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父母,是一门重要的人生功课,这个故事教 [复制链接]

1#

本期导读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万物有灵,这一对白头翁夫妇,用哺育孩子的过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陪伴与互相成就的故事。

天高云淡/摄

时光一走到五月下旬,就会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仿佛这世间的生命日益变得更蓬勃昂扬起来,充满了趣味;走过街角的杂货店,空气里那抹橘子味亦或是菠萝味汽水的芬芳也好像越来越浓郁了。

原来是又到了一年的初夏特供,六一儿童节。

这样的日子里,就该随意尽兴地玩耍吧。于是,我在树阴下看着地上细碎斑驳的光影,脑子里有些故事夹杂着记忆在冒泡,一会儿是《菊次郎的夏天》,一会儿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

远处是我的少年,正奋力蹬着他的滑板车,不知道是他在追风,还是风在追他,又仿佛他正要急不可耐地、一步就冲进夏天。

一瞬间想起龙应台写在《目送》结尾那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细密的树叶后传来一声鸟鸣,抬眼望去,呀,竟然是一只红耳鹎呢!不知道它是不是从油麻菜老师家的小院里转场溜达来的?可惜今天出来时不但没带相机,连手机也快没电了。

于是更加艳羡「天高云淡」的阳台了,虽然那里最终也是一场别离,却也见证并完整纪录了离开之前的暴风生长和一场浪漫完美的父母爱情。

以下选自油多拉天高云淡同学的观察日记:阳台上的白头翁。原文详细地记录了一对白头翁夫妇,从共筑爱巢,到孵卵育儿,再到「儿大不中留父母望白头」的经历,共余字。碍于篇幅所限,我们这里只摘取一小部分,与各位好朋友美文共赏。

·?·

在此之前,我的周末通常是在买菜做饭、送娃上课的模式下度过的,直到几个星期前,意外地邂逅了白头翁夫妇。

这株绿宝在我家阳台已经生长了十多年,出落得枝繁叶茂。我至少一个礼拜会去给它浇一次水。那天,就在我准备给绿宝从头到脚来个痛快的淋浴时,突然瞥到一点异样。拨开外面的树叶,眼前出现的一幕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完整的鸟巢!端端正正地卡在绿宝的枝干间!那么小,一个手掌就可以完全覆盖。

△鸟巢卡在绿宝的枝丫中

我突然意识到什么,赶忙去阳台那头搬来一个梯子架在绿宝旁边,快速爬上去往巢里张望。果然不出所料,有两枚布满褐色斑纹的白头翁的鸟蛋安静地躺在里面。

△两枚布满褐色斑纹的白头翁鸟蛋

巨大的幸福感袭来,我在摔倒之前赶紧从梯子上下来。盘算着应该怎样把这个喜讯告诉其他人。

听说,鸟类对人类的气味是很敏感的,为了躲避人类的威胁,它们会主动放弃被人触碰过的鸟巢,甚至鸟崽崽。因此,我飞快地拍了几张新闻发布用的照片。

白头翁是晚成雏,雏鸟出生不具备独立捕食能力,必须由亲鸟哺育喂食。虽然白头翁是偏素食的杂食动物,为确保亲鸟在育雏期能有更多的肉类来源,为雏鸟提供充足的营养,决定克服恶心购买面包虫。

网购的摄像头两天后也到货了,安装过程很顺利;期间不断听到鸟叫声,我知道,它们一定在某个地方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我在离鸟巢三米开外的勒杜鹃树枝上,安插了一只苹果和一个木瓜,又盛了些面包虫在户外桌面的小白碟子里。最后调整了一下录像角度,好了,这回可以享受远程观鸟大餐了。

发现第一枚鸟蛋的时间是3月20日,四天后变成了四只。

从诞下第一枚鸟蛋,白头翁雌鸟就开始趴巢孵蛋。雄鸟虽不能时刻陪伴在旁,但离巢并不远,偶尔能够听到它清脆的鸣叫。从第十天起,白头翁亲鸟呆在鸟巢里的时间越来越长,外出觅食也显得很匆忙。

31日凌晨,亲鸟睡得十分不踏实,反复调整趴巢姿势、翻蛋,不知道是不是鸟蛋有动静了。这弄得它十分疲惫。早上六点多,它的伴侣在阳台的勒杜鹃那呼唤它时,它都依然埋头大睡。

4月3日(1日龄):雏鸟出壳了

对自己的宝宝,亲鸟倾注了全部的热爱和精力。鸟爸爸和鸟妈妈接力喂食,集中的时段,甚至出现雌雄亲鸟排队喂食的景象……

亲鸟的喂养十分直接,食物径直塞进雏鸟咽喉,差点一步到胃。白头翁是喜欢吃水果的,碰到昆虫自然也不放过。

这个季节,到处都是傻傻乱飞的蝴蝶,不小心就成了白头翁的口中餐……每次喂食完毕,亲鸟都会很可爱地歪着小脑袋凝视宝宝们几秒。它一定在微笑。

喂食的高峰期出现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间,亲鸟总共喂食余次,平均几分钟就要喂一次……雏鸟整天都表现出对食物的强烈渴望,不管不顾地摇晃着大嘴,热切地索求着食物。

亲鸟们接力喂食,一直忙碌到夜幕降临。疲惫不堪的亲鸟摇晃着脑袋望着依旧不满足的雏鸟,一屁股趴了下去,把叽叽喳喳的叫声全部掩盖在腹下了。

鸟类对自己的巢穴有天然的防跟踪意识,它们通常会设计多条回家线路,并且在回家途中会多次停下观察,确定无危险才迅速进窝。白头翁亲鸟从对面树冠返回阳台后,回家有两条路线,雌雄亲鸟各有不同。它们一般会先飞到鸟巢右侧三米开外的勒杜鹃树枝上,边鸣叫边观察。佯装不在意地在花枝上下跳跃,啄食苹果或面包虫。

然后一只亲鸟带着食物从勒杜鹃树枝飞到鸟巢左侧六米外的藤本月季花枝上停留十几秒。这处地势较高,可以俯视阳台内外全景。发现无异常后,它又跳回到稍低一点的花池上,这里离鸟巢很近了。

它变换方位踱着步子四处查看。这期间,另一只亲鸟始终在勒杜鹃树枝上警卫。第一只亲鸟确定环境安全后,闪电般从左侧进入鸟巢。第二只亲鸟或者继续留在勒杜鹃上,或者飞到花池警戒,配合得天衣无缝。

雏鸟长得特别快,食欲也越来越旺盛。亲鸟没有一刻停歇,夫妻俩跑步接力喂养。开始出现两只亲鸟同时出现在巢里的情况,一人喂一只,你方喂毕我又来,真是辛苦至极。

随着雏鸟的日益长大,对食物的需求一天比一天加大,喂养的任务也变得异常艰巨。亲鸟更加频繁地往返,甚至顾不上稍做停歇。

早上7点到晚上6点,录像片段接近条,其中约一半是亲鸟回巢引发的录像。亲鸟现在有一半的回巢是为了喂食,这么初步推算一下,一天下来亲鸟至少要喂食上百次。

今晚开始亲鸟不在巢里过夜,6点半喂过雏鸟后,亲鸟就果断离巢了。这意味着雏鸟羽毛已经长齐,不再需要亲鸟协助保暖,亲鸟适时退出了。

除了喂食、清洁鸟巢,偶尔的鸣叫也只是为了唤醒贪睡的宝宝起来吃饭。想来它们不是唠叨的父母。也许不多话让爱更有延伸的空间……今天注定是快进的日子!在我们以为雏鸟至少还要再练习几日的时候,第一只雏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离巣了!!!

它爸在勒杜鹃那儿热烈地呼唤它,它头也不回地飞了,剩下那只,独自凌乱。

还是老妈够意思,之前不断鼓励,现在不离不弃。

18:01第二只小鸟也离开家了。

半个小时后,雌性亲鸟回家了,似乎还带着食物。但它显然来晚了,宝宝都飞走了,什么也没留下。以前看过油麻菜老师写的一篇观鸟笔记,对其中太阳鸟妈妈衔着食物回来,发现小鸟离开了的片段颇有困惑。

太阳鸟妈妈自己就没点数吗?现在明白了——原来它只是自己骗自己。

??

看到这里,想起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和相容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所以我要感谢这对白头翁夫妇,更要感谢天高云淡的纪录,这些让我更深切清晰地领悟了这个道理。

对于孩子,我们爱他们,只是为了在未来能够更好地离开;希望有一天,当我们不在他们身边时,甚至是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时,因为有我们给予过孩子的那些爱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有力量继续生活得更精彩也更幸福。

对孩子们来说,有些路,就算是一个人走,也要走得从容坚定。那么,我们就一起把这段互相陪伴的成长,当作是夏日里的一场有趣的冒险游戏吧。

因为「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法国)加缪

??

编辑_又见

文字、图片提供_天高云淡

出品

油多拉星球

体验摄影学习

接收最新资讯

0元获取学习资料

听故事、学摄影、我们一起玩

版权声明:

1.本文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联系聚友会小编「zanclub_bjb」。

2.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今日编辑:乙乙

从心发现生活太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油多拉影像生活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