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回首,恍然如梦 [复制链接]

1#

再回首,恍然如梦

作者:徐怀远

胡同大杂院大门口侃大山聊往事,主要有白头翁、老林、老王这3个退休人员。我,这个北漂打工人在闷热的小屋里憋不住,在门口透气听听他们回忆往事,时不时讨论几句。

老王说,院子里一窝怂人,全没本领!住这几十年没有大变化,没有几户人家在其他地方买楼房。

白头翁笑着问,都是怂人?那也包括你吗?

老林说,你们这院子近百十口,人丁兴旺,其他院子搬走好多人。比如我那个小院子,只有我在住,其余人家都搬走了。人家在外边买有房子。

白头翁本名张勤,80岁,岁数大头发全白,大家给他给个“白头翁”外号。他一辈子经历解放到建国后各个时期,实用主义,哪个时期自己获利就说谁好。

老林70岁,有知青经历,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者。侃大山涉及改开话题,他赞扬改开是富民强国的举措。

老王62岁,他是坚定的毛派。毛爷爷时代,真正的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人人平等,没有贪污腐败。

聊到国家政策,聊到时代发展,老王和老林常常争执的面红耳赤,一个比一个嗓门高。周围人大笑,这大嗓门,精气神十足,中午多吃饭!

我喜欢听他们讲过去的事情,他们回忆其一生的光辉往事。在回忆中看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回忆中寻找青春岁月。

白头翁肄业干建筑

白头翁,大名张勤,今年80岁,身体硬朗,头发斑白,大耳垂肩,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锐。他患有老慢支,说话时有嗤嗤喘气声——他特别注意身体防护,冬天不出门,春秋季注意天气变化。他是年考上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年大二被学校开除没拿到毕业证,算肄业。

“60年大饥饿,大学生吃不饱饭,我那时是个小伙子。班级教导主任开会思想政治课讨论吃饭问题,人人表态。党让人民当家主,过上幸福生活有饭吃。忆苦思甜,今天幸福生活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争取来的。轮到我发言,我问,说真话还是假话?说真话,吃不好也吃不饱。教导主任说,你公然污蔑伟大社会主义,思想不先进。被政治化凑数彭德怀反党集团里,戴了一顶大帽子。

白头翁讲这段往事时,老王在一旁打断他。“老张头,你说60年吃不饱饭我信,3年自然灾害,被苏联逼债,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毛爷爷都不吃红烧肉,与全国人民一起过苦日子。但好多人说那三年饿死几千万人,纯属扯淡,污蔑造谣。咱们胡同听说哪家人饿死了吗?”

老林说,“你那时几岁呢?你没看到就代表没发生吗?”

白头翁不争执,继续讲往事。“实际上,我哪认识彭德怀呢?等于说彭德怀案缺人,完不成任务指标,把我凑上去。责令退学,发个结业证书。”

白头翁感慨的说,“那时,咱是个穷苦家庭出身穷学生,根本不懂政治,哪知道那些政治套路,花花肠肠呢!”

“我在学校时英语很好,就现在和老外直接交流都不成问题。给一家庭做家教,辅导高中生学英语。这家主人搞建筑是个建筑队头头,后跟着学建筑盖房子,混一口饭吃。”

“学建筑?你是文科,如何看懂图纸?”我不解的问。

“图纸很简单,我一看就懂。我还会砌砖抹灰,拿起瓦刀墙砌得直直的。”白头翁自豪的讲。

年,我临时工转正式工。伟大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咋能有临时工呢?这一句,我沾光跟着转正。身份上正式,挺起腰杆,找对象也容易,顺利成家。

年儿子上北京航空技术学校,学习飞机维修专业。儿子学什么专业,我认为普通家庭孩子学一门技术是关键——啥时也饿不着手艺人。儿子选专业,还跟我研究《红楼梦》有关,我倒腾木材时认识一人是个红楼梦迷,而他爱人就是北京一所中专的校长。我高中时就熟读红楼梦,有和他交流红楼梦见解滔滔不绝。他爱人点名要我家孩子张标。

这个专业选择好,靠技术吃饭,不会过时。儿子在首都机场工作年薪30万,儿媳妇也在那上班。白头翁自豪的说着往事,我对这个老大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白头翁下海倒腾木材

白头翁讲上世纪80年代当倒爷下海经商经历,人这一辈不容易,潮起潮落,跌宕起伏。

85年,下海捣腾木材,去福建、东北收木材贩运北京,赚差价。那时国家鼓励下海,国企有停薪留职的特殊政策。倒爷,需要钱,这头拿到钱、那头拿到实物,赚差价。

我说,当年下海经商是赚信息差,摆平两头才行。你那时哪有启动资金呢?

“是呀。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我外出倒腾木材前,已经从买主那拿到订货款。我看胡同到处建房子,有公房有私房,我们基建处也在建,需要大量木材。方方正正的木材、南方的毛竹,数福建木材行业最发达。

那个真苦,木材装车,开始几趟不放心,跟车押车。忙得不顾吃饭,有次在动物园门口,饿得直接把桔子皮都吃下。有人点饭菜有剩余,那时不流行打包,直接给我吃了。

一趟木材,少说赚钱元,多说赚元。你知道当时大众人工资吗?元/月,一趟相当2年工资呢。双轨制,特殊时期的赚钱门路。

80年代王扶林要拍红楼梦,正定县建荣宁街、北京建大观园,需要木材。我对《红楼梦》读过多遍有研究,知道需要什么木头。比如红楼梦里家具,最好楠木、次之要梨木、榆树这这类木头,做出门窗、家具纹理清晰厚重大气,经得起风雨与时间考验。我主动到正定找到建筑队洽谈需求,搭线做起买卖。可以说我为87版《红楼梦》电视剧出过一份力,有一份贡献呢。

贩卖木材很辛苦的。有次,在陶然亭那,木材从车上滑落,正好有吊车经过,找吊车吊起。很辛苦的经历,就是那两三年的机会。88年政府开始打击倒爷,我看形势不行要撤——回到基建处上班。儿子说,我是漏网之鱼!”

老林说,你这是食草动物跑到食肉动物群里抢吃的,被呛回来了。

大家一阵哄笑。白头翁感觉很自豪的事情,这一辈子有遗憾也有自豪的成功。

老林的知青岁月

当白头翁讲自己波荡起伏的一生,勾起老林的知青岁月。

老林说,我上山下乡去的是山西。

我说,好多知青文学描述知青到农村麦苗韭菜不分,被农民捉弄戏耍的故事。

老林说,那是屁话。北京知青带去新鲜事物,先进知识。那个公社大队长的儿子脑子转得快,跟我们学习普通话,找我们借书看。我们知青不跟他玩,他还是个孩子,十四五岁,只是个子长得高。为了讨好我们,他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给我们,帮我们挑水。

他父亲是大队长是干部,有去县城办事机会,顺带帮我们买城市物品。那小青年跟我们学普通话,模仿我们行为,如刷牙——他有一口白的牙齿,当地人多是黄渍牙很难看。他经常到县城溜达,看上城里姑娘,在我们鼓动出谋下,居然追成功了。那个姑娘家是城市人,他也成为商品户口,吃商品粮。

这个小青年就是学习先进事物的人。那时北京知青到山西农村,是一群从大城市来的人,代表先进潮流,代表先进事物。后来,他成为当地成功人士,我回北京后,还保持联系。

知青看电影的故事。农村文化匮乏,看电影有时跑十多里路到其他村才能看到。秋末看电影半夜有些饿,借着月光打枣子偷枣子吃。一路有说有笑,怎么少一个人?隐隐听到后面呼救声,原来一个知青伙伴掉进田地井里。那知青穿得厚,手扒着井沿子凸出的砖,浮在水面。我立马跑到最近村庄找老乡借来绳子——大家把他拉上来。

在山西当知青,那个地方很穷,洗脸水都不能浪费。还是邓的农村大包干解决吃饭问题,还是城市好。大批知青返城,说什么农村广阔天地,嘿嘿,最后农村人也大批进城。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小徐子,你来北京就因为北京这个大都市有钱赚。如果你在农村老家有钱赚,你还跑北京吗?

激荡的改革开放岁月

声势浩大的知青回城运动。我跟着潮流回到北京,那时已是30岁大龄青年。

我回到北京被街道安排到印刷机械厂上班,今天马连道那片。我在印刷器械厂踏实工作,研究技术改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我懂管理,管理这东西要懂人性,知道别人需求在哪进而激励。我所在班组月月产量第一,本人受到厂长器重,当上中层领导。

一个偶然机会,我调到中关村集团下属精密仪器厂工作。97年香港回归那年,我南下深圳开拓华南市场,驻外办事处。我到深圳被震撼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法无禁止皆可干,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看世界,融入世界大家庭。日韩港澳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加上我们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东南沿海经济腾飞了。

我问老林,你如何从印刷机械厂到得中关村?那中关村是整电脑的高科技产业,IT行业。

老林说,我的知青伙伴有一人回北京后在中关村当领导,把我挖过去——这个就是看电影掉进井里那家伙。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发展离不开机遇,离不开贵人相助。小小苍蝇附于马尾,可以奔驰千里。

我说,你这就是如今的网络语,猪站在风口都能飞起来!

尾声

白头翁能背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经典段落。“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应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一生和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再回首,恍然如梦。白头翁常常回忆其下海倒腾木材的经历;老林忘不了知青岁月,在改开中激荡前行。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不后悔呢?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听老北京回忆一生经历借鉴得失,坚定个人前行的步伐!

利用社会闲置资源降低工友生活成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