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舌尖上的乡愁白头公饧 [复制链接]

1#
客家风味小吃——白头公饧

长汀县河田刘源村刘学文作

元宵节过后,儿孙们都走了,赚钱的赚钱,读书的读书,留下我老俩口守家,成了留守老人。好在有老伴饶婆在身边,洗衣做饭炒菜,喂鸡喂鸭种菜,都由她操持,一切周全,毫无孤单寂寞之感。我很感激老伴的勤快善良,真正体会到前人说的“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含意。饱食三餐,无所事事,应该走动走动,一来练练腿脚,二来游山玩水,踏踏青,融入大自然的怀抱。

妻前我后,信步而行。我提议到离家不远的石背坑去瞧瞧自家的责任田现怎样。石背坑是山垅田,外低内高,成梯田样,原先的山路可通拖拉机,现时荆棘杂草丛生,路难走了,有的田里长满了茅草,也没人管理了。顺着可辨认的田间小路往里走,走到自家的责任田,停止脚步,一看还好,有几畦种了藠头,没种藠头的都长满了一种开黄花的小草,总算没荒芜,家人辛苦了。

这开黄花的小草,就是我今天要叙述它的白头公草了。由于条件反射,看到它使我有了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农村比较闭塞,也比较清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味比较浓。农村,总有一些农村的特殊味儿,什么野果野菜的都有,村民都会就地取材,把它们利用起来。所以,我的祖母熊五叔婆是个能干人,常有做白头公饧,苎叶饧,鲜草冻给我们吃,以改善生活,使我至今记忆犹新。想起那种爽味,真使我馋涎欲滴,口水咕咚咕咚就往肚里吞。

为何如此?因儿时家境比较饥馑,父残母弱,有如此食物,也是难得的香饽饽了。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做白头公饧,我快吃到喉头了,乘人不备时,还要塞几条到便衣口袋里,才肯去上学。结果贪玩,忘了吃,晚上睡觉,和衣而卧,不断翻来覆去,把饧都压扁了,都粘在了衣服上,想起此糟糕事,确实十分好笑。知夫莫如妻。饶婆看到我那馋猫似的形态,眼瞪着我问,想吃白头公饧呀?我心里甜滋滋地说,是呀,除了母亲还健在时吃了几回外,现有几十年都没吃这东西了,有点想,真想。饶婆说,好吧!那我们就一起来采摘白头公,于是两人就动手采摘起来了,不一会就采摘到不少。白头公是一种野草,这只是长汀客家话的叫法,其实它叫白头翁,毛茛科,早春开花,花单生花茎顶端,外被白毛。根可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热毒泻痢,下痢脓血等症。

做白头公饧的可不是这种白头公,这种叫大白头公,做饧用的可是它的孪生兄弟,叫小白头公。据长汀旧县志药属篇载:白头公,野生,高尺许,根有白茸,有大小两种。大者味微苦,利大肠,又可为外科要药,小者不入英。但小白头公,是绿色食材,深受汀州客家人的青睞,也可登大雅之堂。

白头公饧的做法工艺是:将采摘来的白头公除去杂草杂物,清洗干净,用沸水煮烂,然后用清水漂净,再滤干,再就放入碓臼碓烂,这是第一道程序。然后,将糯米粉,粳米粉对半搭配,参和搅拌,使白头公草茸和米粉拌均匀,放入盐或糖,再碓和,滚为圆团,出碓,这是第二道程序。最后,就将粉团掰开,揉成大2一3厘米,长10——15厘米左右的条状,压扁,扭成螺旋形,放置笼床内,待满了一笼床后,就放入锅内大火蒸熟,出锅即食。看它色泽青色光亮,味道甜美耐嚼有韧性,具有客家风味小吃的特点。

白头公饧也可煎炒,油炸,且滋味更佳,它是我们客家人常做的一种传统小吃。耆耋之年的我,现又亲手操作做白头公饧,不失为是一种淡定和愉悦。品尝着它的鲜味,使我产生着一种追忆,追忆起孩童时的光景,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又有一种愁思,思念客家左邻右舍那种融洽亲热的情景。我想,客家人的这份许久以来就有的亲热情怀和这份和睦相扶邻里仁居的优良传统,必须传承和弘扬。白头公饧,唤起多少童年的情怀!

年3月8日

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