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痢疾分四大类型,你知道有四种吗 [复制链接]

1#
大医双合DaYiShuangHe

第5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ARRANGEMENT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为其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肠道疾病,初期多为湿热之邪壅滞肠道。

肝欲疏泄而不能,肺欲收敛而不得,致使气机不畅,传导失常,进而湿热灼伤肠道络脉,气血郁滞,腐败气血。

1.痢疾初起痢疾初起的前3天,如果没有明显的热象,病人仅表现为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等。

湿热郁积,气机阻滞不通,故见腹痛,里急后重;

湿热积滞,腐败气血,故见下痢脓血。此乃湿热郁结,气机阻滞;

法当清利湿热,行气活血;

治宜芍药汤方∶白芍10克,甘草8克,黄苓10克,大黄10克黄连10克,槟榔10克,当归10克,肉桂3克,广木香8克,干姜10克,上10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槟榔在医学界被称为“洗瘴丹”,是历代医学者常用的一种治病的药果,把槟榔咀嚼吃下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消食下气、祛痰导滞等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肠道收缩能力、促进肠胃吸收,起到润肠通便、防治便秘等作用。)

如果里急后重太甚,可加枳壳10克、桔梗10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湿淫于内……,以苦燥之。

(桔梗可以祛痰止咳,利咽,排脓。平而偏寒,祛痰,祛肺窍的痰,作用强。还有明显的止咳作用,是祛痰药有时止咳药)

"方中取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清热、燥湿,通利肠胃积滞;取当归、白芍走血分养血活血;取广木香、槟榔行气导滞;

少佐肉桂、干姜辛以散之,以助行气之力,合《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旨意;

以甘草甘缓和中,以缓急迫。如果里急后重太甚,则加枳壳、桔梗疏利气机,以加强行气之力。此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2.热痢痢疾,以热为主,热重于湿,症见腹部疼痛剧烈,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身热,烦躁,口渴,尿黄赤而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湿热郁滞,薰蒸肠胃,腐败气血,下趋肠道,故见下痢脓血;

气机阻滞,故见腹部疼痛剧烈,里急后重;里有郁热,故身热,脉滑数;热扰心神,故烦躁;热邪灼伤津液,

痢疾故口渴,尿黄赤而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此乃湿热蕴结肠胃,热重于湿;法当清热燥湿,养血活血;

治宜白头翁汤方加味∶黄柏10克黄连8克白头翁15克秦皮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上6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若里急后重较甚,加枳壳10克、桔梗10克。

(白头翁别称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等,为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常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

方中重用白头翁苦寒清热,凉血止痢;

取秦皮、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是谓白头翁汤,清热燥湿止痢;

加当归、赤芍入血分养血活血。若里急后重较甚,表明气滞尤重,故加枳壳、桔梗以疏利气机。

3.冷痢症见下痢白色冻子,里急后重,腹痛,肠鸣,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苔白,脉沉紧。寒湿内停,脾阳被困,运化失职,故见下痢白色冻子;

寒湿阻遏,气机郁滞,阳气不通,故见里急后重,腹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气行击水,故肠鸣;

苔白,脉沉紧亦为寒湿内滞所致。此为寒湿内积所使然;

法当温中散寒,涩肠止痢;

治宜大桃花汤∶赤石脂10克,干姜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0克,龙骨10克,牡蛎10克,制附片10克,甘草8克,白芍10克,上9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方中取干姜、附片温中祛寒,散郁行滞;取白术、甘草燥湿健脾;取赤石脂、龙骨、牡蛎收涩止痢;取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以和肝。共奏温中补虚,散寒止痢之功。

4.虚极下销素体虚弱之人,复感湿热之邪,而成下痢。症见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小腹疼痛,身热;或兼见口渴,精神疲惫,头晕眼花,苔白,脉虚弱而数等。

湿热郁滞,熏蒸肠胃,腐败气血,故见下痢脓血;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故见里急后重,小腹疼痛;热郁于里,故见身热;热伤津液,故口渴;

血虚清窍失养,故头晕眼花;气血不足,故见精神疲惫,苔白,脉虚弱而数。此乃气血虚弱,湿热内郁使然;法当清热燥湿,益气补血;

治宜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汤方∶白头翁12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甘草10克阿胶10克(烊化)上6味,以水适量先煎前5物,去渣取汁,纳阿胶于药汁中烊化,温服,日2次。

(图为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功效。主治血虚诸证,出血证,肺阴虚燥咳,热病伤阴,心烦失眠,阴虚风动,手足瘈疭。)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说∶"产后下痢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这里借用其治疗血虚下痢颇为对证。

方中重用白头翁苦寒清热,凉血止痢;

取黄连、黄柏、秦皮苦寒清热燥湿;取阿胶滋养阴血;取甘草缓中补虚,调和诸药,取"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之义。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点击「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吧

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