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用简单句来写律诗,同时再试试用叠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今天突然又想起了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首《代悲白头翁》虽不是律诗,却让我想到了叠字的运用,继而又想到了律诗的叠字创作。在我们写律诗的时候,总是要尽量避免不规则重字,但叠字的运用却是一件极为讨巧的事情,并且运用好了,甚至可以让整个诗作,或者至少让某一联因此而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叠字,有的时候还能避免在创作时出现凑字的尴尬,并且放在句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杜牧有这样一首诗,为了更好地说明,我们将全诗列出:

唐·杜牧·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野店正纷泊,茧蚕初引丝。

行人碧溪渡,系马绿杨枝。

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

秋山念君别,惆怅桂花时。

本诗的颈联“苒苒迹始去,悠悠心所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五连仄拗句,不过今天不说平仄,而是主要说一说律诗语法的运用。“苒苒”一般形容草木生长茂盛,如果我们用其他的复词或短语来代替也未尝不可,但在这里用在主语之前,与对句中的主语“心”同样将叠字“悠悠”居前,一下子就将送别的情绪显著突出了起来,让人对于诗人送别的心情印象极为深刻。

叠字和叠韵字一样,实际上基本都是单词——单词并非一定是单音词,而是指结构单纯的词,你可以理解为但凡叠字放在眼前,就只有一个意思。只不过叠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叠韵则是由两个韵部相同的字组成,比如“彷徨”,同时叠韵的两个字也不宜单独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叠字所表现出来的意思与原先的单字意义并非完全一致,甚至我们无法从原先的单字字面得出叠字的真实意义,比如“萧萧班马鸣”,“萧”字可以理解为萧瑟衰颓,可是到了这里,“萧萧”已经变成了马儿的鸣叫,同时放到李白这首《送友人》诗中,全诗没有直露离别愁绪,但这两个字却已经有了悲伤、不忍离别的情绪在其中。这就是叠字在很多时候的妙用。

当然,李白这首诗没有将叠字用于对仗,而是用到了尾联,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叠字更多的是用于中二联即对仗联中,唯其如此,刚刚开始创作律诗的朋友,至少可以有一联不需要绞尽脑汁,在句中第3个字——多半是主语前,发愁如何更好地进行对仗句的锤炼。

一般情况下,刚刚开始写律诗,又或者你已经不停创作律诗很久,却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那么不妨在中二联的一联使用叠字进行对仗,而通常如果你将叠字运用到颈联,可能所收到的效果更让人惊喜。

在无法更好的掌控音韵之前,使用复杂句进行创作,可能会让这首诗的情感表达与你的期望相去甚远,因此我的建议是在创作时,无论你是否有创作律诗的经验,更多的使用简单句,都有助于你的情感表达和声韵的和谐。

在文言语法中,所谓复杂句,又或者我们称其为复合句,通常是看这个句子是否有分句。也就是说即便这个句子存在子句,只要没有分句,那就不能称其为复杂句。而在一首诗中,所谓复杂句,无非就是在句中使用了2个或以上的谓语动词,由于诗词语法的特殊性,与通常的散文语法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再回头看杜牧这首诗,全诗8句,每一句都只有一个动词,甚至像“行人碧溪渡”,直接省略了谓语动词“到”、“到达”;最后一句则用双声词“惆怅”作为动词,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首全部由简单句组成的诗,不光结构简单,最为重要的是读者理解起来也同样简单,甚至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就能将全诗记住,即使你真的读完本文后没有记全这首诗,大概那使用叠字的颈联,你一定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然能够记得。

前面就已经说过这首诗有意思,古人对于本诗的平仄运用作了较多的探讨,今天我又对其使用简单句和叠字的创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实际上这首诗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未来如果可以,我还将继续对这首诗作多个方向的解读,并希望借此让更多喜欢写律诗的朋友,对于唐人创作律诗的各个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想了解更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