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品行不佳,却对唐诗声律的发展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8.html

季节·图

网络

提起宋之问,或许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提及思乡诗,“近乡情更怯”一句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而这首诗正是出自宋之问之手。

宋之问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在律诗各体制走向成熟成熟,明确划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再观他的朋友圈更是了不得,他和同时期的沈佺期并称“沈宋”;还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合称为“仙宗十友”。

由此可知,宋之问在当时必然是很知名的诗人,然而他不端的品行也是出了名的,为人不耻。

这不仅表现在他对待政治趋炎附势的态度上,也表现在一桩广为流传的命案上。

宋之问有一个外甥,名叫刘希夷,与宋之问年龄相仿,也是一位诗人。有一次,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翁》的诗。

这首诗尚未公之于众,宋之问看到后,对其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为称道,并请求刘希夷将此诗让给自己。

但自古文人都爱文字,又怎么愿意把自己的诗作拱手让人呢。宋之问见外甥不同意,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命令家奴用土袋将外甥活活压死,顺势据为己有,可怜才华横溢的诗人刘希夷去世时还不到30岁。

于是在《全唐诗》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刘希夷名下,收录了这首诗,题为《代悲白头翁》;

在宋之问名下,也收录了这首诗,只是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其余诗句一模一样。至于是非究竟如何,便留给世人品评吧。

公元年,宰相与太子联合逼武后退位,迎立唐中宗,宋之问被贬为泷州参军,诸事艰难,慕念昔荣。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这首大家熟知的《渡汉江》。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

我一直居住在岭外,沟通不便,已与家中许久未曾联系,自己一个人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如今离故乡越近心中越发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前两句寥寥几笔概括了在泷州的情况。被贬蛮荒,孤苦伶仃,已是十分凄苦的了,更何况还和家人断了联系,音讯全无。

一个人在异乡熬过寒冬,如今已是来年春日了。

诗人没有将空间之远、音讯断绝以及时间之久三层依次递增,自然而然加深了被贬后独自一人苦闷凄苦的情绪,强化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前两句看似波澜不惊没有什么惊人之笔,然而正是这般的平铺直叙,才使得下两句格外扣人心弦,字字有力,直击人心。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两句描写了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越靠近家乡心中却越是胆怯,甚至害怕到“不敢问来人”。

按照常理,我们久久不回家,在回家途中应该是期盼又欣喜的,又或是会急切的询问来人是不是老乡,家乡如今又是什么样子呢?

可诗人却超乎常理,却是“情更怯”“不敢问”,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让我们回到起始两句。诗人贬谪在外,又很久没有与家人联系,不知近况。

一方面思念着家人,一方面又担心家人因为自己受到牵连,这就形成了既想回家又害怕到家的矛盾心理。

尤其是经过汉江,临近家乡时,心中的不安似乎马上就要破壳而出,只要遇到某个熟人,那些焦虑与担心仿佛马上就会被验证,来人或许会说一句“你可算回来了,你家中发生了许多事情。”

所以“情更怯”、“不敢问”,这是在“音书断”的特殊情况下,自然会生成的矛盾心理,越接近家乡,越因为心中的猜测与恐惧,越不敢面对现实。

宋之问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

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

因为诗人在表达感情的时候省去了所有自己的特殊经历,所倾诉的只是长期客居在外,与家中长久不联系,而在快到家乡时产生的一种普遍又典型的归乡心理,自然便能引起绝大多数游子的共情。

自古以来写思乡、归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经历越多,反而对那句直白又朴素的“近乡情更怯”感触更深。

尽管现在的我们不会有“音书断”的情况,然而时代飞速发展,或许我们在外漂泊几年,再回家乡时,会发现昔日记忆之中的景物或许早已不再。

小胡同变成了宽广的马路,残破的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那些年的小吃摊也成了商业气息浓重的观光点。

好像一切都不同了,可是当我们真的抚平胆怯的心,踏出走进家乡的那一步会发现,这里的人依旧是可爱又熟悉的。

街坊领居还是会亲切热情的问候,常去的那家饭馆还是记得你的口味,而家中亲人更是早早备好所有你需要的东西只等你回来的那一刻了。

你看,这里其实一切都没有变,温柔又治愈。思乡的人呐,不必悲叹,爱你的人即便远隔千里也依旧在意着你。归乡的人呐,不必胆怯,这世间所有都会改变,唯独情谊常青。

—-END-—

感谢你每一个“点赞”和“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