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现代人急需了解和普及的一门科学空间医学 [复制链接]

1#

竹本无心

感谢与您相遇,您与的默契从这一刻开始,本期播出的将为您介绍现代人急需认识的一门科学,让我们共同学习修身养性、开发智慧,播撒大爱及健康生活饮食的经典......

之细胞·空间·能量

一、细胞

现代医学细胞论提出,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根据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人体的细胞有二百余种,每种细胞都分布于特定的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但是对于所有细胞或某些细胞群体而言,许多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即吞吐。细胞通过吞吐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受其启发,并在研究探索中结合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从人体空间的角度获得了新的认识:胞内为营、血,胞外为卫、气。此“胞”非彼“胞”,而是被赋予空间的概念。在这一基础上,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以扩展,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都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胞”。这些功能各异的“胞”,胞胞相套,胞胞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在此意义上,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成为具体而形象的存在。对细胞的重新认识,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细胞,成为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结合点。

吞吐是细胞的基本功能,结合传统中医消化吸收的观点,人体空间医学对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加以重新阐释。消,是细胞内的物质运动、变化、摩擦;当物质在摩擦的过程中由粗变精,从细胞内辐射到细胞外,由物质转化为能量,称之为化;吸,是细胞的吸收功能,即由细胞外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内;细胞外的能量进入细胞内,转化为细胞内物质,则称之为收。如果细胞扩张过度,物质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内,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外能量;如果细胞收缩过度,能量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外,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内物质。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混化、异化都在空间内发生,信息的沟通与互换也在空间进行。能量运动是生命物质活力的调节枢纽,体内能量在流通中相互撞击、相互推动,加速了细胞的消化吸收,促进新物质即生命基本元素的生成。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不但进化了细胞的结构,而且进化了细胞之间的相互配合、联系和调控。

二、空间

宇宙空间空旷无垠、浩瀚无边,带给人空空荡荡的神秘感,看似空、无,实际上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人体空间也是如此。现代医学更侧重从实体方面对人体内部进行分析,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经深入到细胞的基因构成,但仍然没有意识到人体空间的存在。

人体内部空间十分辽阔,存在于细胞与细胞、脏腑与脏腑、系统与系统之间。有实体物质存在就有空间存在,两者相伴而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宇宙空间是万物产生与变化的根基,人体空间是人体小宇宙的万象之根,是生、长、化、收、藏的基础。人体空间是形体物质之间相互传递能量的媒介,是人体内外能量交换的桥梁,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道。

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所以人体的能量无处不在,人体空间所容纳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经络中运动的能量。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空间有能量,人就有生命;能量有序化运动,身体就健康。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运动、变化会引起细胞、细胞群及脏腑的功能变化。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直接关系着人体各部位、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常运行与否。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在外焦区域与外界因素相结合,才能完成能量交换、物质改变。因此,古人称为“天人合一”。

三、能量

宇宙空间中,能量的运动变化形成风、雨、雷、电;地球内空间的能量变化,会造成地动山摇;而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会形成人体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即人体空间不同属性的能量物质。

1、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均由能量的运行变化而产生。物质变化产生能量。物质是能量的本体;而能量是物质变化的精华,是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量游离于空间,摆脱了物质的局限,体现出一个“活”字,并能与异质能量产生异化。能量的流动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的聚散、变化、异化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万物源于能量,所以有“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说法。

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虽然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游离于人体空间,而且是有形有质的。它的存在决定了能量场的存在。人体空间的能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能量”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相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2、能量的性质

①客观存在性

人体的能量无处不有,因其所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元真能量、膻中能量、先天能量、后天能量等等。阴阳媾精,天地造物,能量渐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阳化气,阴成形,细胞运动能量生。人体先天的能量为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没有后天的饮食和呼吸的能量。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真气”即为能量。

人体五脏六腑能量各有其积聚处:肝区细胞能量积聚于期门处;若行之,则横走膈下,而出幽门关,以助心力。薄荷开肝细胞;柴胡开期门;乌贼骨引能量至幽门;生麦芽助之,散于胸中。肺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中府,过云门至太阳,散于背部;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章门;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京门;心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巨阙。

②运动性

人体空间的能量在分分秒秒不停地运动、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同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彼此混化、异化和互相撞击。人体能量的运动与自然界能量运动如出一辙。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体内,会阴区域为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区域为天,其能量下降。

能量的运动有相互推动的特点。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浓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压力、浓度低的部位、方向运动。人体内部能量传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经络;二是细胞之间的空间。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的实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人体能量在空间中运行的方式,是依循着人体公转和自转的路径而运行。在公转、自转的路线上,能量运动周而复始,循环无休。

人体能量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是能量的上下运动;出入则为能量在细胞内与外的运动以及人体与自然空间的能量交换。上下运动,如: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是由下而上;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则是由上而下。因有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才能使六腑细胞群的糟粕物质降下,即,清升浊降,气化生焉,三焦通矣。

群体能量运动的效能,是微则生,亢则害,少火生能量,壮火散能量。细胞本体的运动,受细胞外的能量运动影响;而各个脏腑能量的运动,受公转运动的影响。

③利它性


  人体细胞运动时所辐射的能量,都不能为本体服务,而是为其他细胞群服务;其所吸收的精微物质,也都是经过异化或混化后的能量。人体五脏的功能区与本体均不在一个位置,说明了能量的利他性。而影响本体活动的,多半是本体能量所造成的实证。例如,肾划入膻中区,是因为肾本在下焦,而功能在中焦;肝本在右,而功能在左;脾居中左,而功能在膻中;心本居上,左心功能在下,右心功能在头部;头部能量出之于大椎;肺居上焦,而功能在太阳;胃居于中,而功能在下焦。

之人体的四大空间与八大通道

人体空间医学提出:生理、病理都与人体的功能有关。人体正常的功能就是生理;非正常的功能就是病理。研究人体生理与病理的功能,两者是分不开的。临床的各种常见病、多发病都与人体功能有关。尤其是疑难杂症,更要从人体功能上入手。

人体空间医学强调细胞内与细胞外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胞转胞,能量生焉;物质出胞,精华乃成;精华入胞,营气生焉;出胞为神,精微物质至精焉。这是人体内部正常的生理。物质应出胞而不出,疾病生焉;精髓应入胞而不入,疾病生焉。该出胞而不出,为积;该入胞而不入,为聚。积、聚是致病之因。积为胞内之变,聚则空间问题,这是人体的病理。

一、人体的四大空间

人体空间医学研究的不是某个脏腑的生理功能,而是脏腑所在区域的生理功能,即涵盖了脏腑周围的空间,是由点到面的变化。因此,人体空间医学提出了胞内胞、胞外胞、大胞套小胞的胞胞理论。而且,人体的每一种胞都有各自一定的空间。任何胞均非实体,其中间都有空的地方。正是这个“空”,才使人体物质、能量有了运动、变化的机遇和场所。

人体内部存在空间,人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空间,四大空间又可以称为人体的四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与外焦,四焦各自包含了形状、大小、性质、功能不同的脏腑区域。对四大空间的划分,形成了对人体生理的全新认识,不再从脏腑、经络、穴位的角度来认识人体,将实体与空间两者有机结合。

1、人体上焦

部位:人体横膈膜以上部位。

区域划分:肺区、心区和头颅区。

作用:上焦者,法天。

上焦犹如人体内部的天空,是人体最重要的空间之一。上焦宜清亮,不宜混浊。上焦清亮,能量流通顺利;上焦混浊,能量浓度高、压力大,不仅将导致上焦肺区、心区、头颅区细胞运动失调,而且将引起链锁反应,影响中下焦能量运动,导致中下焦脏腑细胞群运动失调。《内经》言:“上焦如雾”,雾清者,能量流通也;其晦暗者,浓度浊、压力高也。能量下行为顺。其下行路线:中为任脉,两侧少阳,后为脊椎内壁两侧空道。能量越过肩胛向外焦区域运动是上焦清亮的重要保证。上焦能量运行路线的发现,解透了传统中医“肺金生肾水”的论述。

上焦者,心肺所居。上焦空间清亮,肺部开合幅度增大,促使心脏的舒缩力增强,运动幅度加大,人体气血疏通,身体健康。否则,则病矣。人体的上焦呈舒张、压缩式运动。上焦为人体宗气之所在,体内能量物质与肺脏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结合于此,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对心脏形成推动力,以助血液循环。肺为华盖,肺宣则清气流通,肺实则诸病生,所以传统中医有“气为血之帅”的说法。

2、人体中焦

部位:横膈膜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

区域划分:肝胆区、脾胃区。

作用:中焦者,法人。

《内经》言“中焦如沤”,中焦是腐化食物、转化能量的场地,为人体所需的物质与精微物质的生产地。中焦能量,如蒸腾之气。能量上升,以右侧回流为顺。能量蒸腾走空间,自后背翻腾而上;其物下沉,顺胞而下走内壁。中焦为联系上焦与下焦的枢纽,为下焦能量上升之通道。如果中焦能量浓度过高、压力过大,不能顺利上升,就可能导致胃病、肝病、糖尿病等。

中焦脏腑细胞群相互横向撞击,产生消化的动力,也加速了血液回流,所以传统中医有“脾统血”、“肝藏血”的说法,并认为人体的营气来源于中焦。中焦的能量向上运行,撞击上焦区域,传统中医有“脾气散精于膻中”的说法。

3、人体下焦

部位:胃下部以下到膀胱。

区域划分:肾区、腹腔区。

作用:下焦者,法地。

下焦是制造人体能量的工厂,是推动能量运动变化的动力所在。下焦能量如火山爆发,突起突落,以生发、冲撞和推动中焦的能量。故,似锅炉火之动也。命门之处,人体能量之根基也。下焦能量贯布全身,传统中医称为“卫气”。

4、人体外焦(太阳区)

部位:是脊背内侧与五脏六腑之间的大空间,包括整个背部空间和腰部空间,又可以称为后焦、太阳区。与传统中医的太阳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阳区是就区域而言,太阳经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

区域划分:各脏腑在背部的投射影区域。

作用:外焦者,法天外天。

外焦是人体能量运动变化的总调节场地,是能量公转与自转的调节通道。外焦空间,运行全身的能量,是五脏六腑动力之源。借呼吸而行之,助肾区而动之,为后天之本。

5、四焦的关系

人体能量在于四焦之间的协调运动,外焦与三焦之间存在领属关系。三焦如同人体内部的天地人,外焦则如同天外天。外焦为人体能量的总枢纽、总调度机关,直接与各细胞、各脏腑细胞群及其空间能量的压力有关。外焦统领三焦,外焦通则三焦通。

外焦空间应保持清、静、洁,这样才能保证四焦之间的能量正常运行。蓝蓝的天空,仅有薄薄的云在飘动。风和日丽,润而不湿,燥而有津,此乃万物生机盎然之象。因五脏六腑都投影在外焦,五脏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都与外焦相关。外焦畅通,其能量与五脏六腑细胞群能量相互混化、异化,生成新的能量物质,再输送至各脏腑,才能保证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外焦空间能量瘀滞,将影响人体能量的总体运行,影响五脏六腑能量的变化。因此,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在外焦。外焦清理及时与否,是人体各部功能是否正常运转的关键。《伤寒论》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桂枝汤、葛根麻黄汤等,都是疏通太阳区能量运动的方剂,起到了恢复人体生理功能正常的作用。

二、人体空间的八大通道

人体有八大通道。在体内则起到能量上通下达的作用;在外则与自然界进行着能量的交替和更换。因此,人体的变化,时刻都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

人体的四大内向通道是三焦能量通向四肢的通路。上为左右肩窝下凹陷处的空间,是能量达于上肢的通道;左右腹股沟内侧凹陷处的空间,是能量达于下肢的通道。人体的四大外向通道是人体内部能量与外界互通的渠道,是疏出外焦能量的通路。上为左右肩胛骨缝;下为两胯骨骨缝。

保证人体空间八大通道的畅通,有利于能量的顺利运行。内向通道不空,三焦能量瘀阻;外向通道不空,人体与外界能量的交换受阻。上部通道不通,则容易导致心肺区疾病;下部能量不通,则容易导致肾与骨质疾病。

上肢沉、重、痛、肿,是空处不空,以双花藤、香附解之;降胸中压力,石菖蒲、夜交藤之功。

下肢沉、重、痛、肿,是空处不空,升降失调,用香附、白术调之。若无力而上,则推提互应。推则黄芪,提则桔梗;制造能量,紫石英、羌活之职。

八大通道,时时疏通,身体强健,百岁老翁。

之处方规则

(一)立法:

空间医学处方惟舌辩证,舌的灵魂所在,也是病因所在。临床门诊处方中,根据舌象病人的病情及大便情况即能明确处方的立法方向。究竟是要泻实还是补虚,还是泻南补北。终究疾病是水多还是水少,能量在运行的过程当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自古以来的都是万涓成水,汇流成河直到奔腾不息奔向海。所以能量的走向都是要顺应公转的大方向,最终要沿公转路线运行,以达到能量在公转畅通基础上的重新分配。舌的灵魂即是引起疾病的病因,舌中的积聚点,可做为动力点,只有能量积聚地,才有动力的源泉,才能有物质推动,如果是平地,谈不上推动。

舌的辩证,从观舌的五项即可得出结论,一看舌尖高低,二看舌中隆起,三看舌根厚腻,四看舌形宽窄,五看舌体润燥。得出的结论后,即要对处方立法,如果治理水库一样,哪里需要疏通,哪里需要推动,哪里需要开闸放水,哪里需要运水出渠。空间医学认为病因就是水,舌诊用药也是解决水多少的问题,病因水多,去水为宜,病因水少,则增水行舟。用药如用兵,战争中指挥官对每个军人强项都要有所了解,做为一名医生在处方用药时对每位药物的药理药性,及在人体所能起到的作用应该参透至详,方能神来一笔,用药如画龙点睛,空间医学用药虽少,药剂量小,则每位药在此处方中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用药少而精细,可以以一药治多病的作用,这需要临床中正确的辩证。

所以说空间医学用药看似方小,内涵丰富,囊括了动力,运转,方向,组合,可谓方寸之间要理通法通。处方中要深究病因之所在,能量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及细胞内外正确的联合用药。方能达到治理通道,开胞运行,能量转运,出路无阻,入海归源,混化异化,督任相接,周天畅通。处方立法,法无定法,大道至简,惟通为正。四焦畅通,循环往复,能量无阻,人体康健。

(二)速度

舌苔中每一个高突的能量积聚点都可为动力点,以此为动力,应用药物加强向前运行的速度和力度.开上口非常关键.给三焦能量找出路,开口不亦太大,口越小,走得路线越集中,现代疾病多是瘀滞不通造成的,关键在破瘀,撞击成形的积聚,使之松解,有了空间,便于能量瓦解和搬运。

同病异治法:同样的疾病,老年人病久则虚.所以以扶正气为主.正气足,才有能力与疾病抗争.年轻人病短多瘀,急需开口,使瘀滞疏散。疾病的治疗处方也是分阶段性。如同处理交通堵塞一样,先开口,处理事故地点,疏通了,后边堆积的车辆就慢慢通过了。如果从中间开始疏通到了前边事故地点未缓解,一样还是增加了堵塞,不解决实质问题,反而增加麻烦。所以说如果舌苔积聚过多,要先开上口,清除污染,疏通河道,水中有杂草,水质污染则不利于能量运行。所以必须先清除污染,上口开了,河道畅通无阻,才使能量有运行的空间。有利于能量的搬运,能量顺沿公转的路线形成重新均衡分配。

公转的飓风,扫除四焦瘀滞,聚则成形,积聚也是积少成多最后形成肿物,要想消除肿物必须有推动力,肿物运行的上方要有空间,下方要有推力,上方要创造一个负压,下方要创造一个推动力,这样有利肿物细胞之间紧密的疏散,便于瘀滞的解体,细胞之间的密度减少,有了空间,才能便于能量运行。团结就是力量,治病如打仗一样,只有敌人分散的情况下,才能逐一击败。

高能量积聚的同时必然在其他部位有能量不足之处,所以要找到高低能量的分界岭,才能取高补低。然而在处方时,要注意,处处皆动力,要找到积聚之处,积少成多,散多成块,成块转运,破瘀化滞。

阴雨缠绵天气,人体慵懒,细胞无活力,缺少动力,所以要人为的创造动力,目的是推动能量运行的速度,动力来自生理系统的四大动力:会阴,隔膜,膻中,命门动力。并重视任督及督任交接处的能量运行速度,本体动力中的血液循环动力,如心尖缺损能量不足者可增加心脏的动力,五行相生相克的动力,如增加心脏动力可生脾,补脾强肺,土生金的作用,运用在空间医学临床处方中,可以人为的推动细胞的开合,能量的搬运。促进细胞加快消化吸收,增强了动力,也就是间接地加快了治疗速度。

舌中积聚点之所以可成为动力点,是因为有物质可推动,运行中可有一个冲力,撞击积聚点前方部位。如果是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则无物可推,也就是没有可利用的物质积聚,更要加大任督及督任相交接的推动力,以促进阴阳转换,内外焦能量的交接。

尤为重要的还是观舌,不管动力与否,舌尖若有瘀滞,必须要开上口才行,年老或久病虚者例外,因为下焦动力不足要多扶正气,启动下焦的动力,气不足者再开上口,会加重乏力气虚。

处方中注意不要给前方加重负担,如上焦瘀滞者,若化中焦瘀滞,这部分能量宣起来还要上行,上焦瘀滞造成出口已狭窄不通,如果再接收了中焦运来的能量会加重瘀滞程度,得不偿失,此时可先不管中焦,要先疏通上焦,能量搬家的同时要注意不要给所要搬运处增加积聚,如果是空虚急需则搬运,如果是实满,则先泻实再搬运。

动力的应用必然如巧力推动了循环中力不足处的运转,也加快了能量运行的速度,公转畅通,四焦循环的周而复始运行,使得人体五脏六腑功能强健,细胞运转正常,则人体健康,这就是动力学推动了能量运行速度,能量运行速度加快,必然对机体的撞击力度加大,同时加快了细胞的吞吐运动,也就提升了病理转向生理的速度。

(三)用药一条线

舌诊用药分为两侧和正中一条线用药,两侧用药如桔梗,正中一条线用药:公英,独活,九节菖蒲,瓜蒌仁,香附,焦三仙,焦四仙,川朴,杜仲,白头翁等。公转走的是人体正中线的能量运动,也就是处方有上下之分,左右之分,上下之分是人体的公转之行,横向运动就是自转运动,强调以公转代动自转,自转推动顺从公转运动,不要以自转为主,因为自转有些药物往往是横向运动,会导致能量上下运动的障碍,所以强调公转是一条线的,一条线引起来的一个面的能量运动来带动人体两侧前后物质能量的运动,有些疾病是中间的物质积聚,以先疏通中间为主后疏通两侧,也可以增加两侧的药物配合中间的药物的能量运动,两侧就是左右要配合支持人体中间任脉督脉的能量运动,所以要用公转一条线上的药物为主。而象桔梗是以两侧为主,治疗时应治中间兼两边,不能治两边不顾中间,要分清楚主次,中间不通两侧通是不对的。所以空间医学用药以公转一条线为主,周而复始循环畅通公转,从而发挥药效的。

(四)三点推进

空间医学处方中讲三点推进,疾病部位是一个点,疾病的前方动力是一个点,疾病的后方疏出动力是一个点,即药物三点论。要想解决疾病部位,要掏空前方,这样前有出路,加强疾病后方的推动力,形成了前拉后推有利于能量搬家,畅通公转。

处方时要用心观察药物,用心观察对方身体变化,如开浙贝用心观察胸部,开九节菖蒲用心观察膻中,整体带动,有水不成,无水不成。三焦调控外焦为帅,胞内动,胞外动。空间动,上下动,动远不动近,至虚皆至实,用药窄,行之远,药物才能打得远,截援打堵,周而复始,上下皆通。

(五)禁忌

1.胞内与胞外用药禁忌:

空间医学用药更进一步精确,胞内和胞外不能同时应用于一种药,比如说益母草是解决胞内水又活血,胞内水来胞外走,如果胞外再加上浙贝,胞外又加水了,里外不能同时应用,如果把胞内的水泄到胞外,如果胞外也有水,两水混在一块,效果差。所以益母草跟海浮石配伍,胞内水出来后海浮石解决胞外水,胞外又去水,解决水转运问题,清除污染,加快治疗速度。

2.水积与上升用药禁忌:

如果胞内缺水胞外边加上去水的药就麻烦了,所以在胞内外要注意调和作用,在看病过程中处方过程中,就想一摊水,把水搬这或那,想怎么运动水,同时水大了怎么办。水大大便一天四五次,云苓,这是专门治水的药物,佩兰是调合水的分布。高低重新分布,空间医学治的都是水,病因就是水,体内水湿过大再让水向上运行是不可能的,有水用香附是矛盾的,往上提是提不上去的,这是水的运行问题,所以应该佩兰就地解决水。

3.水的温化与用药:

在一条河里怎么排泄河里的水,河水大了,河边河沿还是水,泄不了洪。可以应用温度治水,水需要化成汽才能达到升清降浊,水怎么化成汽,一个阳光照射。人体的阳光就是心脏,借助心脏的动力,水化汽可用炒枣仁,舌为淡白色,心脏无力缺血时用。

如果水腻,借心脏力量再化水,蒸腾的是污浊的水,雾气腾腾的水对人体不利,在舌诊上是舌根厚腻的,可用肉桂温阳化水。在水大的过程中,决提升不了。用香附或羌活提升,提升不了水气太大。

4.公英禁忌:

公英怕水,因为公英是运动空间的精微物质的。无处不到,假如有水把公英就困住了,所以公英怕水,有水公英不起太大作用,所以用益母草的过程中要少用公英,水出来公英用不上了。在配伍上益母草配海浮石或桔梗。

5.三点一线用药禁忌:

三点一线,一个处方中可应用三或五味药都行,但要求必须在同一条线上,但不能同一个点上。如果在同一个点上就有毛病,香附九节菖蒲不在一个点上,桔梗不在同一个点上,所以三点为一线。加强运动速度就是加强推动力撞击力,癌症前期效果比较好,到后期转移是因为疾病发展速度太快,所以要加快药物运行速度,但也不能总是同样速度了,经常快速不行,经常慢速也不行,经常快速度最后就等于速度平衡,缺少撞击力。所以处方上要停停快快,快快停停,停留时候能量储备,再加快速度冲击过去了。所以要打破常规,临床处方要灵活。

6.增积用药禁忌:

处方中还要注意,不能给任何的有积聚的点增加兵力。如果这地方有能量积聚了,只要它的积聚运行不走,则决不要给积聚处再增加能量,所以一定要把前方积聚化开运走,如果舌尖瘀滞是水的聚结,先解决舌尖水的聚结,用药海浮石,益母草,瓜蒌仁。所以舌尖硬度厚度,是用药今后的突破点。舌尖瘀滞解决不了,影响公转畅通,影响四焦循环,空间医学讲治病找出口,一定要使舌尖畅通,才能解决三焦能量积聚。

始初,默契是一场交谈,说了就懂了。后来,默契是一个眼神,看到了就明了。最后,默契是一种信念,想到了就心安。欢迎您留言或来稿,相信在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