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灵山座落于县城东北向,从县城到独树镇的乡道再去拐河方向大约31公里处,属张庙村辖区内。
别说外地人,就是方城人对“灵山”这个名字也很陌生。名字的来由是这样的,此山原本名叫“牛心山”,是个象形的名字,山体真的很象一个牛心。前几年有个开发商发现了这里的商机,就在山腰处修了眼前这座庙宇群。庙盖得一般般,功德箱做里很大,装个几百万没问题,开发商因嫌牛心山这个名字不大气,就借张爷(张三丰)的仙气改成了“灵山”。
张爷在这里的确有故事,有传说,下次来了再给大家说道说道这传说吧。
弃车沿小路上山,东山腰又有一处建筑群,各神住各屋,几座庙从砖木结构到铁皮结构都有,
+
差距不是取决于屋内的神仙,而是由修小庙人的决定的(方城很多庙都是个人修,神像个人塑,功德箱里的钱个人得)。
小庙旁有一小片平整过的空地,立着一个红褐色石碑,是废弃这里的还是别的原因不得而知。看上去有些孤独,但孤独的它却作证了这里庙宇的古老。没有字句证明它是什么年代的,整个石碑唯一可见的只有“真武大帝封”这五个字。
全国叫“灵山”的大山有很多处,他们各有特色,咱家乡的灵山在我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山上奇石多。
从身边走过的这个象不象“海狮”?
别看这里是大山,可最不缺的就是海洋动物,看这个象不象跃出水面的小海豚,海豚出个水,看把他身后边的小精灵惊愕地,看到他的那表情,我就想发笑。
镇山老猴王,这一坐至少得有几万年了吧。
你这是打坐入禅玩修行呢,还是睡着了?不打扰了,想扰也不动你,你入你的禅,俺上俺的山,拜拜吧!
灵山有三个山头,呈东西走向,最西面的山头是主峰,海拔多米,从山腰山势突然拔地而起,陡峭、险峻!
山路貌似艰难,其实平缓。
烧香拜佛的老人走这路也不困难
而我与朋友选择的是放弃坦途攀岩而上
从正东上的确很陡很险,正因这样才能收获我想要的刺激,当然不能只为寻找刺激,抛“安全”于脑后而不顾,一但酿成大祸,只有后悔药才能治好,你有吗?没有的话就把“安全”放到第一位,永远都是这样!
攀岩时我从不担心山势的陡峭,我最担心的是蛇,蛇最爱埋伏在这种地方,因为伏击鸟类这是最好的地方。对蛇来说,伏击人类绝对是蛇不情愿的意外之举,一口肉也吃不肚里,还白白浪费二管子毒液,叫你你也不愿意做为样的赔钱买卖。
站在主峰向南俯瞰,这是第三处庙宇建筑群
站在这第三处庙宇旁仰望山顶,山顶那座小庙算是第四处建筑群吧,其实说他是群不准确,因为山顶只有一间小庙。
第三群院子里常年有人居住,虽然建筑受损很严重,环境也破败,但生活气息却很浓。
这位老人就是这院落的主人,也算是神的守护者吧,我们帮他老人家到山下挑了两桶水才开始向主峰进发。
忘了两件事,嘿嘿,回头这给大家交待一下,院内有两古董,光绪年间立的,看上去不仅仅艺术感强,历史沧桑感也很强,碑正中双龙守护着四个字“功德不昧”,文字简单,意义深奥。
还有就是院内这两条狗,别怕他们,不咬人,你别去了打点还想吃他们,就算他们幸运了。
从主峰小庙后下山,这一段路对不爱爬山的人来说,有点难度
可为什么要从这里下呢?就因为想看上面这块巨石,当然不是这个角度看啦
也不是这个角度看
是这个角度,象不象一条小狗。我说的是岩石,可不是那个人,那是我老婆,说她象老虎可以,说象狗万万不可以。嘿嘿
这是我去年四月份来拍的,这是主峰的西南角,来这里有两个目的,一是挑水,这里有泉眼,山上吃水只有到这里挑;二是看奇石。
就是看这一块石头,有四米多高,周围没有突起的岩石,就他一块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
角度不一样,看上去样子就不一样。看石与看人一样的道理,选好角度,就赏心悦目。看人也是这样光看人优点,你就高兴,他也喜欢,你若光看他缺点,你烦心,他怨气。
这个角度象个挣扎中的猛犸象,又象个登山的乌贼。
还有这个眼镜蛇,可惜就剩下一个头了。
这个小景不错吧,与大家分享一下
又转到了第三处庙宇前了,庙前的平地是用石与土填起来的,都是功夫呀。
再放几个小景,我一直都很喜爱这样的小景,就象天天吃大鱼大肉一样,吃上一盘素菜感觉特爽。
这个季节去,山上的杏花、梨花、桃花,还有迎春花与连翘花都在竞相开放,满山冒出浓浓的春意。
此时地上的野花就属这“白头翁"开得最多最好看
这是个惨案,决不是那两条狗狗干的,应该是老鹰干的,可他为什么单单留下个头不吃呢?留个头就为证明你吃个野鸡吗?真是有个性的生物。
下山的速度很快,车就在第一处庙宇前停放着,停在这里再登山可省三分之一的脚程。
最后放个刚刚从冬眠中醒来的这个小精灵蜥蜴,家乡的山里人也爱叫他“瞪眼皮”,名字很有趣吧,你不知道为什么他叫这样的名字吧,好了,你有兴趣的话,下次再告诉您。祝大家天天快乐!时时开心!拜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