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0后白头翁记诸城农商银行郭家屯 [复制链接]

1#
与年龄严重不搭的一头白发,匆忙挺拔的背影,是多数人对韩涛的第一印象。年出生的他,自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前台柜员、客户经理、信贷专管员等岗位,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为支行行长。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和操劳,让这位标准的“80后”早早白了头。从业14年以来,这位“白头翁”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实干担当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谱写着“大挎包”精神的生动实践,赢得了行领导和支行员工的一致认可。诸城农商银行供图。工作中的“智多星”郭家屯镇位于诸城市最北部,与安丘市、高密市相邻,背依山东省第一大水库峡山水库,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辖内农业、养殖业、加工业等较为发达,镇街附近有邮储银行、潍坊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年调任郭家屯支行后,面对同业机构多、支行业务基础薄弱、支行人员年龄偏老龄化等困难,这位“白头翁”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凭借多年基层经验,带领支行团队,走遍郭家屯镇每一处角落,做调研、找短板、补弱项,将普惠政策落入千家万户,让农商银行的身影遍布辖内各个领域。截至目前,郭家屯支行各项存款5.4亿元,贷款户、万元,支行综合排名由初调任时的36名,提高至第4名。针对存款被动局面,韩涛以农金员为切入点,带领农金员挨个村庄走访村两委及存款大户,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问题台账,逐个制定整改措施,让客户和农金员感受到支行开始改变的决心。针对业务宣传不深不透问题,韩涛带领支行团队深入研究分析,决定每季度开展一次逐村入户宣传,对同一客户每年入户不低于4次,在不同的季节携带不同的伴手礼,两年多的时间,户均上门十余次,将农商银行的服务形象深深的印在了郭家屯群众的心中,成了辖内群众金融需求的首要选择。郭家屯支行的信贷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调任之后,这位“80后”的“白头翁”成为了支行名副其实的青年骨干。面对支行信贷人员营销意识不足、系统操作不熟的现状,韩涛对支行贷款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业务推进缓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客户经理缺乏对新业务的钻研学习,对线上信贷产品“信e贷”的推广几乎为零。为改变客户经理思想,韩涛和客户经理共同学习“信e贷”产品办法,摸索研究入库模式,教着员工做信息采集、贷款发放等操作流程,让客户经理尽快熟悉业务操作流程。同时,为加快“信e贷”推广,韩涛带领支行信贷人员利用下班时间,在村内逐户宣传、采集,对当天走访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对能够解决的问题最迟次日予以解决,对暂时解决不了的最迟次日给予答复。一年多的坚持不懈,韩涛带领郭家屯支行将“信e贷”业务从0做到了户、万元,支行新增20万元以下贷款户数占比达到97.3%,位居全行前列。员工眼中的“管事婆”年第一次“清收风暴”期间,全行员工驻行。正值寒冬时节,怕支行宿舍暖气供应不足,韩涛特意叮嘱烧锅炉的师傅多添一些煤炭,把火烧得旺些,将烧锅炉的时间延长至晚上9点以后。叮嘱完之后,韩涛挨个宿舍摸暖气片,确保每个宿舍都有充足的暖气供应。支行年终决算的零食点心、小食堂的饭菜、冬天时烧锅炉的温度、走村入户的伴手礼、对青年员工的谈心谈话、厅堂营销的小技巧,信贷系统操作……这位“白头翁”在支行员工眼中是一位标准的“管事婆”,为支行上下、里里外外的操劳。用支行员工的话说:“他啊,一点儿都没有支行长架子,一个大老爷们儿心细的令人咂舌,要问他在哪里,那肯定不是在厅堂里就是在村里”。爱人眼中的“匹诺曹”“他对家里唯一的作用就是填写家庭成员时,在爸爸一栏上写上他的名字。”韩涛的爱人无奈地说。刚结婚那会儿,为了给其他青年员工更多谈恋爱的时间,韩涛经常拉着爱人“逛超市”,结果上车就把人拉到了贷户楼下,让爱人和他一起蹲点收息,有时一蹲就是半夜。偶尔为了进户方便,他便拉着爱人一起去贷户家中进行收息,渐渐的,爱人也习惯了他的工作方式,配合他成了一名“演员”。直到现在,为了清收不良,韩涛一个月不回家都是常态,偶尔会给家里发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