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白头翁
学名:白头翁
别名:奈何草、粉乳草、白头草、老姑草、菊菊苗、老翁花、老冠花、猫爪子花
花语:才智。日渐单薄的爱、背信之恋。
药用:治疗痔疮等出血症状。治热毒血痢,温疟寒热,鼻衄,血痔。
附方
①治热痢下重: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金匮要赂》白头翁汤)
②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白头翁一两,黄丹二两(并白头翁入铁瓶内烧令通赤),干姜一两(炮裂,锉),莨菪子半升(以水淘去浮者,煮令芽出,曝干,炒令黄黑色),白矾二两(烧令汁尽)。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白头翁丸)
③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白头翁(去芦头)半两,艾叶二两(微炒).上二味为末,用米醋一升,入药一半,先熬成煎,入余药末,和丸梧桐子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圣济总录》白头翁丸)
④治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金匮要略》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⑤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白头翁半两,黄连二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一两(微炙,锉)。上件药,捣租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侯,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白头翁散)
⑥治温疟发作,昏迷如死:白头翁一两,柴胡、半夏、黄芩、槟榔各二钱,甘草七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⑦治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以根捣涂之。(《卫生易简方》)
⑧治瘰疬延生,身发寒热:白头翁二两,当归尾、牡丹皮、半夏各一两。炒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⑨疗少小阴颓:生白头翁根,不问多少,捣之,随病处以敷之,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小品方》)
药理作用
1、抗阴道毛滴虫:闫艳等利用不同浓度白头翁水提液进行体外抗滴虫实验,研究发现白头翁可直接作用于虫体表膜,具有较强的抗滴虫作用。
2、抗氧化、抗炎:YaoD等发现白头翁具有阻止肝组织中过氧化物的释放,增长MnSOD的活性,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龙盛京等利用鲁米诺发光体系,研究发现白头翁水提液具有较强的抗活性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过氧化氢,防止其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而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张文远等研究发现白头翁醇提物对葡聚糖硫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杀虫、抑菌:兰继毓等研究发现白头翁煎剂对杀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效果较好。曹景花等用K-B纸片扩散法测得白头翁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草纲目——白头翁
「释名」野丈人(《本经》)、胡王使者(《本经)》)、奈何草(《别录》)。弘景曰∶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时珍曰∶丈人、胡使、奈何,皆状老翁之意。
「集解」《别录》曰∶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恭曰∶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槿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皆披下,似纛头,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陶言近根有白茸,似不识也。太常所贮蔓生者,乃是女葳。其白头翁根,似续断而扁。保升曰∶所在有之。有细毛,不滑泽,花蕊黄。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晒干。颂曰∶处处有之。正月生苗,作丛生,状似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而不滑泽。近根有白茸。根紫色,深如蔓菁。其苗有风则静,无风而摇,与赤箭、独活同也。陶注未述茎叶,苏注言叶似芍药,实如鸡子,白毛寸余者,皆误矣。宗曰∶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其新安山野中屡尝见之,正如苏恭所说。至今本处山中人卖白头翁丸,言服之寿考,又失古人命名之义。陶氏所说,失于不审,宜其排叱也。机曰∶寇宗以苏恭为是,苏颂以陶说为是。大抵此物用根,命名取象,当准苏颂《图经》,而恭说恐别是一物也。
根
「气味」苦,温,无毒。《别录》曰∶有毒。吴绶曰∶苦、辛,寒。权曰∶甘、苦,有小毒。豚实为之使。大明曰∶得酒良。花、子、茎、叶同。
「主治」温疟狂,寒热,症瘕积聚瘿气,逐血,止痛,疗金疮(《本经》)。鼻衄(《别录》)。止毒痢(弘景)。赤痢腹痛,齿痛,百骨节痛,项下瘤。(甄权)。一切风气,暖腰膝,明目消赘(大明)。
「发明」颂曰∶俗医合补下药,甚验,亦冲人。杲曰∶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张仲景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汤主之。盖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男子阴疝偏坠,小儿头秃膻腥,鼻衄无此不效,毒痢有此获功。吴绶曰∶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
「附方」旧二,新三。白头翁汤∶治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各三两。水七升,煮二升,每服一升,不愈更服。妇人产后痢虚极者,加甘草、阿胶各二两。(仲景《金匮玉函方》)下痢咽痛∶春夏病此,宜用白头翁、黄连各一两,木香二两。水五升,煎一升半,分三服。(《圣惠方》)阴偏肿∶白头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捣敷肿处。一宿当作疮,二十日愈。(《外台秘要》)外痔肿痛∶白头翁草,一名野丈人,以根捣涂之,逐血止痛。(《卫生易简方》)小儿秃疮∶白头翁根捣敷,一宿作疮,半月愈。(《肘后方》)
花
「主治」疟疾寒热,白秃头疮(时珍)
其他价值
观赏
白头翁有30多个品种,花钟形,具有白、紫、蓝三种颜色,白头翁全株被毛,十分奇特,从花朵开放到蒴果成熟的一个半月中,先赏花后观果。夏秋季节,叶丛碧绿,经严霜后休眠,作为一种野生宿根植物,可一年栽种多年观赏,克服了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成本高,品种易退化的缺点,园林中可配植于林问隙地及灌木丛间,或以自然地方式栽植在花境中,因其花期早,植株矮小,是理想的地被植物品种,果期羽毛状花柱宿存,形如头状,极为别致。也可以用于花坛或盆栽欣赏。此外,由于白头翁对酸雨十分敏感,酸雨降临时,白头翁很快死亡,白头翁的这一特性,不仅使它常被用作检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而且也增加了它作为观赏花卉的价值。
形态特征
卵形,长4.5-14厘米,宽6.5-16厘米,三全裂,中全裂片有柄或近无柄,宽卵形,三深裂,中深裂片楔状倒卵形,少有狭楔形或倒梯形,全缘或有齿,侧深裂片不等二浅裂,侧全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不等三深裂,表面变无毛,背面有长柔毛;叶柄长7-15厘米,有密长柔毛。
花葶1(-2),有柔毛;苞片3,基部合生成长3-10毫米的筒,三深裂,深裂片线形,不分裂或上部三浅裂,背面密被长柔毛;花梗长2.5-5.5厘米,结果时长达23厘米;花直立;萼片蓝紫色,长圆状卵形,长2.8-4.4厘米,宽0.9-2厘米,背面有密柔毛;雄蕊长约为萼片之半。聚合果直径9-12厘米;瘦果纺锤形,扁,长3.5-4毫米,有长柔毛,宿存花柱长3.5-6.5厘米,有向上斜展的长柔毛。4月至5月开花。
生长习性
生平原和低山山坡草丛中、林边或干早多石的坡地。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耐旱,不耐高温。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冲积土和粘壤土次之,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栽种。
繁殖方式
播种
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育苗移栽。种子的采收东北一般在6月上旬,当有60%的种子黄化成熟时即可采收。种子采收过早,成熟度达不到,出芽不壮;采收过晚,种子就会由自身的羽毛带着随风飞散。采收回来的种子放在箩筐里在阳光下晾晒,上面覆盖纱窗网,以免种子随风飞走。晒到98%以上的干度时,放在铁网筛上反复揉搓,直到种子和羽毛都搓碎掉到铁网下为止。白头翁种子很小,一般1kg种子有50万粒,播种适时、适当,出芽率可达80%以上。
早春播种多在3-4月进行,条播,行距3.0-4.5厘米,播后覆土,以盖住种子为度。至第2年早春,越冬幼苗未萌芽前,按行、株距30厘米×9厘米进行移栽。
分株
在老株尚未萌发时连根挖起,分株栽植。
栽培技术
应选择地势稍高、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盐碱易涝、重黏土地不宜种植。选地后根据土壤肥力施肥,以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少施化肥。每亩(㎡,下同)施农家肥-kg,翻地深30-35厘米。将土块耙细后做床,床高15-20厘米、宽1.0-1.2m,床面用耙子搂细,做成微凸床面等待播种。
选用当年采收的新种子,禁用旧种子。有喷灌条件的可直接播种,没有喷灌条件的可催芽后播种。种子催芽方法:种子用温水浸泡4-6小时,期间换水一次,捞出后沥干水分,放在25-30的温度下催芽;催芽期间要适当翻动种子,以免发热;4-6天后,当有70%以上的种子冒出芽尖时即可播种;若不能及时播种的,要把发芽的种子放在2-5℃的条件下保存。播种时按每亩2.5kg种子的量,把种子均匀地播到床面上,然后用筛子筛细土把种子盖上,一般覆土0.2厘米左右,然后浇透水,用稻草、松树针叶等物覆盖床面,以利于保湿、出苗。
播种后条件适宜,经催芽的种子一般播后4-5天即可出苗,未经催芽处理的种子出苗时间要长些。出苗后逐步撤除稻草等覆盖物,以半遮半盖为度。当长出真叶后用病霉灵兑叶面肥喷施防猝倒病,每隔5-7天喷1次,一般喷2次即可。另外可根据长势追施2次尿素,每次追施10kg后立即浇水或雨前顶雨追施,以防烧苗。除草要早、要彻底,以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也可在出苗前喷施农达除草,不过要掌握好喷药时机。
白头翁春、秋季都可以进行移栽,可以用当年的1年生苗,也可以用2年生苗进行移栽。因白头翁喜干燥凉爽气候,移栽田最好选择地势高燥地或坡地。可做床移栽,也可以垄栽,做床栽培的株、行距一般在10厘米×25-30厘米,垄栽的株距在8厘米左右。移栽后如遇干旱,需要栽后浇透水,白头翁极抗旱,所以缓苗后在无大旱的情况下基本不需浇水。白头翁耐贫瘠,苗期可适当施氮肥;抽苔时要摘除花蕾,以利根部发育;以后每年在返青前每亩可追施复合钾肥10kg,以利于加快根系生长。
一般移栽后2-3年收获,秋季在地上部分枯萎后,割去地上残茎,用机械或人工把主根刨出,除去泥土晒干即成成品,一般每亩产鲜白头翁-kg以上。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
在雨季和低洼积永地块内易发生根腐病。防治方法:①移栽前将种根用50%退菌特倍液授泡3-5分钟后再栽植;②生长期的雨季应注意排水.以防止地内积水。③发病期用50%的托布津倍液进行浇灌。
蚜虫
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遭受蚜虫危害,主要吸食嫩芽和嫩叶,尤以天气干旱时为严重。防治方法:在蚜虫发生期用50%杀螟松0-倍液或40%的乐果乳油-倍液喷杀,每周1次,直至无蚜虫危害为止。
植物文化
传说一:神秘老人与白头翁
从前,在大湖边上有座牛头山。山下有个村庄,村里有个小伙子叫阿宝。阿宝性情开朗,心地善良,又乐于助人,大伙儿都很喜欢他。
可是有一天,阿宝突然闹肚子疼,那痛非比一般,痛得阿宝头上直冒冷汗,连手脚都发凉了。当时恰巧左邻右舍的人上山的上山,下地的下地,都干活儿去了,没人帮助。阿宝疼得实在忍受不住了,只好捂着肚子自己挣扎着去找邻村的郎中看一看。他强忍疼痛刚走出村口,就实在支持不住了,一头便倒在路边的草地上。
不知过了多久,阿宝突然醒来,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棍站在他身边。老爷爷问阿宝怎么会躺在路边上,阿宝无力地回答说:“肚子疼得利害,实在走不动了。”老爷爷说:“那就找点药吃吧。”阿宝说:“让我上哪儿去找呢?”老爷爷用拐棍指着阿宝身边的草地,草地上有一棵顶头上长着绒绒白毛的绿草,说:“这草的根就是药,你挖一些回去熬汤,连喝几次就会好的。”阿宝心想:这草倒是常常见,山坡野地到处都是,果真能治病吗?老爷爷不等阿宝开口,仿佛早就看穿了阿宝心里的疑问。他捋着胡须说:“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还会用瞎话骗你吗?”说完就缓缓转身离去了。
阿宝决心试一试,他忍住痛挖了一些那种顶头上长白毛的绿草,回到家把草根熬水喝了,这一宿肚子就不怎么疼了。一连喝了三天,病就全好了。邻舍们来看望阿宝,也就知道阿宝的病是吃了一种草根治好的。
阿宝病好了,又上山砍柴。这一天,阿宝在去砍柴的山路上又碰上了上次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爷爷拄着拐棍挺有精神地站在那儿,远远看去,白胡子飘飘的,活像一位山里的神仙。阿宝急忙走上前去说:“谢谢你,老爷爷,你让我吃的药真好,我喝了几回,病就好利索了。”白发老爷爷笑呵呵他说:“小伙子,我正想告诉你,那是我家祖传的秘方。我见你心地善良又肯帮助村里的人,我是想借你的嘴帮我传给世人呢。”阿宝点头答应了。白发老爷爷又突然不见了。
从那以后,村里的人不管是谁,要是犯了肚子疼痛的毛病,阿宝都会不分白天黑夜地扛上一把锹,到野地里去挖那种顶头上长白绒毛的绿草,回来就用草根煎水送给病人喝。喝过之后,肚疼毛病就都治好了。
有人好奇地向阿宝打听,这是什么药,阿宝什么时候学会用草药治病的,阿宝是厚道人,他就一五一十地把他如何肚疼,如何遇见白发老爷爷等等,都告诉了大伙儿。人们又追问老爷爷上哪儿去了,问得阿宝直后悔:是呀,怎么就没问问白发老爷爷的住处呢?
第二天,阿宝就跑到第二次碰上老爷爷的地方,想再谢谢老爷爷,再说以后有什么事也好再当面请教。可是,阿宝等了一天又一天,一连等了半个月,也没见白发老爷爷再出现。
阿宝很失望,他坐在与老爷爷第二次相遇的山路旁边,眼望着草地上许多顶头长自毛的绿草直出神,突然,他看见一道亮光,从一棵顶头长白毛的绿草处发出来,亮光中,那棵绿草迎风轻轻摇摆。阿宝突然发现:哎呀,这株草多么像一位白发白须的老爷爷!阿宝心里明白了,白发老爷爷恐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下凡来传授秘方,为人治病解除痛苦的吧?阿宝又想,不能让后人忘了那位传秘方的老爷爷,既然这种草还不知道名字,不如就叫它:“白头翁”吧。从此以后,人世间就有了“白头翁”这味草药了。
直至今天,人们都在用“白头翁”作一味中草药。而且还在园林中作自然式的配置或布置花坛等,用以美化环境呢。
传说二:是杜甫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
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
本文文字资料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