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经常散步的地方二 [复制链接]

1#

文/李固国图片/来自网络

这段水泥路,其实没有修的必要。它北面和南面,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各有一条水泥路,既宽阔又平坦。

这条路和那两条路比起来,就有点相形见绌,窄就窄吧,还坑坑洼洼的,尤其是最近几场暴雨,把路基掏空了不少,存在安全隐患。一辆辆私家车,自然知趣的,况且平时从这里路过的较少,更懒得光顾了。

“屋漏偏遭连阴雨”,又一场大雨,干脆把路面冲断了大半部分,只能勉强过一辆电车,还得小心翼翼。不过,我喜欢清静,觉得这样挺好的,好长一段时间,就一个人在这儿散步。

小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杨树,枝枝叉叉连在了一起,遮天蔽日的,三伏天在下面走着,一点儿也不觉得热。相反,刮点儿风,就给人凉飕飕的感觉。况且,小路北侧是一条深沟,积满了水,实在是消夏的好地方。

早晨,一片片杨叶湿漉漉的,风一吹,就“沙沙”作响。一滴滴大大的露珠,经不住树叶的抖动,砸在水泥地面上“噼里啪啦”的,不绝于耳;落在水面上的,如玉石在碰击,清脆悦耳。

一只只麻雀,好不容易熬过了漫长的黑夜,高兴起来了,蹦跳着、追逐着、鸣叫着,纷纷在这儿撒欢。还有几只灰喜鹊,结伴在小路上觅食,等到人走近了,才飞起来,落到前面远一点的地方。

白头翁的叫声,真的与众不同,宛转悠扬,听的人每个毛孔都舒服。别认为鸟多了就热闹起来,其实“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而觉得清静极了。你看,小路的尽头,还有未散去的晨雾,影影绰绰的,愈发显得静了。

中午,鸟儿还是有的,但消停多了。蝉鸣,此起彼伏,就在路两边的杨树上。白天,即使没有任何声响,也觉得有点乱;何况无数只蝉,就用一个调子发泄着,让人无端多了些许烦躁。

沟沿这儿,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狗尾巴草。一个个穗子在风中晃动着,很是打眼。反正没人,干脆弯腰,拽下一把穗子,编一只小猫,一条小狗什么的,找一找未泯的童心。

偶尔,我还能看到节节草,绿绿的,一节一节的,没有刺,没有叶,很光滑。还有茅根,被水冲走了覆盖的泥土,露出一根根的白根,记得小时候,用白根煮水喝,再加点红糖,预防感冒,效果还是不错的。

夜幕降临,没了鸟声,没了蝉鸣,蛙儿却不安分起来。你走在小路上,一只只受惊的蛙儿,纷纷跳进水里,甚至还有的鼓着圆圆的眼睛,浮在水面,察看动静。

蛙鸣,那是一种压抑的,呼应的叫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甚至争相发言,也不知传达什么信息。“呱呱”之声传得很远很远,引得远处也传来蛙声。

反正没人,刺猬也胆子大起来,竟然肆无忌惮地在小路上漫步,人来了,不想着躲避,反而缩成一团,想着“瞒天过海”,停会儿接着快活。

月光照在地上,有点清冷,有点迷茫,这正是夜的味道!

壹点号李固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