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方成药医生的医术增效剂,这个千年古药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雀斑正规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9/9376604.html

做中医,读伤寒,用经方,治百病。

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伤寒论》,今天一起学习第三百七十三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这一条就是补充第条,让白头翁汤证的诊断依据更加充分,白头翁汤治疗热利,表现为腹痛急迫,大便脓血,肛门重坠灼热,口渴,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沉数。

那么,口渴下利是不是一定就是热利?虚寒型下利是不是就不会口渴?那可不一定!

我们先看那一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条)从条来看,自利不渴就是虚寒下利,没有错,这个是口不渴,是阴寒下利。但我们再看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这一条(条)它也是虚寒型下利,它是下利清谷,不是下利里急后重,它也口渴,但它的口渴不是里热伤津引起,而是少阴阳气不足,津液蒸腾汽化不足造成的,它的口渴必然是喜欢喝热的,而且喝水不会多,就像张仲景自己讲的“虚故引水自救”,可见少阴虚寒型下利可以有口渴,而且这种口渴它小便是白的。

那么,同样是下利口渴,前面还有两条,“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条)“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条前半段)。这两条也是下利口渴,为什么能自愈呢?原因是这两条一开始的下利就是阴寒下利,然后阳气慢慢恢复,阴寒慢慢消退,所以逐渐出现口渴,当阴退阳进达到阴阳平衡的时候,病就会自愈。所以这两条的下利口渴,在程度上与白头翁汤证是不在同一级别的。

但是,在条还有后半段“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这就是说当阳复太过,阴寒下利就转化为热利,那么,就变成白头翁汤证了。所以说条后半段“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可以用白头翁汤治疗,这就补充了第条的治疗了。

以上就是本讲的全部内容,下次我们讲《伤寒论》第三百七十四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我们再读一遍《伤寒论》第三百七十三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很多人都被泄泻这个老伙计折磨过,有时候泄泻发起火来,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扛不住。泄泻这个病有轻有重,轻者最多也就是跑几趟厕所,而重的人一天至少得去十多趟卫生间,不仅肛门会有灼热感,甚至还会出现大便赤白脓血的症状,要是你不管不顾,家里人也会跟着一起倒霉,最终演变成一家人抢厕所的场面。但是平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只当是比较严重的拉肚子,实际上泄泻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痢疾。

痢疾对应的西医疾病以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症状者,也可归于此类。

说到痢疾,这个疾病有着漫长的历史,该病在《内经》中被称为“肠澼(pì)”,此书认为“肠澼”与饮食不节或湿热下注有着直接的关联,大家看了这么久的文章也早该注意到了,很多疾病都与饮食有直接关系,所以有节制的饮食,是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咱们的医家圣手张仲景自然在此疾病上也提供了非凡的观点,张仲景认为可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并且分别制定和提出了治疗湿热痢以及寒湿痢的主方,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如此看来我的偶像依旧给力。说到此病,汉代巢元方也功不可没,将痢疾分为了“赤白痢”、“脓血痢”、“冷热痢”、“休息痢”等21种痢病候,顺便强调了热毒致病。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想问,那传染性又是何时提到的呢?大家莫急,在金元时期很多医家就已认识到此病能相互传染、普遍流行,故称为“时疫痢”。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说了:“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

给大家讲了这么久小知识,也该捞捞干货了,今天为了迎合主题,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湿热痢,此种证型一般好发于夏秋时节,但是由于现在很多人一年四季吃得都很好,体内多多少少会积累一些湿热,加之有些食物在不同的季节经常吃也会传变生成湿热,所以此病临床上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作。

痢疾此病多发于青中年,以腹痛、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甚或发热恶寒、头痛、口渴为主。由于痢疾对应很多种西医疾病,所以大家要仔细对照自己的症状。

刚才我们讲到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对痢疾来说尤是如此。此病主要病变在于肠腑,所以肥甘厚味、不洁之物等都容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病因是湿热之邪。拿湿热痢来举例子,当暑湿之邪比较活跃的时候,很适合疫毒(病毒、细菌等)的生长,邪气和疫毒这俩人也算是老搭档,一拍即合就准备内侵肠道,想占领人体,但气血第一个就不答应,于是和邪气在肠道里掐起架来,有时候打斗太过激烈会伤到肠腑脂膜,肠道流出脓血就产生了湿热痢。

好学的小伙伴可能发现痢疾和泄泻的症状很类似,那么可否归于一类治疗呢?这就需要全方位的鉴别一下这两种疾病。痢疾与泄泻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病因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痢下赤白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明显,其病机为邪客大肠,与气血搏结,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泄泻则是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多是由于脾失健运,湿邪内盛所致。泄泻、痢疾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后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为病情加重,先痢后泻则提示病情减轻。

针对湿热痢疾,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专门清除脏腑热证的方剂——复方白头翁片,此种中成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准确的应该是出自《伤寒论·厥阴篇》,其中说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这句话奠定了此药治疗痢疾的地位。

白头翁汤的组成很简单,只有白头翁二两、黄柏、黄连、秦皮各三两,古代人一般是将此药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到了现代,有了中成药后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看到方剂名称就知道白头翁乃是君药,此病是由于热毒壅滞大肠,深陷血分所致,所以善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白头翁就成为了主力,此药主要入胃和大肠经,能有效的利用自己苦寒降泄的特性清除大肠湿热以及血分热毒,是治疗湿热痢的良药,对热毒血痢也有奇效。至于二黄(黄连、黄柏)和秦皮则是以燥湿肠腑为主,清热解毒为辅。相较于二黄来说,秦皮多了一些收涩止血、止痢的功能。这四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治疗湿热痢的常用方。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此病,我特别翻阅了一些以前的病历,选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医案

这份案例从时间来看,应该是几年前的秋天,主角是一位姓王的女士,此人三十二岁,怀孕已有五月余,由于婆家很看重这个儿媳妇,所以王女士也从来没有亏过嘴,常常是各种补品外加山珍海味,王女士一开始还比较克制,后来想到一个人吃两个人补,担心孩子营养不好,也就顺着家里人的意思补了一补。这可倒好,一来二去脾胃就有点先受不了了,一开始略有腹部胀痛、潮热汗出、胸闷不舒、大便秘结等症状,但是大家也没放在心上,以为是怀孕的正常反应,可是等到了秋天,症状却加重了,先是一天泄泻十余次,后来热证加重,主要表现为:腹痛严重,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观察二便,发现大便中含有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看到情况如此严重,医院,先是服用并注射了三天黄连素,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医生提出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家属婉言谢绝,怕抗生素对孩子产生影响。不过,此时孕妇症状已经很严重了,里急后重、腰痛、腹部坠胀,一家人都怕王女士流产,医院,接诊的是一位老前辈,老前辈医德仁厚、医术高深,力排众议使用了白头翁汤。此药苦寒之性较重,不太适合孕妇,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老先生改良了一下此方,除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这四味药,还加入了甘草6g,阿胶(烊化,兑服)15g,白芍12g,川断15g,桑寄生15g,苎麻根15g,防风炭6g。主要意图在于补肝肾经,强筋骨,补气血,安胎元,老医生也没有多开,只有三剂,效果立竿见影。看到这里我张大了嘴巴,没想到区区三剂就使痢疾去除了大半。接着我往下看,当巩固了两剂,并且加入了一些清补脾肾的药物之后,孕妇很快就痊愈了,几个月后顺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婴。

上述病例比较特殊,因为患者是一位孕妇,通常临床上都不太建议给孕妇使用苦寒的药物,这样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但是老医生另辟蹊径,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佩服。言归正传,大家服用此药的时候切记孕妇慎用且不可久服,使用到症状有所缓解即可,不可贪多。

白头翁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相关名:白头公、白头草、野丈人、奈何草、老公花、翁草、老和尚头。产地:主产内蒙古、辽宁、河北。此外,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黑龙江等地亦产。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状鉴别:本品呈类圆柱形或圆锥形,稍扭曲,长6~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或纵沟,皮部易脱落,露出黄色的木部,有的有网状裂纹或裂隙,近根头处常有朽状凹洞。根头部稍膨大,有白色绒毛,有的可见鞘状叶柄残基。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涩。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泄降,入胃与大肠经。善除大肠热毒蕴结而凉血止痢。既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又为治阿米巴痢疾所常用。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主治病证:(1)热毒血痢。(2)阿米巴痢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亦可保留灌肠。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故虚寒泻痢者忌服。故事:从前,在大湖边上有座牛头山。山下有个村庄,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宝。阿宝性情开朗,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大伙儿都很喜欢他。有天,阿宝突然闹肚子,那痛非比一般,阿宝头上直冒冷汗,连手脚都发凉了。恰巧当时左邻右舍的人上山的上山,下地的下地,都干活儿去了,没人帮助。阿宝疼得实在忍受不住了,只好捂着肚子自己挣扎着去找邻村的郎中看一看。他强忍疼痛刚走出村口,就实在支持不住了,一头便倒在路边的草地上。不知过了多久,阿宝突然醒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棍站在他身边。老爷爷问阿宝怎么会躺在路边上,阿宝无力地回答说:“肚子疼得厉害,实在走不动了。”老爷爷说:“那就找点药吃吧。”阿宝说:“让我上哪儿去找呢?”老爷爷用拐棍指着阿宝身边的草地,草地上有一棵顶头上长着绒绒白毛的绿草,说:“这草的根就是药,你挖一些回去熬汤,连喝几次就会好的。”阿宝心想:这草倒是常常见,山坡野地到处都是,果真能治病吗?老爷爷不等阿宝开口,仿佛早就看穿了阿宝心里的疑问。他捋着胡须说:“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还会用瞎话骗你吗?”说完就缓缓转身离去了。阿宝决心试一试,他忍住痛挖了一些那种顶头上长白毛的绿草,回到家把草根熬水喝了,这一宿肚子就不怎么疼了。一连喝了三天,病就全好了。邻舍们来看望阿宝,也就知道阿宝的病是吃了一种草根治好的。阿宝病好了,又上山砍柴。这一天,阿宝在去砍柴的山路上又碰上了上次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拄着拐棍挺有精神地站在那儿,远远看去,白胡子飘飘的,活像一位山里的神仙。阿宝急忙走上前去说:“谢谢你,老爷爷,你让我吃的药真好,我喝了几回,病就好利索了。”白发老爷爷笑呵呵他说:“小伙子,我正想告诉你,那是我家祖传的秘方。我见你心地善良又肯帮助村里的人,我是想借你的嘴帮我传给世人呢。”阿宝点头答应了。白发老爷爷又突然不见了。从那以后,村里的人不管是谁,要是犯了肚子疼痛的毛病,阿宝都会不分白天黑夜地扛上一把锹,到野地里去挖那种顶头上长白绒毛的绿草,回来就用草根煎水送给病人喝。喝过之后,肚疼毛病就都治好了。有人好奇地向阿宝打听,这是什么药,阿宝什么时候学会用草药治病的,阿宝是厚道人,他就一五一十地把他如何肚疼,如何遇见白发老爷爷等等,都告诉了大伙儿。人们又追问老爷爷上哪儿去了,问得阿宝直后悔:是呀,怎么就没问问白发老爷爷的住处呢?第二天,阿宝就跑到第二次碰上老爷爷的地方,想再谢谢老爷爷,再说以后有什么事也好再当面请教。可是,阿宝等了一天又一天,一连等了半个月,也没见白发老爷爷再出现。阿宝很失望,他坐在与老爷爷第二次相遇的山路旁边,眼望着草地上许多顶头长自毛的绿草直出神。突然,他看见一道亮光,从一棵顶头长白毛的绿草处发出来,亮光中,那棵绿草迎风轻轻摇摆。阿宝突然发现:哎呀,这株草多么像一位白发白须的老爷爷!阿宝心里明白了,白发老爷爷恐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下凡来传授秘方,为人治病解除痛苦的吧?阿宝又想,不能让后人忘了那位传秘方的老爷爷,既然这种草还不知道名字,不如就叫它:“白头翁”吧。从此以后,人世间就有了“白头翁”这味草药了。直至今天,人们都在用“白头翁”作一味中草药。而且还在园林中作自然式的配置或布置花坛等,用以美化环境呢。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