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头翁父亲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index.html

点击蓝字·
  我的父亲是一个低调内敛的人,说话细声细气,很少见到父亲与人有言语上的冲突,从未见他与人争执到脸红脖子粗的时候。他一辈子谦卑自律,从不在人前出风头,既使自身有能力,在很多事情上总会谦让的习惯,这也许是与他凄风苦雨的少年时期受影响,以至于父亲这一生在我看来有些“怀才不遇”,但他仍然乐观向上,从不抱怨生不逢时,从不埋怨生活不公,依然过着恬淡平和的生活,这个心态让我尤为敬佩。


  父亲出生在一个普通寻常的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寒,听母亲提起过,父亲三岁时爷爷撒手人寰,留下大伯、二伯母子四人相依为命,那时候的日子饥寒交迫,朝不保夕,一个女人独自撑起一个家的艰辛可想而知,后来奶奶无计可施带着父亲以乞讨为生,辛辛苦苦把父亲拉扯成人,其间的苦楚磬竹难书,一言难尽。后来大伯当兵上了战场,二伯学了一门手艺——修篾工,日子才渐渐有了一点起色,奶奶才沒有继续挨家挨户乞讨。


  虽然生活举步维艰,但奶奶还是给父亲去学校念书,父亲从小群奋好学,乖巧懂事,在那么艰苦的日子里,没有本子写,清明节期间他上山去捡纸钱当作业本,在纸钱上练毛笔字,用木棍烧炭写字,求学之路的苦难他尝遍了,但他从没退缩,一直读到宜山中学,但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无力培养而辍学。那一年宜中开同学会,父亲犹豫了想不去,我一再鼓励他去,回来之后很欣然,没有一丝的落漠,因为同学大都是领导校长极人物。


  父亲写得一手俊秀清逸的钢笔字,毛笔字也写得挺拔隽永,按理来说,六七十年前的农村民办学校教师,顶多也就小学毕业,父亲这个初中生当一个小学老师绰绰有余的,但父亲由于家庭条件和性格自谦却只能在家务农,但父亲从小体质赢瘦、营养不良,日晒雨淋竟落下一身毛病。


  父亲到了适婚年龄,家境贫寒的他就只能入赘当上门女婿了,经人介绍在二十岁从北岙到了小渔村,一个人离乡背井,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土地,与十八岁的母亲结婚了。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父亲总想干出一番事业,那时候农村生产力是以一个村为一个大队,再分成几支生产队,靠体力记工分,可父亲瘦弱的身体干活分数总是没有身强力壮的高,他总是自嘲:百无一用是书生!后来村干部看父亲写得一手好字,父亲的才学终有“英雄用武之地”,父亲就一直在生产队为劳动力记工分。再后来土地改革了,把田地以家庭人口均分到每家每户,我们家也分得一亩三分田,父母亲起早贪黑、春种秋收,连同几个姐姐辛勤耕耘着那片土地。


  小渔村的田洼是山地田,一小块一小爿,不像江南垟的内陆田,搬迁到北岙看到望不到边的稻田才知道书中的一望无际的真实写照。一到夏天酷暑,连日高温,山地田便被太阳晒成龟裂般的痕迹,那时候灌溉田地没有现代化的便利,全靠一家老小用水桶一桶一桶地从溪里挑水,一桶满满的水,顺着蜿蜓的山路,一路颤颤巍巍地走,到了山半腰就只剩下大半桶了,其艰辛与不易,心有余悸。


  从早上挑到晚上,累得快趴下了,居然有人去坐享其成,在田梗阡陌上开了一道口,把我家田里的水全引流到自己的自留田上,可恶至极,欺人太甚。知道事情后,父亲还是隐忍了下来,只是母亲实在气不过,第二天一早去田里气愤填膺地斥责了几句,但因为没有现场目击者,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件事情让父亲萌生了要举家搬迁回祖籍北岙的念头,幸好母亲也支持父亲的决定,我们全家搬回了老家,让父亲有一种回家的归属感,不再是在异乡漂泊的人。


  父亲这一辈子也是坎坷人生,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一辈子清瘦,依母亲的话讲,山珍海味给父亲吃了也没人情,不长肉。父亲在我出生六个月时,本来身体质差,那一晚又吃了地瓜丝饭导致胃穿孔大出血,上吐下泄,情况危急、命悬一线,后来经邻居们帮忙,从小渔拉到金乡,再医院,还不到岸边我妈就高喊:救命,救命,急诊科医生陈绍根,一位与父亲


  年龄一般大的年轻医生接诊,这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救治了父亲的生命,也成了我们一家的大恩人,后来成了父母亲的老朋友,我们一家老小,凡事有什么毛病都去找他,隔壁邻居看病也去找他,父母亲常教导我们,做人要感恩,要知恩图报,要与人为善,远亲不如近邻。


  父亲这一辈子沉默寡言,不善言辞,但总是以行动默默地付出,一把年纪了,还是闲不住,现在闲赋在家的老父亲,做一个快乐的农夫,春夏秋冬在屋前屋后的菜园子里栽种时令瓜果菜蔬,一听我们要回家,乐呵呵地去菜园子里摘最好的精品菜蔬,剔除外沿的泥土与黄叶菜帮子,一袋袋地装好码齐,我们要回龙港了,他又亲自送到车子后备箱,我们常常叮嘱他,年龄大了不要再去折腾那几爿小菜园,他总是说:种点你们爱吃的打发打发时间吧!


  小时候曾无比羡慕隔壁的李叔会拉二胡,那二胡的声音如歌如泣,无比悠扬,东边隔壁的大伯会下象棋,楚河汉界、博弈对杀,何等豪迈,年少的我曾经在心里默默嘀咕,似乎在嫌弃父亲技不如人。长大后,才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父亲年轻时也很新潮的,喜欢看电影、社戏,母亲也一直嗔怪道:他不到,电影都做不起来!


  长大后才发现,父亲也爱看书、看报纸、看新闻,也
  父亲一生勤劳节俭,做事低调沉稳,总是教导我们,吃亏是福,凡事要先做人再做事,先好事情声张,免得贻笑大方。父亲的家训,成为我生活的坐标,做人的座右铭。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父亲的一生几次历经生死危机,劫后余生,必是有福之人。承蒙时光不弃,父亲快到耄耋之年。又是一个七月份来临,父亲的生日之际,作为儿女唯愿老父亲身体安康,颐养天年。

写于父亲生日前夕夜

编 辑:金秀秀

审 核:微 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