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疆沙漠深处的胡杨以孤独的姿态守望天地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出诊时间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231864.html

在新疆,你总会反复地听到一种树的名字,一些地方,专门为这种树设

立了节庆,还有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享受这种不凡待遇的树,就是胡杨。

胡杨是杨柳科杨属植物,但它和同属的其他兄弟不一样,偏偏姓了《百家性》中的一个姓——胡性。这里面也有一个故事。

中国的《百家姓》中,胡姓是一个大姓,人数在其中排第15位。胡姓来自部落的图腾,胡部的图腾是白头翁鸟,又称鶟鹕,于是,胡部就以胡为姓了。古代,将西部的少数民族称为“胡人”,将西域称为“胡地”,甚至西域的野草也称为“胡草”,还有胡瓜、胡豆、胡琴等等。同样,生长在西域的胡杨也跟着姓了胡。不过,它最早叫“胡桐”,因为人们觉得它很像梧桐树。后来,因为它的生长特征,特别是树叶,更多地像胡杨,才将它归入杨树一类,这种改宗,也不过是一二百年前的事。

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给了胡杨一个最好的名字——托克拉克,意思是“最美丽的树”。以胡杨的维吾尔名,我们又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名称新的诠译,塔克拉玛干的词冠“塔克拉”与“托克拉克”相近,而“玛干”这个词根,在维吾尔语中有“家园”、“树庄”之意,连起来,“塔克拉玛干”不是可以称为“胡杨的家园”吗?的确,在中国,胡杨分布区,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阿拉善荒漠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外,主要分布在新疆两大盆地,特别是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全世界的胡杨60%以上分布于中国,而中国的胡杨林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新疆的胡杨林90%以上又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因此,塔克拉玛干是“胡杨的家园”,新疆是“胡杨的故乡”,是很有道理的。89

胡杨的美丽,源自它对干旱的顽强与悲壮。在胡杨的庞大家族中,胡杨是最为特别的一种。杨柳科植物都特别喜欢水,独有胡杨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成为中国沙漠中唯一的乔木。其实,这也是它无奈的选择。

胡杨,也可算是一种“活化石”。

胡杨在地球上的出现,是在什么时候?这是一个至今还没有准确结论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区一个十分古老的树种。东至山西省的平隆县,西至新疆库车县的千佛洞,以及甘肃省敦煌的铁匠沟等许多地方,都曾发现过胡杨的化石。经检测,它是残遗自新生代的第一个地质年代第三纪,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也有人推测它出现于古生代白垩纪的晚期,距今近1亿年。那时,中国西北部,已经从亚热带的稀树草原向温带暖温带的荒漠平原转化,开始出现了沙漠。因此,可以说,胡杨与沙漠是同时出现的,与中国西北的沙漠齐寿,是沙漠的历史见证。

不过,当时胡杨生长的环境,还不似今天这样干旱。以胡杨为主要分布区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来说,在第三纪的早期,塔里木盆地西部,依然是频繁的海进、海退,塔西海的存在维持了一个很长的时期,而塔西海的范围,恰恰是后来胡杨林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大海退缩后,胡杨林从塔里木盆地北部向南扩展的结果。而这种扩展,也是沿着进入盆地的河流两岸发展的。在这种有水的环境中,适应了胡杨这种有大叶片的乔木的生长。直至今天,胡杨的分布,也表现了随着水走的特性。分布在河流两岸,包括已逝去的河流两岸,以及洪水的河漫滩,尽管河水已逝,树却不移,转而依靠地下水生存,在骨子里仍表现了对水的依赖,也说明了水是生命之源的真理。

不过,今非昔比,在自然选择法则面前,面对干旱,胡杨通过长期适应过程,做了许多改变,呈现了顽强的生命力。首先,与其他杨树不同,胡杨形成了强大的根系,主根系可以深至6米以下,水平根系更延伸至三四十米开外,在更大范围获得延续生命的水源;其次,它的叶片覆背了厚厚的蜡质,形成可以按气温高低启闭的气孔,最大限度保存身体内的水分。一句话,加强“外引”,减少“内耗”,才有了它在沙漠中的立身之本。

沙漠地区干旱少雨,许多植物练就了保住身体水分的本领。在有水的条件下,它拼命将水汲取到体中,一旦外界没有水分的供应,依靠储存在身体中的水分,就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的生命。最典型的是仙人掌类植物。胡杨虽然本领不如仙人掌,也有自己相当的能力。新疆北部有降水、积雪,南部有洪泛,这都是它们收入水分的机会。据测定,许多沙漠植物持水能力是中生植物的10倍以上。它们不仅持水能力很高,用水却很吝啬。许多生理结构特征保证了它们尽可少消耗水。这一正一反使沙漠植物体内水量就不少了。胡杨作为乔木,存水的总量更可观。因此,一旦树干有伤口或裂口,就会流一些水出来。

胡杨流出的水是苦咸的,水分蒸发还会形成白色结晶。人们将胡杨流出的水称为“胡杨泪”,将胡杨一生为人类作贡献却遭砍伐的境遇人性化了,甚至一位作家写出一篇“胡杨泪”的报告文学,以胡杨精神赞赏了兵团农垦人为新疆开发作奉献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胡杨,不愧“最美丽的树”的名称,成为新疆一种特有的景观。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人口的增多和生活能源的匮乏,胡杨林曾遭遇了一次浩劫,被毁面积达到60%左右。而人类自身也遭遇了自然的报复,沙漠化急剧发展,又一次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也在其中深刻领会到保护胡杨、保护生态的重要。自觉参与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行动中。如今,通过各种积极措施,胡杨林面积也重新恢复到历史最盛时期的80%上下,重新展现了胡杨的美丽与魅力,诞生了许多以胡杨为主的旅游景区。摄影89

在“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中,塔里木盆地轮台胡杨林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森林”第6名,新疆胡杨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分。与荒漠浑然一体的胡杨林,是生命的赞歌。“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传说,赞扬了胡杨生命的顽强。春天吐绿,夏日峥嵘,秋色尽染,严冬挺立,它一年四季尽享人们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