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北文联小院有两株地标性植物,一株是紫藤,另一株也是。葳蕤两架自成林,紫霞绿波两宜人。
作为紫藤家族的一脉,生长于文联小院,无时无刻不感到一份格外的荣耀。紫藤的文艺气质,最适宜中国园林,中国小院。藤花开时,如璎珞流苏,如紫玉悬垂,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吟咏。史上有名的紫藤,有明代大艺术家文徵明手植的“文藤”,也有正定王士珍故居的百年老藤。曾在河北鹿泉李村生活的大画家吴冠中,是个画紫藤的圣手。据说,河北文联在保定时,院子里也曾植有紫藤。紫藤的家族史,枝枝蔓蔓都有文艺的润泽,见证着文艺人的情怀。
我们生长在院心,与北侧的办公楼朝夕相对。往西数十步是座三层配楼,背身则是各艺术家协会展示长廊。每有客至,转过大门口不长的过道,入眼第一道风景便是紫藤挂云。呦,这么大架的紫藤,真有范儿,是文联的树。每当听到这般赞美,我们内心是骄傲的,忍不住跟人家嘚瑟一句,文联有个新媒体“创推”栏目“紫藤树下”就是以我们命名的,你一定看过吧,那里边的人,才叫有范儿。
来文联定居多久了,连我们自己也记不清楚。反正,这里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家园,我们也是这里不可或缺的主人。在这里,我们结交了好几位芳邻,比如办公楼墙上枝蔓缠绕的爬山虎,传达室旁东院墙上恣意生长的凌霄花,还有通路边上高大的泡桐树、悬铃木和钻天杨。当然,我们还结交了这里的鸟和其他生灵,长尾雀、白头翁、珠颈斑鸠、树雀、狸猫、刺猬、蚂蚁、蚯蚓。百木竞秀,万物生长,我们的小院是一片福地。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们结交了这个院子里的人,有高山仰止的艺术名家、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有的则属于“燕赵秀林”。无论年资身份,回到小院,都是一家人,面若春风,亲切随性。这院子里的年轻人尤其喜欢我们,尤至花季,茶余饭后,小伙子、姑娘们拿着手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发朋友圈,发微博,发小红书。一不小心,我们成了文联小院的名树,确切说,是名藤。
名藤也有不开心的事。爬山虎兄跟我们讲笑话,说有两个衣着光鲜的女人路过大门口,像是推销什么产品的,一个抬眼皮扫了扫文联不起眼的牌子,嘴一瘪,另一个嘟哝句“什么穷公司,还联合会”,扭搭扭搭就走了。这是啥笑话,一点不可笑,甚至有点让人心酸。办公楼里一个叫小雪的,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她也跟我们讲过一件事:从石家庄市美术馆采访书美摄大展毕,坐出租车,司机问目的地,答:文联。司机快语,文联我知道,市庄路上,一座不起眼的小楼儿,不仔细找连大门口儿都找不到,一看就不是什么重要单位。记得那是四月初的一个中午,我们正花季,沉甸甸的花穗垂挂枝头,如霞似烟,卓然灵动。如此美景,小雪却全无心思,呆呆看了一会儿枝头的蜜蜂就上楼了。望着她有些疲惫的身影,一时间我们开花的心情也有些意兴阑珊。
二
去年秋天,我们结识了一个新朋友。文联的老少,都喊他书记。一早一晚,书记常常在小院里散步。他散步,跟别人不同,别人都是累了调剂调剂,看看白云绿树,看看花花草草,他却边边角角、旮旮旯旯地转,似乎在研究什么。作为地标性植物,我们两架最受青睐的紫藤,倒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