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阳节愿天下老人,常怀少年诗心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049016.html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项。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登高——登高节

定风波·重阳

宋·苏东坡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登高望远,却思考了一个人生的伟大命题——人的生老病死就是一个人无法改变的规律,既然无法改变,不如顺应自然,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就是了!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登高,人们为驱邪避祸而于九月初九这天爬山登高以辟邪延寿,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赏菊——菊花节《菊花》

宋·朱淑贞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当之无愧。在民俗文化中,菊花具有吉祥、健康和长寿的意义。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佩茱萸——茱萸节《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唐·朱放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如今已经年老,头发稀疏,不像少年时期那样精力充沛,满头插上茱萸了。叹时光之流逝……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吃重阳糕——女儿节《都门杂咏·论糕》清·杨静亭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粟,当筵题句傲刘郎。《九日食糕》

清·杨静亭

飙馆轻霜拂曙袍,糗糍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空负诗中一世豪。《故都食物百咏》

清·杨静亭

佳果嵌来枣作泥,重阳糕宴事堪稽。登高好把新诗赋,何故刘郎不敢题。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饮菊花酒——酒神节九日

唐·耿湋

九日强游登藻井,发稀那敢插茱萸。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壑铺。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几回沽。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丰收祭天——祭祖节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唐·宋之问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敬老爱老——敬老节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愿天下老人,常怀一颗少年心!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图文综合自网络,福多多编辑

荐读:重阳节

传说习俗文化内涵

重阳节

诗画文案:尽赏天下菊花

重阳节

千句长诗,劝报亲恩

重阳节

佳节文案最美是久久陪伴

重阳节

人民日报:居家养老仍是主流

重阳节

老来时常晒夕阳,寻常日子总寻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