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新技术高峰论坛 http://m.39.net/pf/a_6210227.html原来广西巴马长寿的秘诀在于吃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
5、火麻仁
蝗虫与大青虫赛跑
《伤寒明理论》曰,《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
小指月问,爷爷为什么性格急躁的人,大便总容易干结呢?
老爷爷说,急躁的人是火性子,火性子就容易伤津液,也容易耗气,火盛伤金,壮火食气,这样气津两伤,所以急性子的人,容易累,做事也不能耐久,同样他肠道也不够滑润,肠中的津液,一下子被焦急的性子给暗耗掉了,所以大便就干结难以出来。
小指月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爷爷说,脾欲缓,可以用甘润之品去缓其急躁。
这个病人是非常性急的销售员,工作也决定了他不能慢吞吞,但是太过焦躁的性子也会把自己身体搞乱。
他一直在苦闷为何没有便意,每过两三天去厕所蹲都很难屙出屎,自己也没有少吃饭,也没有少喝水啊?
于是他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说,之前你也吃过不少通便的药,这销售员说,没错,我买了三黄片,大黄苏打片,都还只能管一时,还试用过番泻叶来泡茶,一不喝,大便照样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先生笑笑说,性格太急躁了,暗耗津液太厉害。
这销售员不解地问,难道我便秘跟我性格急躁都有关系吗?
老先生说,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听,你看有没有道理呢?
有个小孙子非常急躁,经常喝水都被烫到呛到。
他家里人怎么教他都教不好,有一次他的祖父便花了一个上午在做一条长长的纸龙。
孙子很奇怪,为什么爷爷也喜欢搞这玩具呢?
爷爷笑笑说,我们到野外去抓些昆虫进来,让它们赛赛跑,看它们谁能够从这长龙的嘴巴一直钻到尾巴出来呢?
这孙子听说有得玩了,很高兴,于是爷孙俩就抓了几只蝗虫,还有几条大青虫,纷纷把他们投放进去。
爷爷说,你看谁先从那边出来呢?
孙子说,还用问吗,当然是蝗虫了,蝗虫那么会跳,跳一下,这大青虫爬上好一阵子都赶不上,简直是乌龟跟兔子相比。
爷爷笑笑说,凡事不能靠猜想,得靠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才是硬道理。
于是爷孙俩都拭目以待,结果怎么大青虫一条条都顺利爬出来了,但蝗虫一只都没有出来,都在里面闷死掉了,无一幸免。
孙子不解地问爷爷道理,爷爷说,这蝗虫性子太急躁了,它到处挣扎撞击,消耗自己的力量,最后累都累坏了,虽然它们有铁齿铜牙,以及强有力的大腿,如果不顺着长龙的方向走,你再努力地撞击也无济于事。
而青虫就不同,虽然它们柔软爬起来很慢,但它们性格和缓,从容悠闲,不急不缓,于是几分钟就轻松地钻出来了。
这孙子听后大受启发说,爷爷,我以后不做焦躁的蝗虫了,我不闷死在龙的肚子里,我要做和缓从容的大青虫,从此这孙子居然不再急躁,喝水也柔缓,很少被热水烫到呛到了。
这时小指月哈哈一笑说,爷爷,我明白你所说的意思了,急躁的人就像蝗虫一样,再怎么蹦跶跳跃,只会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连龙尾都钻不出来,就像急躁的人,搞得气津两伤,最后连一泡屎都拉不出来。
爷爷说,那和缓的人呢?
小指月说,和缓的人就像大青虫一样,悠闲地蠕动,就像肠子缓慢地蠕动,却极其富有后劲,虽然爆发力不够,但持久力充足,这样不久就从龙尾钻出来。
正如和缓的人,肠子气津保全,不会暗耗掉,排便就很顺畅,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个销售员想不到爷孙俩的一番对话,居然如此精辟,一下子指到了他性格的弱点,导致了身体问题。
他回忆说,以前我没搞销售前,做事也非常从容,那时也从来没有便秘过,这几年每天工作就像陀螺一样,只知道加急,从不知道歇息,所以一年便秘比一年重,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如果不换一种性子过生活,那就像焦急暴躁的蝗虫一样,空有铜牙铁齿,强壮的大腿,也没法跳出纸龙的束缚。
老爷爷听后笑笑说,你能自我改变,治起病来就好了一半。
这销售员说,那另一半呢?
老先生笑笑说,另一半就交给我们医生来搞定吧,医生只能帮你一半,就像在后面推车一样,你如果在前面不努力地把握好车的方向,那这车照样没有办法度过一个又一个疾病的陡坡。
随后老先生便建议这销售员吃麻子仁丸,他吃完几盒药丸后,大便非常通畅,加上性格再放缓半个节拍,少些焦虑暴躁,居然每天按时上厕所,排便顺畅,不再需要借助药物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麻子仁丸是二仁一芍小承气。
即是由杏仁、火麻仁润肺肠,加上芍药缓五脏六腑急躁,这样性格松缓,肠道就得到滋润,然后再配上大黄、枳实、厚朴这小承气汤的思路,把腑肠之气一打开,大便就很顺利地下来。
长寿的秘密
《神农本草经》曰,火麻仁补中益气,久服肥健。
爷爷又跟小指月讲起他早年壮游天下的一些见闻。
小指月问,爷爷,为什么你常说麻子仁熬的粥有助于延年益寿呢?
老爷爷说,以前我游医到广西巴马,那里人们贫穷,但普遍高寿。
小指月不解地问,怎么贫穷的地方,也这么多高寿的老人?
老爷爷说,因为他们即使年老也很少会便秘的。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爷爷,按照常理,年老体衰,肠燥津枯,有习惯性便秘是很正常的啊。
老先生说,巴马的一些老人,他们很有见识,他们祖辈流传吃一种粥,这种粥可以增液润肠,从而畅通腑肠,寿命延长。
小指月不解地问,是什么粥有如此强大的作用呢?
老爷爷说,就是麻子仁粥,用火麻仁熬粥,服用后,大便顺畅,也不容易口干舌燥,而且皮肤都比较润泽,你想想为什么大便润通的人,皮肤润泽呢?
小指月说,肺跟大肠相表里,肺又主皮毛,所以皮毛跟大肠是同系,滋润了六腑肠管,就等于滋润了皮毛九窍。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所以他们服用麻子仁粥后,不单畅通腑肠,还中气充足,甚至身体肥健,肌肤润泽。
小指月又问,那么巴马人他们历代传承的麻子仁粥,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爷爷说,这不是巴马人的首创,而是葛洪在《肘后方》里头就提到了。
小指月惊讶地说,这么好的延年益寿药粥,在千年以前古人就发觉了吗?
老爷爷便打开《肘后方》指着上面记载的跟指月说,你看治大便不通,用麻子仁同米杂味粥食之。
小指月一看,果然是单方药粥,润肠通便,延年益寿。
小指月说,为什么长通腑肠的人容易高寿呢?
老爷爷说,没有一个长寿者会便秘,大肠如果堵塞,百脉就不畅,大肠如果通顺,百脉就和调,所以古人看到这点,便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滓。
小指月说,确实排肠毒,可以让脏腑清洁,降浊阴,可以让清气充满。
老爷爷说,用这种食疗粥是最高明的,寓药于食,防病治病于日用生活之中,延年益寿于平时饮食里头,这才是真正中医文化在民间源远流长的价值所在。
百姓日用而不知啊!
然后小指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李瑞经验
火麻仁治愈习惯性便秘火麻仁,又称大麻仁、麻子仁,属润下药。北方人常将其炒熟作为零食。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李瑞患习惯性便秘多年,用麻子仁丸虽也见效,但不仅服药苦,而且不服药即又便秘。一次下乡,当地人都零食火麻仁遂也随之一起食,食后当天大便非常顺利。窃思此必火麻仁之功。以后即常常食用,从此其习惯性便秘告愈。后凡遇习惯性便秘患者,即告此法,效果均佳。[中国民间疗法,():47]
不辩
《药品化义》曰,火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有个作家都七十多岁了,出了不少畅销的文集,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看,却有几个文学愤青,对作家的陈年旧事大家渲染,说这作家品性败坏,写的文章都是虚伪矫作。
刚开始作家不以为然,无中生有的事,天底下大把,可这些文学批评者揪住不放,非得把老作家名誉扫地不可。
这作家便在网上跟他们辩论起来,本来老人家大便就经常干结,还有血压高的,多年的风风雨雨没把他搞垮,这跟几个网上青年对辩过程中,让他一气之下,居然中风偏瘫在床。
这老作家仍然耿耿于怀,胸中气愤不已。
爷孙俩被请来给老作家看病。
老先生早已得知这前因后果,便坐在一旁,笑笑说:
左列钟铭右谤文,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
这老作家在病榻中都挣扎了起来,虽然转身不便,长叹一口气说,老先生是说我格局还不够大,还看不开是吗?
老爷子静默不言,他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每个人在艰难关头,都需要自己好好静思反省,路只有自己才能开辟开来,就像蚕要变成蛾破茧而出一样,这里头要靠他自己咬破蚕茧,才能真正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老作家缓口气说,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整个文坛文风,如果整个文坛文风都让他们几个小子搅得乌烟瘴气,这样谩骂诽谤人身攻击成为一种文学习惯时,那国民文化素养就在走下坡路了。
老先生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老作家说,如果听闻别人诽谤,你该怎么办?
老先生说,不辩!
老作家说,如果不辩,对方不就变本加厉了?
老先生说,如果有人送礼物给你,你却不肯接受,那么这礼物最后该给谁呢?
这作家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最后还是还给送礼物的人啊!
老先生接着又说,所以就像对方诽谤得那么难听,如果你不接受的话,这些责难批评,最后又该给谁呢?
这作家听后微微一笑说,虽然我创作多年,但还是感情用事,缺乏老先生禅者的睿智。
接下来我不再理会网上那些是非争论了,我还是多练我的毛笔字,打我的太极吧。
老先生一笑说,这才是智者养生的真正态度,浮沉不失平常心,一个真正懂得息事宁人的人,他便是一个长寿的智者。
小指月在旁边说,爷爷,该用什么药呢?
爷爷说,还好这只是轻微的中风,只要心结已解,一切气火都随着大便排出去吧。
小指月便写上天麻钩藤饮。
老先生说,还要加上打开六腑下行的通道的药——火麻仁、杏仁。
小指月说,好的,《药性赋》讲麻仁润六腑之涩坚,可爷爷为什么要用杏仁呢?
老先生说,降气要从上往下,仁类药有什么特点呢?
小指月说,凡仁皆润,可以滑利滋润燥结。
老先生说,没错。
老爷子肺气不降,肠腑不通气,用杏仁降肺气,火麻仁通肠腑,二仁一配合,从天而降,大便通畅,上越的火气悉归大肠,所有心肝的压力都会松缓。
这老作家心头之结已解开后,不再憋得紧紧的,吃几付汤药后,大便顺通,血压便平降下来,中风眩晕,周身转动不利之感,慢慢就解除。
奇怪的是,那几个愤青骂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回应,自然也就无趣地销声匿迹了。
看来是非这东西,还取决于你自己,你去纠结,就理不顺,你丢开,它就没了。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每日学一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黄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黄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2-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2-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2-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2-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大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2-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黄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2岁,他的故事再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