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宜居李沧李村河上的百鸟图,收藏 [复制链接]

1#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9.html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春天,在河边轻衣闲步走一遍,迎面是清新的杨柳风,耳畔是声声的新燕鸣,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甫在《绝句》描绘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优美景象。

一、白头鹎

1.综述

白头鹎(英文名:Light-ventedBulbul,学名:Pycnonotus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鹎属的鸟类。体长约19厘米,头顶黑色,眉和枕羽呈白色,双翼橄榄绿色。老鸟的枕羽更洁白,所以又叫“白头翁”,幼鸟头橄榄色。

2.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灌丛、草地、有零星树木的疏林荒坡、果园、村落、农田地边灌丛、次生林和竹林。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每年春天3-5月是白头鹎的繁殖期,这段期间,如果见到一只白头翁单独站在突出的枝头或是树顶上高声鸣叫,过不了多久,另一只白头翁飞过来,两只鸟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们在互唱情歌了。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动。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不甚怕人,常在树枝间跳跃,或飞翔于相邻树木间,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龟甲、步行虫、金花甲、等昆虫和幼虫,也吃蜘蛛、壁虱等无脊椎动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蔷薇、寒莓、卫茅、等植物果实与种子。雌、雄鸟共同育雏,通常一季繁殖1-2次,一窝产3-4枚蛋,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幼鸟需要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经过大约两个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

3.观赏区域

李村河

4.保护现状

白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是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繁殖季节几全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意义甚大。目前种群数量还较丰。

二、北红尾鸲

1.综述

北红尾鸲(英文名:Daurian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aurore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是中等体型(15厘米)而色彩艳丽的红尾鸲。雄鸟头顶至直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中央一对尾羽和最外侧一对尾羽外翈黑色。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色具白斑,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相似种红腹红尾鸲头顶至枕羽色较淡,多为灰白色,尾全为橙棕色,中央尾羽和外侧一对尾羽外翈不为黑色。

2.生活习性

常栖息于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北红尾鸲在中国主要为夏候鸟和部分冬候鸟。繁殖期4-7月,北方稍晚些,一般多在5月初才进入繁殖期。4月中下旬即见有求偶行为,雌雄红尾鸲彼此相互追逐,或雄鸟站在树枝或电话线上,不断地对着栖于附近的雌鸟点头翘尾地鸣叫,当雌鸟应声飞至跟前时,雄鸟点头翘尾得更厉害,而且两翅半举和下垂,脚亦不停地动着。这样持续一会,雌鸟便起飞,雄鸟立刻追上,彼此一上一下追逐于低空。性胆怯,见人即藏匿于丛林内。活动时常伴随着“滴-滴-滴”的叫声,声音单调、尖细而清脆。根据声音很容易找到它。停歇时常不断地上下摆动尾和点头。主要以昆虫为食,多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成虫和幼虫为食,种数达50多种,其中约80%为农作物和树木害虫。巢呈杯状,巢的大小为外径8-14厘米,内径5-9厘米,高5-10厘米,深3-6厘米。营巢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每个巢营造时间6-10天。

3.观赏区域

李村河

4.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三、戴胜

1.综述

戴胜(英文名:EurasianHoopoe,学名:Upupaepops),是犀鸟目戴胜科戴胜属的鸟类。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头、颈、胸淡棕栗色。羽冠色略深且各羽具黑端,在后面的羽黑端前更具白斑。胸部还沾淡葡萄酒色;腰白色;尾上覆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腹及两胁由淡葡萄棕转为白色,并杂有褐色纵纹,至尾下覆羽全为白色。虹膜褐至红褐色;嘴黑色,基部呈淡铅紫色;脚铅黑色。

2.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长江北部是夏候鸟,在长江南部是留鸟。繁殖期4-6月。成对营巢繁殖。繁殖期雄鸟间常为保护领地而格斗;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平时都在地面寻食,用弯长的鸟喙插进土里翻掘出啄食昆虫、蚯蚓、螺类等。一旦受惊,立即飞向附近的高处。性情较为驯善,不太怕人。翱翔飞行的姿态象一只展翅的花蝴蝶,一起一伏呈波浪式前进,边飞边鸣,叫声“呼-呼-呼”。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5-9枚。

3.观赏区域

李村河

4.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年ver3.1——无危(LC)。

四、珠颈斑鸠

1.综述

珠颈斑鸠(英文名:SpottedDove,学名:Spilopeliachinensis),是鸽形目鸠鸽科珠颈斑鸠属的鸟类。体长30厘米左右,和鸽子大小相似。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珍珠”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

2.生活习性

珠颈斑鸠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和农田地带。珠颈斑鸠属留鸟,常成小群活动,栖息场地较为固定。早晨天刚亮即外出觅食,食饱后喜栖在高压电线或离地面较高的横树干上休息。可快速起飞和飞行,起飞时有一种特有的快速扇动翅膀的“噗噗”声响。雄性呼唤雌性时发出“gu(短)-gu(短)-gu(长)”音,向雌性求爱时发出短促而连贯的“gu-gu”、“gu-gu”音,并像鸡啄米一样边叫边点头。珠颈斑鸠是肌胃,研磨能力较强。主食是颗粒状植物种子或者是初生螺蛳。有时也吃蝇蛆、蜗牛、昆虫等软体动物。冬天常傍在乌鸫近旁,捡食乌鸫吃下樟树籽之后吐出的樟树籽核。5-7月繁殖。用小树枝在树杈上搭建极为简单的平台巢。每窝产卵2-3枚。幼鸟孵出后,亲鸟嗉囊能将食物消化成食糜并分泌一些特殊成分形成“鸽乳”,用于喂养幼鸟。筑巢通常由雄鸟寻找合适的地方,再带雌鸟去选,选一个双方都认为可以的地方,筑巢是一起筑的;但也可能“鹊巢鸠占”,占用之前其他珠颈斑鸠或其他鸟类的巢。

3.观赏区域

李村河

4.保护现状

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往期回顾

李村河岸的这些“常客”,你认识嘛?

生态宜居,它们为李沧代言!

来源:李沧区城市管理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