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范我存今生与诗人余光中白头偕老,从柔弱少 [复制链接]

1#

作者:山佳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风,也听见;

河,也听见……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作《民歌》,一读起,就令人情感鼎沸。他的诗,之所以受到推崇,还是因为“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

但我,更愿意从另一角度欣赏诗人的风度与品位,从年轻到年老,一生全无中年男子的油腻感,身材良好,发量均衡,看起来就很舒服。

禁不住,更想了解诗人背后的女人——他的妻子范我存。

01

先说余光中,他的祖籍福建泉州永春,是著名的侨乡之乡。母亲孙秀君,江苏武进人,从常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福建永春任教,后嫁与时任县教育局长的余超英。

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江南美女,嫁与了闽南小伙。

年重阳节,孙秀君偕亲友登南京栖霞山后,动了胎气,次日凌晨产一男丁,命名”光中“,光耀中华之意。

想想看,这余母,胆子也是够大滴,不知道自己怀孕么,还登高望远,可真是够浪漫!余光中之所以能成为诗人,想必从母亲这一脉起,就有渊源了。

抗战爆发,余父随机关撤往武汉,余母带着9岁的儿子,从南京逃至常州乡下。为躲避日军追捕,母子或藏身于阁楼上,或躲避寺庙里的香案下。九死一生,到了上海。后来,接到父亲的重庆来信,又辗转万里入川,终于一家团圆。

身为独子,与母亲一路相伴,躲避劫难;定居重庆,与父亲汇合,终摆下一张书桌;可见,余光中与母亲的感情,那是相当的深厚。

余光中与母亲

都说,幼学如刻。几近十年,江南少年余光中,也从碎碎的南京口音,替换为一口四川话;如同胃口从南京的盐水鸭,递进到重庆的麻辣火锅,只能说变化太大。

抗战胜利后,余光中随父母回归首都南京。年,他高中毕业,双双被北大、金陵大学录取。因有深厚的恋母情结,余光中还是舍北大,而选择金陵大学。

余光中与父母

02

回到南京的余光中,有缘结识了范我存。

这位范小姐,也是系出名门,父亲范肖岩早年留法,曾任浙大教授;在范我存9岁时,父亲故去。母亲孙静华,在上海蚕丝公司工作,据说与余光中母亲,是堂姐妹。

就在南京,就在范小姐的姨妈家,余光中与范我存,两人相识。那年,男主17,女主14,都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谈不上心心相印,但朦胧的情感,总归让人心田摇曳。对着秀丽端庄的小姐,余光中总是留有深刻印象。只是害羞的他,连小姐的芳名都未敢问,或是忘了问。

不久,范我存收到余光中寄来的一份刊物,上有他翻译的拜伦诗作。可笑的是,信封上竟写着”范咪咪“的名字。这是小名,而不是学名,能收到此信,只能感慨两人真是有缘。范小姐收到此信,觉得突兀,但也能感知余光中对她的深意,更为其文采倾倒。

03

年,时局动荡,范我存回到上海。等到余光中到沪寻找范小姐时,她早已随亲友去往台湾,两人失去音信。直到年,余光中一家到台,两人才重续前缘。

少男少女,已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男有情,女有意,中间的爱情种子在萌发。

可是,此时的范小姐,因检查出肺病而休学,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余母就余光中这一独子,考虑到后代问题,范小姐自然不在儿媳人选范围之内。

而在范家家长看来,余乐中偏好文科,钟情天文,写诗绘画,爱好翻译,似乎也不太着调。双方家长,都不情愿他们彼此的交往。

是啊,余光中,台大的高材生,周围的女生,自然也是出类拔萃;但余光中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他选择范我存,不是因为她温柔美丽,而是他,更注重心灵的慰藉,”她了解我,对文学艺术富有敏感的品位,这是吸引我的特质“。

如果余光中屈于家人的压力,离开范我存,那么很有可能会再现《孔雀东南飞》,或是陆游与表妹唐婉类似的悲剧。毕竟,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余光中,翻译《梵高传》,还是来自范小姐的提议。他每译一章,便寄给范我存誊写,正面是译文,反面是情书,两人合作愉快,很是默契。终于在年,两人携手步上红地毯。

04

婚前,如水仙般飘逸的江南女子范我存;婚后,开始蜕变成为母则刚的女汉子,这一跨度,也是够令人吃惊的。

先说前七年,范我存成为四位小公主的母亲,上奉高堂,下育儿郎,成为八口之家中,拴钥匙的内务部长。尤其公公生性好客,家中访客不断,鞋子排成长龙。

范我存回忆当年,经常是门铃、电话铃齐响,她一手挟着孩子,一边先抢接电话,要对方等一下,再奔下玄关去开大门;要不就是在厨房,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忙着做饭。余家全盛时期,大小共有八口,食指浩繁,食量惊人,还得兼顾营养可口。这对范我存是一大考险,但渐渐她也从中学到了讲求实际,而婚前的浪漫幻想也得暂放一边。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范我存也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才华,而婚后淡出文学殿堂,入进厨房,操持家务,一切都是缘于对夫君的爱,对夫君才华的理解。

当然,日积月累的操持,也会令人崩溃。范我存,有时也会身怀怨气,说起夫君——

他忙起来,可以几天关在书房中,对你不理不睬,好像天塌下来都要由我去挡。刚开始我也不能适应,后来觉得他的创作的确很重要,我们都以他为荣,为他牺牲也就值得了。

好在,余光中,虽是四眼先生,但妻子的劳苦功高,他也看进眼里,记在心上——

妻子帮我屏挡了一片天地,让我在后方从容写作,我真的很感激她。

不只一次,余光中对着他的好友中,称赞太太——

最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我们能契合,而且她能充分和我的事业、我的朋友融成一片,我们有共同的兴趣、嗜好,又有共同的朋友,婚姻怎么不稳固呢。

夫妻相伴,彼此之间,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两个人自然的兴趣相投,默契有加。

走过金婚,余光中与范我存,始终相敬如宾,夫妇好合,如鼓琴瑟。

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好的感情不是一味的单向付出,而是我在努力的同时,也能收到你的回应;不是我为你改变许多,而是每一天都甘愿为对方做最好的自己;不是两个人互相捆绑,而是两个人一起去看更多更精彩的世界。

您的想法,又如何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