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小课堂之金银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https://m-mip.39.net/pf/mipso_6698604.html

中药小课堂之金银花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并给她俩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叫“金花”和“银花”。金花银花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久便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俩农忙时下田帮父母干活,闲时跟母亲一起拈针绣花、织布纺纱,并自习医书和上山采药,因此深得父母和乡亲们的赞赏。

一年初夏,村子里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无一例外地发热,高热不退,浑身上下泛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谵语,随即命丧黄泉。村里的郎中均束手无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进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金花银花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外出为乡亲们求医问药。而正在这时,她们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乡亲们都好心地劝她俩不要去了,以免求医问药不成,反而没法为二老送终。姐妹俩面露难色。这时,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好孩儿!你们要尽快求得名医或好药回来,否则别回来见我们!”

金花银花含着泪花,当即收拾行李干粮准备出发。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嘱咐她俩好好求医问药,父母由乡亲们轮流照顾,不必挂念。

姐妹俩走遍千山万水,涉过无数激流险滩,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访遍中原名医,但名医们不是对该病一无所知,就是因路途遥远而不愿前往。一天,姐妹俩路过华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

院中一老和尚问她们为何风尘仆仆,面露难色。姐妹俩直言相告。老和尚唏嘘不已,立即手指窗外远方对她们说:“离此九十九里处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内住着一位老郎中。你们不妨前往求教。”姐妹俩闻讯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里的路程不个时辰就赶到了,只见草棚外围满了等候看病的村民。

走进草棚里,但见一位童颜白发、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农望、闻、问、切——想必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姐妹俩上前说明缘由。老郎中沉吟:“你们乡亲患的是热毒证……”说罢,他指着一屋子等着看病的农人对姐妹俩说:“这里也流行瘟疫啊,我离不开。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树林边采集一种初夏开花,花儿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严冬不落的药材,它能治好你们乡亲的病。”

老郎中进一步介绍说:“这药的茎,缠绕树木,长达数米,向左缠绕;中间空,多分枝,颜色棕褐。它开出的花瓣为棒状弯曲,长2至3分,宽1至3分;色黄白,毛细密;偶有卵形叶状苞片;萼筒无毛,萼片披毛;花冠管状,上部五裂,裂片与冠管几乎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闻之清香,尝之微苦。”姐妹俩听罢,立即谢别老郎中四处采集,不久便满载而归。由于操劳过度,姐妹俩回到家乡后就病倒了。虽然如此,姐妹俩还是亲自用采来的草药煎汤给乡亲们服用。

乡亲们服药后病情很快痊愈。而她俩也在父母的呵护下和乡亲们的关怀下不久病愈。为纪念姐妹俩的功绩,乡亲们便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花银花”。后来,大家便渐渐地把“金花银花”简称为“金银花”了。

注:金银花主产于河南、山东。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痈肿疔疮,喉痹,丹毒。本品甘寒,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力强,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热毒壅盛之外疡内痈,喉痹,丹毒。治疮痈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煎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亦可与当归、赤芍、白芷等配伍,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洽肠痈腹痛,常与当归、地榆、玄参等配伍,如清肠饮(《辨证录》);治肺痈咳吐脓血,常与鱼腥草、芦根、薏苡仁等清肺排脓药配伍。治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山豆根、马勃等解毒利咽药同用。治血热毒盛,丹毒红肿者,可与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等配伍。

2.风热感冒,温病发热。本品甘寒质轻,芳香疏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疏散风热,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治温病初起,身热头痛,咽痛口渴,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等同用,如银翘散(《温病条辨》);治温病气分热盛壮热烦渴,可与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同用;本品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配伍,可治热入营分,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有透营转气之功,如清营汤(《温病条辨》);治热入血分,高热神昏,斑疹吐衄等,常与连翘、生地黄等配伍,如神犀丹(《温热经纬》)。且本品兼能清解暑热,煎汤代茶饮,或用金银花露,或与鲜扁豆花、鲜荷叶等同用,治外感暑热,如清络饮(《温病条辨》)。

3.热毒血痢本品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故可用治热毒痢疾,下痢脓血,单用浓煎服,或与黄连、黄芩、白头翁等同用,以增强止痢效果。

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以上仅供参考,请在中医指导下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