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考试的同学请
拓展:A项:《诫子书》是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A项错误。
C项:《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C项错误。
D项:《梁父吟》是齐鲁歌谣,内容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子设计诛杀齐国勇士的故事,音调悲切凄苦。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表明了他立志于做一个像晏子那样的贤相,同时也表明他深刻领悟到政治斗争的残酷。D项错误。
4.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的作品是()。
A.《诗经》
B.《道德经》
C.《山海经》
D.《封神榜》
参考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A项错误。
B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该书以哲学意义“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B项错误。
D项:《封神榜》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明代许仲琳(存在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其内容依托“周兴商灭”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没有包含远古神话。D项错误。
5.东汉著名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下列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原理一致的是()。
A.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答案:C。
解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这两句诗反映的哲学原理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出自南宋杨万里的《过沙头三首其一》,意思是:暗潮已经来到却没人看到,只有篙师懂得识别水痕意义。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故C项诗句与题干蕴含的哲学原理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作品《代悲白头翁》,意思是: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人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物质的绝对运动。A项错误。
B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自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一》,意思是: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在宇宙的天际运行,人坐在地球上放眼天外,巡视宇宙可以看到无数像银河那样的星系。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B项错误。
D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意思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诗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D项错误。
6.下列表达诗人关心百姓疾苦的诗句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参考答案:C。
解析:A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为我奉劝天帝(这里是指朝庭)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作者采取对天公拟人化的方法,用“劝”与天公对话,强烈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希望有救国救民的人才出现的希冀。故错误,排除;
B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郑板桥)的《竹石》,意为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故错误,排除;
C项,“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郑燮(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意为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体现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故正确,当选;
D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诫子书》,意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没有体现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故错误,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7.我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时隔数千年,但是对于现代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道家思想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家管理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仁政德治
C.法制刑治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A。
解析:无为而治出自《道德经》,属于道家的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的能动性。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仁政德治是孔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儒家、法家思想都为古代刑治主义思想提供了依据。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属于儒家思想。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8.婚姻和谐向来是中国古代人追求的目标之一,下列古代人物与成语或诗歌对应正确的是()。
A.司马相如、卓文君——“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B.徐德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C.梁鸿、孟光——“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
D.陆游、唐婉——“举案齐眉”
参考答案:B。
解析:A项,“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原词为“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对应的是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故事。A项说法错误,排除。
B项,南朝陈时期,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在战争中失散,事前二人将镜子一裂为二,彼此约定以此为信物,后二人有缘再次相逢,破镜重圆,破镜重圆可以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B项说法正确,当选。
C项,“款款东南望,一曲凤求凰”中“凤求凰”对应的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C项说法错误,排除。
D项,“举案齐眉”出自东汉梁鸿、孟光的故事,《后汉书·梁鸿传》记载东汉名士梁鸿的妻子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间互相敬重。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9.(多选题)下列不是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有()。
A.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参考答案:ABD。
解析:A项:“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出自北宋诗人李觏的《乡思》。其意为:“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是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A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其意为:“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浓厚的思乡情绪,不是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B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D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其意为:“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碎的感伤,也没有表现出离别之情。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朝诗人董适的《别董大二首》,是与其朋友离别之时所作之诗。其意为:“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为描写离别之情的诗句。C项正确。
10.(多选题)世界上诸多着名的科学实验推动了科学发展进程。下列科学实验与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有()。
A.傅科钟摆实验——地球自转
B.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数值
C.奥斯特实验——电流磁效应
D.赫兹实验——电磁波存在
参考答案:ACD。
解析:A项:傅科钟摆实验,是由法国科学家傅科,年在巴黎的一个着名实验。年,傅科用一根长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准确的说是悬挂摆线的顶点在自转)。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A项正确。
C项: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周围和永磁体周围一样都存在磁场。电流是电荷定向运动产生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实质上是运动电荷产生的,即电流具有磁效应。C项正确。
D项: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首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项正确。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市长将两个直径30多厘米的铜球密封合拢,抽成真空后,在球的两边各栓上马进行拔河,竟然用了16匹马也没能拉开,从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但马德堡半球实验并没有测定大气压数值,测定大气压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B项错误。
点赞打卡,点亮在看!!
自我监督,成功上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