犍陀罗古国又成为古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的一部分。依照古希腊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间,希腊人米南德一世建立了希腊——印度时代。

文章憎命达,文化亦然。多种文化的融合必然形成一种新文化,使文化更加绚丽,更加多彩!

以犍陀罗古国为例,被波斯统治了整整二百多年,可见印度文化中有多少波斯元素。而到亚历山大时代,希腊人整整统治了三百年,比唐王朝时间还长。希腊的文化,希腊的艺术对印度的影响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

当中国的秦始皇在公元前年刚出生时,印度的阿育王已经拥有一个比秦王朝还要大的孔雀帝国。孔雀帝国强大到超出印度次大陆。阿育王把佛教作为国教,曾在佛陀讲经之地鹿野苑建立世界第一座佛寺,竖起一根巨大的石柱,石柱上刻满了经文。这根石经柱的建造明显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如今,这根石柱已经被人为破坏,柱身只残余小半截,但依然让人能感到多年前的文化和艺术的魅力。波斯式蓬花瓣的复钟上是一鼓状的石盘,石盘壁部浮雕着四种动物以象征四方,四只雄狮挺立在石盘之上。这也是年印度人民以此定为印度的国徽图案。

当佛教还未传入中国时,古印度犍陀罗国的佛像雕塑已经惟妙惟肖,雕塑已然融合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风格。那些佛像头上雕刻着大小两层髻,面带微笑,嘴唇微启,眼睛细长,微闭;甚至把眼袋、眉角、鼻翼、额骨都形象逼真地艺术再现出来。

印度文化催生了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三教同流,三教同根。但从11世纪以来,信仰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从西北方杀进印度,带来了新的文化碰撞,新的信仰的冲突。印度人信仰的神中,开始有古希腊、古波斯的神灵。婆罗门教在演绎和丰富后,在传播和融合中,改为印度教,而佛教却因教派林立,在穆斯林的打压下,到13世纪初,印度本土的佛教已经基本消失,佛教是印度本土产生的宗教,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但却在印度消失了。这也是印度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

印度的性文化起源于何时无准确记载,但印度神庙、神殿雕刻中的性表现应该起自印度教派的形成。在印度许多著名的寺院中,都供奉着大神的林迦,即男性生殖器雕像。有的被朝拜的人摸得油光闪亮。这种对神的生殖器的崇拜在恒河河畔的寺院中尤为突出。

湿婆是印度教的三大神之一,湿婆神代表着生殖和创造,也代表着毁灭和破坏。他能打碎一个旧世界,也能建设一个新世界。他的坐骑是公牛南迪,象征男性,象征生殖能力,性交是他的超强神性。在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有湿婆和雪山女神的雕像,玄武岩石雕成,大约在公元至年间,这组雕像看上去很难让人接受,湿婆神怀抱着雪山女神,一只手淫荡地摸着女神的乳房,一只手轻佻地摸着她的下巴,让不信印度教的人接受不了。但印度教徒虔诚地信奉他,因为他可以给予他们想要得到的一切,可以引领他们一步步走向天堂,可以帮助他们摆脱一切罪孽,再享受来生。湿婆神巨大的林迦,不但被供在临河的寺庙中,甚至还出现在沿河的石阶上。

在瓦拉纳西城阿西石阶旁有一棵巨大的榕树,榕树前矗立着一根巨大的湿婆神的林迦,十分逼真形象。印度教徒们在“圣浴”之前,都要到这根巨大的林迦前朝拜,据说朝拜得越虔诚,“圣浴”得越彻底,超脱轮回得越早,许多人朝拜完都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抚摸它,这根湿婆的生殖器像被摸得十分光滑。在另一个“圣浴”台阶上,梵天大神的林迦也赫然而立,直指青天,朝拜的人都要虔诚地专门地抚摸它。我去过世界上那么多地方,在中国进过那么多寺庙,见过听过摸脚、摸手、摸头、摸台阶、摸法器的,从未见过、听过摸生殖器的,且把生殖器当做法器供着的。印度文化让人难以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中宣扬的是万恶淫为首。尤其在精神、信仰、宗教的领域中,更追求的是清净、自律、纯净、洁身自好,修身养性。性文化是由“绳子”捆着,“笼子”关着。像《金瓶梅》自清王朝始就被列为“淫书”、禁书。印度教的经书,其名直译为《爱经》,在教外人士看,是一本赤裸裸宣传“淫色”的邪书。

在有印度教性教之都的克久拉霍,的确是印度文化的一页。克久拉霍的始建年代印度没有准确的记载,大约是建在公元年至公元年,是古印度昌德王朝开建,兴隆于月亮王朝。把王朝的首都定建在性都之中,这可能也是印度文化的一角。全世界恐怕也不会再有。克久拉霍城现存的建筑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印度庙宇,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别具风格。克久拉霍的庙宇当年建有85座,现在仅存22座,这种坚固、结实的巨石建筑每阶条石估计重达数吨。

让人难解的是整座石塔庙宇全部是石头建成,石门、石窗、石廊、石屋、石厅、石台、石亭、石雕,难道此地无木?考证克久拉霍,其名在古印度语中是“椰子”的意思,据说,克久拉霍古时代是一片一望无际独特的原始森林,独特在其林为椰,似乎随着月亮王国的灭亡,椰树灭绝。也有一种说法,当时盛行的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信仰石头,憧憬石头文化。

克久拉霍神庙群中,最宏伟、最壮观、最具有印度教石头文化的是坎达利亚·摩诃提婆神庙,是坦多罗教崇拜性信仰、性宗教、性文化的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大殿。神圣进殿必先脱鞋、干洗脸。这座二十米高的石头大殿中几乎无“空白”,所有石柱、石梁、石框、石壁上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性交,直至性乱、淫乱,甚至有人妖、人畜、人兽相交的,让人接受不了。但印度教中有所谓“性力派”,信奉这种宗教的信徒认为性爱是最神圣的,是神谴意的。这种教派修行的办法就是男女性交,追求在极端的欢乐中男女融为一体,以此来体验人的灵魂与宇宙合一的状态;还有的教派甚至认为通过性交,可以使男女变成一对神,以达到一种更高状态的精神境界。真不知道,印度文化中还有这样的一页。

说不尽的印度宗教,也道不完的印度文化。

印度到处都有乞讨、贫穷、落后、肮脏,像垃圾堆上的苍蝇,挥之不去。但城市和乡村中的垃圾山也正是神牛偏爱的地方。神牛会得意地倒卧在大街的污水坑里,即使它们摆动的尾巴挥甩的污水溅了行人一身一脸,这些人也绝无半点恼怒和怨言。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随地大小便,无论在哪儿,只要内急,拉开裤子就随便;即使像德里、班加罗尔、加尔各答、孟买,不少街区常年腥臭熏天。

城市贫民窟让人侧目,但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滋有味地生活了一辈子又一辈子,痛苦又幸福地繁衍了一代又一代,还拍出了荣获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贫穷甚至落后,肮脏甚至龌龊也是印度文化的一翼,印度人并不去掩饰它。印度文化的光辉也正像它背靠的“雪山女神”,她有1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印度人。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泰戈尔,是第一位到中国来的印度名人。泰戈尔的中国一行,也影响了中国诗歌和文学。泰戈尔正是一位印度教的信徒,也是第一位印度培养、教育出来的印度文豪。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看不起印度文化,其实印度文化之深,如许多人没有去过的印度洋......

这是一本难得的回顾时代的书,一本对潮流和运动深刻反思的书,一本记载着知识青年复杂多重情感的书,这就是白头翁新作《也是三春也是秋:我的知青岁月》,值得阅读,值得拥有,值得置放在案头。

闲话烟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