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不会用白头翁汤那就看这里杏林名医董子亮 [复制链接]

1#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

董子亮,生于年,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就职于首都医科医院,从事中医内科的临床工作,有着四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实践和临床教学经验。为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医科医院首届杏林名医。

不会用白头翁汤?那就看这里

白头翁汤始见于《伤寒论·厥阴篇》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作为经方之一,白头翁汤主要是用来治疗热毒痢疾的。董老应用白头翁汤的临床范围非常广泛,早已突破了单纯湿热痢疾的范畴,这也是董老根据对现今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情况、疾病特点的长期观察以及多年的临床体会总结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工作劳作方式以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体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终日处于急躁、焦虑、抑郁的状态,肝气郁结、化火生风等情况在普通人群中普遍存在;加上很多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肥甘厚味不离于口,作息不规律,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肠道湿热蕴结,积滞不下。肝经郁热与胃肠湿热相互交结,虽然未必形成热利下重之病,但腹痛腹胀、大便黏不畅、排便不尽、大便次数增多等一系列症状蜂拥而至。

董老认为白头翁汤证病位在肝与大肠,病机为湿热蕴结,主要涉及脏腑为肝、大肠、脾胃,以肝郁生风化火和湿热壅滞大肠为主。程郊倩曰:“下重者,厥阴经邪热下入于大肠之间,肝性急速,邪热甚则气滞壅塞,其恶浊之物欲出而不得,故下重也。”所以,董老认为对于肝经湿热证之黄疸、胁痛、阴痒、带下,肠道湿热之痢疾、泄泻、便秘,胃肠湿热之口臭、痞满、口疮、牙痛,湿热蕴结于皮肤肌表造成的湿疮等都可用白头翁汤加减用之,而不必局限于肠道之热痢。

对于其使用指征,董老有一系列自己的辨证方法。于望闻问切四诊中,董老尤其重视舌诊,重视舌质、舌苔的检查。白头翁汤证为肝经郁热、肠道湿热蕴积所致,在舌质上可表现为舌两侧红或者暗红,或者舌体两侧色泽不鲜明,比舌体其他部位颜色发暗,明显有郁热之象,这些都是肝经有瘀滞的表现。在舌苔上,苔多黄厚,或多以舌根部舌苔白厚、白腻、黄厚或黄腻为主。这是因为舌体根部主下焦病变,肠道积热,湿热蕴积,舌体根部会出现厚腻苔。

董老应用白头翁汤治疗临床常见病如下。

1.泄泻

无湿不作泻,泄泻总以肠道湿浊为主,董老都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尤其对于急性腹泻、急性胃肠炎,常以白头翁汤加煨木香、乌药、厚朴、法半夏、苍术等理气燥湿之药,往往效如桴鼓。对于慢性腹泻之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董老往往以白头翁汤加炒山药、炒薏苡仁、土白芍、土白术等健脾缓肝之品。

2.淋证

对于淋证属于下焦湿热型,症见尿频尿急,尿时涩痛,小便淋漓不畅,尿赤尿血,小腹满急,口干咽燥而痛,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等,董老以白头翁汤加车前子、泽泻、萹蓄、瞿麦、通草、滑石粉等清热利湿通淋之药治之。

3.带下病

带下病多是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黏稠腥臭,腹痛不适,兼乳胀胁痛,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小便黄,尿少等,董老常以白头翁汤加苍术、苦参、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等燥湿止痒之剂治疗。

4.胁痛

胁痛以肝郁化热、肝胆湿热证型多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口苦咽干,善太息,胸脘满闷,呕恶腹胀,厌食油腻,头晕目赤,耳鸣耳聋,黄白带下,腹胀尿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董老临床常以白头翁汤加醋柴胡、煨木香、枳壳、茵陈、川楝子、元胡、金钱草等加减治疗。

5.湿疮

湿疮属湿热火毒蕴结于皮肤肌表者,症见皮损以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液为主,对称分布,痒甚,口干、口黏、口苦,小便赤少,舌红黄腻,脉滑数。董老常以白头翁汤加丹皮、赤芍、炒栀子、地肤子等加减治疗。

6.口糜

今人食辛辣刺激食品者众,湿热毒邪蕴结,上熏于口腔、咽喉,容易诱发口腔溃疡、咽炎等,口腔溃疡伴身热困倦、口渴尿赤、苔黄厚腻者,董老常以白头翁汤加金银花、野菊花、连翘、蒲公英、桑寄生等加减治疗。

董老临床上应用白头翁汤治疗各系统疾病的病种还有很多,以上是大概举例说明,湿热火毒随胃肠道及肝之经脉,所到之处,病证变化万千,皆可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

但董老同时指出,但凡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完谷不化或寒湿泄泻,热毒不重者,白头翁汤不宜使用。

摘自《明医馆丛刊》之《董子亮临证捷钥》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