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药一方一穴位合辑期 [复制链接]

1#

白头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的干枯根。

文件纪录:

《神农本草经?低品》:味苦温。主温疟,狂易,寒热,症瘕蕴蓄,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一名野岳父,一名胡王使臣。生山谷。

《药典(版)》

性味:苦,寒。

归经:归胃、大肠经。

成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9~15g。

云说:毛茛科的药物和附子同胞而性质不同。现代药典觉得苦寒,而《本经》纪录苦温,至李东垣始觉得性寒。《上海炮规》对于本品了解和《药典》一致。

《医方考》痔漏家世六十六

四正人汤

人参白术炒茯苓甘草炙

年高气弱,痔血不只者,此方主之。误服攻痔之药,致血大下不只而虚脱者,亦此方主之。

血,有形之阴也,必赖无形之气以固之。故年高而气弱,则血下。久药损气,则血下。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皆甘温益气之品也。大气充足,自足以固有形之血,譬之乾元充满于两间,自能举乎地面,而无倾陷之危者也。

云说:本方为补益剂,用治本就年高气弱,误攻而致大血不只及至于肉体加强薄弱。益气之品,气血相生,补气而生血,补回亏耗。

任脉-中极

定位:鄙人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由,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蕴蓄痛楚,月信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只,胞衣不下,水肿。

针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募穴。

云说:本穴具备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之成效。电针调节漏尿的成效较为凸起。

(图片起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成点收录于合集#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