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知道感冒一词的由来吗南宋永嘉医派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

这段时间新冠肺炎“抗疫战”中,医院传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成了一位不断上热搜的网红医学专家。

这位从温州瑞安走出的“医学大咖”张文宏,被冠以“硬核”、“专业”关键词。

他的导师翁心华教授也是温州人,年的时候是上海SARS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翁教授是乐清柳市人,被誉为“感染界的福尔摩斯”,年获得白求恩奖章。

伴随人类历史发展,传染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凶疾。千百年来,温州也曾暴发过多次的传染病,其中也出过不少济世名医。

如年(光绪二十八年),在中国及亚欧很多国家,就曾出现一场历时数月的霍乱大流行。当时的温州是霍乱流行的重灾区,据记载这年夏秋之际,城内死于霍乱约为~人,全府死亡人数至少有人。

所幸有我国第一所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的创办人、中医大师陈虬不避艰危,日夜出诊,医院的师生们,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对于霍乱效果显著,拯救了大量百姓。

温州,尽管偏处东南一隅,千百年来,在医学方面却可以拿出不少骄人的成绩,曾经走出众多的“中国第一”和知名医学专家。

本期,三十六坊君与读者聊聊南宋时期的永嘉医派。

从感冒的由来说起

很多人听说过永嘉学派,却对永嘉医派鲜有耳闻。

我们今天不妨换个角度,从大家都熟悉的一个词——“感冒”说起。

鼻塞流涕打喷嚏,都是现代人熟悉的感冒症状。如果你上百度上搜索“感冒”一词的由来,会发现跳出来的答案都和南宋永嘉医派的创始人陈无择联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

在宋代以前,其实中医里并没有“感冒”这个病名。说来有趣,感冒这个病名,竟是从官场传播开来的。据说宋代,馆阁(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值班阁员找借口请假,都在请假簿上写“腹肚不安”。

这个约定俗成的借口,被俗称为“害肚历”。这事在北宋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详细的记录。

到了南宋时期,有位叫陈鹄的太学生轮到值宿,别出心裁把请假借口写成“感风”。陈鹄为什么写“感风”?这就和他同时期的中医学派——永嘉医派创始人、医学理论家陈无择有关了。

陈无择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首次创立了以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

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陈鹄就是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称为“感风”。

从此,“害肚历”成了“感风簿”,这个借口被一直沿用,还被“发扬光大”,特别是到了清代,学者俞樾就在书中说:

“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

“感风”慢慢演变成“感冒”,由于清代官场上“感冒”一词的广泛使用,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个俗语。伤风受寒而致的那些病症,也就被称为“感冒”了。

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

从“害肚历”到陈鹄修改“感风簿”,可以看出,永嘉医派的学说在当时的影响力。

永嘉医派活跃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以陈无择为创始人,主要骨干是南宋温州社会名流兼名医。

此时,温州文化学术正进入鼎盛时期,被誉为“温多士,为东南最”,以叶适、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学派正风靡一时,永嘉医派也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运而生。

▲温州博物馆藏陈无择之子墓志载:“娶永嘉吴氏,遂为温之永嘉人”。

陈无择,名言,字无择,号鹤溪,宋代青田人,大约绍兴、淳熙年间(-)在世。陈无择“娶永嘉吴氏”,长期居住在温州。

在温州,陈无择行医济世,收徒授业,还从事医学理论研究,著书立说。

陈无择医术高超,据说他长于方脉、治病立效,有被称为不可救治的病人,能准确预告病人的死期。

而基于医术之上,陈无择还善于总结提升,认为学医必须精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他的名著《三因方》为永嘉医派奠定了学术基础。

《三因方》撰成于淳熙甲午()年,共18卷。作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在继承《黄帝内经》与《金匮要略》的三因说基础上作了进一步发扬,创立了以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

他将复杂的疾病按病源分为外因: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则包括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及虎狼毒虫、金疮等之类。陈无择主张以因辨病,按因论治,这不但是中医理论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中医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

《三因方》在中医学术史上影响重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每类有方有论,世称文辞典雅,理致简赅,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可谓技压群芳。

年的《三三医报》上,曾载有章太炎题《三因方》五律一首:

子去近千载,留书为我师。持向空宇读,不共俗工知。大药疑蛇捣,良方岂鬼遗。清天风露恶,何处不相资。

章太炎在中医方面造诣很深,对陈无择的《三因方》予以这样高的评价与赞赏,是很少见的。

在当代,陈无择的《三因方》是中医学术与临床研究的重要文献,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将其作为重点医学文献出版。

年,陈无择作为唐宋金元22位著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被汇编成《陈无择医学全书》,列入《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陈无择记载温州瘟疫与苏东坡

陈无择那个年代,温州也曾发生大型瘟疫。在他的《三因方》中记载苏轼“圣散子方”在当时的影响:

“辛未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永嘉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

原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东坡,还兼通医学。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家乡人巢谷氏传给他一个秘方,称“凡伤寒不问症候如何,一以治之,无不愈。”

后来黄州发生大疫,苏东坡用“圣散子方”“所全活者,至不可数”。后来,苏东坡在杭州任太守时,当地也发生瘟疫,“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所用皆中下品药,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所济已及千人。”苏轼十分推崇“圣散子”的神奇疗效,亲自撰文说这剂药方系“饮食备常,百疾不生”,并加以推广。苏轼还在杭州创设了我医院安乐坊。

然而几十年后这次温州瘟疫流行,同样的方子却“被害者不可胜数”。

陈无择还在《三因方》中记载,几十年前“(北宋)宣和间(—),此药(指“圣散子方”)盛行于京师,太学生信之尤笃,杀人无数。”

医家认为,中医治病特点在于辨证论治,“圣散子方”中多辛温燥烈之药,如果用于治疗伤寒等寒疫有效,而照搬用于其他瘟疫,则难免惹祸。圣散子在当时的温州“害人无数”,可推断当年这次瘟疫是温热性质的疫病。

永嘉医派:追求简约,切合实用

围绕陈无择,他的学生、朋友,以及之后活跃在温州的名医、名流,形成了永嘉医派的骨干,代表人物和著作包括:

王硕,字德肤,陈无择的入室弟子,著有《易简方》(年);

孙志宁,陈无择的学生,著《增修易简方论》和《伤寒简要》(年);

施发,字政卿,南宋温州医家,与王硕有交往,著《续易简方论》(年)和《察病指南》(年)、《本草辨异》。《察病指南》中的“诸脉图影”是世界上最早描绘的脉搏形象图。

简略统计,大约有名姓可查考者十余人,有著作20部,现存10部。

永嘉医派最具特色的医学思想,应该是追求简约,切合实用。这应该也受到同时代的“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思想影响。

陈无择认为,当时唐宋医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各种方药汗牛充栋,“动辄千百卷”,反而使得医生们无从选择。他主张以因辨病,在《三因方》一书中,他汇辑余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学文献。

到了他的弟子王硕,则干脆相当于整理了一本“简明药方词典”,撰写了《易简方》。整本书仅有一卷,收录了三十种药方,追求“简”和“易”,在当时也是广受欢迎、盛行一时。

近代温籍著名经学家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指出,南宋众医家的学术活动具有学派性质,“当时施、王、卢三家之作,似皆以乡里术业相同,相与祖述赓续而推广之”,诸人俨然形成一个学派。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派之一。

参考资料:

《温州医学史》刘时觉著

《苏轼创办的“安乐坊”医院,圣散子也由此闻名!》

《南宋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与三因方》、《陈无择:中医病因学说奠基人》李珍

编辑:汤琰琰

温州三十六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