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蛋鸡上球虫的种类及预防治疗方案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病哪个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安池集团动物营养研究院

球虫病是危害家禽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球虫寄生在蛋鸡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及肠粘膜出血,破坏肠道健康,影响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蛋鸡生产性能。一、球虫的种类及寄生部位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球虫主要有7个有效种,不同类型球虫的寄生部位不同。

种类

寄生部位

柔嫩艾美耳球虫

盲肠及其附近肠道上皮细胞内

堆型艾美耳球虫

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的上皮细胞,个别情况下可延及小肠后部

巨型艾美耳球虫

小肠中段上皮细胞

毒害艾美耳球虫

裂殖生殖主要在小肠中上1/3段上皮细胞内,配子生殖在盲肠上皮细胞内

布氏艾美耳球虫

小肠后段和直肠上皮细胞

早熟艾美耳球虫

小肠前1/3段上皮细胞

和缓艾美耳球虫

小肠后段上皮细胞

二、流行病学柔嫩、堆型和毒害艾美耳球虫是我国家禽业感染最严重的3种球虫病,尤其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病最为常见,且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因寄生和发病部位在盲肠,也称为盲肠球虫病。毒害艾美耳球虫的毒力最强,但由于自身繁殖潜力低,且有性繁殖阶段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竞争寄生小环境,易被柔嫩艾美耳球虫“占位效应”影响,卵囊产出较少,鸡舍环境达到“治病剂量”卵囊数的时间相对延长,在养殖周期较快的肉鸡中较少发生,但是随着饲养周期延长,毒害艾美耳球虫的危害会日渐严重。在养殖生产中,球虫病往往是由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引起的,多爆发于温暖潮湿的季节,对所有日龄和品种的鸡都有易感性,3-6周龄雏鸡舍环境湿度大、饲养密度大,会加重球虫病的发生,球虫和肠道细菌共同作用下,损伤雏鸡肠道上皮粘膜层并难以及时恢复,出现料便、血便等“肠毒综合征”,比较顽固,影响雏鸡、育成鸡生长发育。过去人们认为成鸡对球虫不易感或者具有抵抗能力,但是近年来,开产期蛋鸡出现血痢但死亡率低的临床症状,疑为与球虫、肠道细菌、魏氏梭菌等混合感染,需要进行试验研究和病原鉴别诊断。三、致病机理球虫有三个生殖阶段,分别为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三个生殖阶段形成一个循环,从孢子生殖发育到裂殖生殖,再由裂殖生殖发育到配子生殖,从配子生殖循环到第二代孢子生殖。其中,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他两个阶段属于无性生殖。鸡从自然环境中食入了孢子化的球虫卵囊后,卵囊释放的子孢子在肠道上皮细胞进行裂殖生殖,释放出裂殖子,裂殖子又侵入新的肠上皮细胞进行下一代裂殖生殖,并重复进行裂殖生殖。经过数次裂殖生殖后,有的裂殖子成为大配子,有的裂殖子成为小配子,成熟后的小配子进入成熟的大配子完成受精形成为合子,合子表面形成厚壁变为卵囊。卵囊排出体外,形成孢子化卵囊,在体外完成孢子生殖。球虫入侵家禽机体后在肠道内寄生和繁殖,裂殖生殖阶段的裂殖子在肠上皮细胞中大量增殖破坏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崩解、发炎和出血,使肠道内离子和渗透压失去平衡,导致消化机能发生障碍,降低生产性能,同时肠道上皮细胞完整性被破坏,引起细菌侵入,发生继发感染,导致临床上出现发热、出血、下痢,消瘦甚至衰竭死亡等症状。球虫病根据症状明显程度及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球虫病根据发病部位一般还可细分为急性盲肠球虫病和急性小肠球虫病。急性盲肠球虫病主要由柔嫩艾美耳球虫重度感染引起。发病1-2天因严重感染造成死亡,可见盲肠肿大并充满血液;感染6-7天的病鸡,可见盲肠有凝血及充满干酪样物质,盲肠硬化并脆弱;感染8-10天,盲肠明显萎缩,其长度等于或短于直肠,内容物少,整个盲肠呈粉红色。急性小肠球虫病主要由毒害艾美耳球虫重度感染引起,多见于育雏后期及青年鸡,有时成年鸡也出现大群发病。临床症状与急性盲肠球虫病类似,只是排出的血粪颜色暗淡而黏稠,小肠中部高度肿胀或气胀,肠壁充血、出血、坏死,肠道内容物中含有血凝块和坏死的脱落上皮组织。感染5天后出现死亡,第7天达到高峰,死亡率仅次于盲肠球虫病。毒害艾美耳球虫病常和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坏死性肠炎合并感染,引起反复发病而延长病程。慢性球虫病主要由堆形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引起,也会破坏肠道健康,影响消化吸收机能。四、防治措施控制球虫病主要依靠抗球虫药物,但是球虫几乎对所有用的药物都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给鸡球虫病的防治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目前,抗球虫药物大致分为2大类,一类是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另一类是化学合成类。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有莫能菌素、盐霉素、拉沙洛菌素、马杜拉霉素、那拉霉素等。聚醚类离子载体抗生素对艾美耳球虫的子孢子和第1代裂殖生殖阶段初期的虫体有杀灭作用,但对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的虫体作用很小,因此仅用于鸡球虫病的预防作用。化学合成类抗球虫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磺胺喹恶啉、三字球虫粉含有30%的磺胺氯吡嗪)、地克珠利、妥曲珠利、常山酮、二硝托胺(球痢灵)、尼卡巴嗪、氨丙啉、氯羟吡啶等。磺胺喹恶啉:主要作用于无性繁殖第2代裂殖体,在感染后第3-4天作用最强。对巨型、布氏、堆形艾美耳球虫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用药后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与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磺胺氯吡嗪钠:主要作用于球虫第2代裂殖体,对第1代裂殖体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有性周期的虫体无效。适合用于球虫爆发期的治疗作用。用药后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球虫易对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甚至交叉耐药性。地克珠利:对球虫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作用高峰期可能在子孢子和第1代裂殖体早期阶段。药品作用半衰期短,用药2天后作用基本消失,应连续用药,以防球虫病再度爆发。妥曲珠利:对球虫2个无性繁殖周期均有作用。不但有效的防治球虫病,对球虫卵囊也有杀灭作用。不影响雏鸡生长发育,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和地克珠利存在交叉耐药性。常山酮:主要作用于第1和第2代裂殖体。与其它抗球虫药没有交叉耐药性,但容易影响适口性,降低鸡的采食量。二硝托胺:又称球痢灵,主要作用于第1和第2代裂殖体。对多种球虫有抑制作用,对堆形艾美耳球虫效果稍差。推荐剂量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故适用于蛋鸡和肉种鸡。尼卡巴嗪:对第2代裂殖体有效。推荐剂量不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对鸡蛋的质量和孵化率有一定的影响。氨丙啉:主要作用于第1代裂殖体,对柔嫩和堆形艾美耳球虫的作用最强,对其它的作用较弱,最好联合用药。由于本药品作用机制是干扰球虫体硫胺素的代谢,用药易导致鸡缺乏硫胺素。由于球虫的致病阶段是在发育史中的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阶段,尤其是第2代裂殖阶段,因此,应选择作用峰期与球虫致病阶段相一致的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属于这类的药物有磺胺喹啉、磺胺氯吡嗪钠、磺胺二甲氧嘧啶、妥曲珠利、二硝托胺和尼卡巴嗪等。作用于第1代裂殖体的药物,影响鸡对球虫产生免疫力,故多用于饲养周期比较短的肉鸡。作用于第2代裂殖体的药物,不影响鸡产生免疫力,可用于养殖周期长的蛋鸡和肉种鸡。简而言之,目前常用的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毒性比较小,可用于蛋鸡育雏和青年阶段抗球虫。产蛋鸡多用磺胺喹恶啉和磺胺氯吡嗪,结合口服青霉素钠(钾)粉和肠道抗菌中药如白头翁散以及具有止血效果的维生素K等辅助治疗。为了避免耐药性的影响,应在兽医的专业指导下,采用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预防和治疗蛋鸡球虫病。

注:笔者在养殖现场见到蛋鸡受寄生虫侵害严重,影响蛋鸡养殖,故梳理这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为蛋鸡健康养殖提供参考。由于所学专业为动物营养,对兽医学没有任何基础,因此,本文专业理论知识主要摘录于《中国禽病学》第二版(刘金华、甘孟侯主编)和《兽医药理学》第四版(陈杖榴、曾振灵主编);除此之外,本文部分专业知识由安池集团技术部执业兽医师曲凤鸣经理提供;最后全文由河北工程大学林冬梅教授和从事寄生虫研究方向的王方方博士审阅并给予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致敬和感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