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磅江苏诗歌专辑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排版麦西

雨亭组稿

本期诗人:

胡权权、阿笑、杨墟、杨华、逍遥游、阿漫、李玲、邹小雅、何文琴、雨亭

胡权权的诗

▍张木匠

在一张桌子,或者一把椅子

拼装起来之前,他总是在一截木头上认真地

凿眼

左手扶着凿子,右手举着榔头

很有节奏的在一截木头上

凿眼

他好像一直在那里,不停地凿眼子

哚哚,哚哚,哚地

从早晨凿到黄昏,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啄木鸟

啄木鸟从一眼眼眼里找到填饱肚子的虫子

张木匠,从一眼眼眼里找到了

空缺多时的女人

▍打电话的人

一手使劲抓着手机

贴在耳朵上,怕一松手

里边说话的那个人就会溜掉

他的嘴里在放鞭炮

噼噼啪啪的

口水像炸开的火星到处乱窜

另一只手在空中指指戳戳

像对着那人的鼻子、眼睛、嘴巴

不停地使劲

后来,他狠狠地按了一下手机

仿佛按住了那个人的嘴巴

让他再也发不出声来

▍回声

到了半山腰

发现可以望见高高低低的山峰

都被嵌进了天空

山里,古木都是站着成仙的

盔甲一样的树皮

在龟裂的地方会长出新枝新叶

我好奇地对着山谷喊自己的名字

权权,权权,权权,权权

大山的内心与我一样虚空

远处,两行大雁排成了一个人字

向着南方飞去,像我刚刚喊出的声音

越来越远

▍和孙女玩跷跷板

轻轻的,一下子就把她抛进天空

像一朵小小的云彩

天空那么蓝,笑声多么灿烂

我却是那么的重,那么重地往下沉

像一块石头,除了僵硬的身体

沉重的心跳和呼吸

还有一肚子结成冰的理想

胡权权,笔名江钺,江苏昆山人,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绿风》、《作品》、《时代文学》等刊物。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选》、《中国诗歌年度排行榜》、《当代传世诗歌三百首》等多个选本,出版诗集《蓝月光》。

阿笑的诗

▍在宜兴南岳竹海

我一定是回到了来处,回到了

令我恍惚的源头

最深的、最接近天空的都只有竹

这些同我一样,起了个早

腹中空空、孤然站立的

我的本命物,成了林,成了海

依旧桀骜而清瘦

并不是所有的竹都只笔直伸往高处

在山路两旁,我看到不止一株

我的同类,向着身下的泥土砂石

向着不知名的野花野草

微微躬身

▍十二月廿七林边小走

落叶是停歇不了的,它们随时

会在一阵寒风中醒来

被催赶着打旋,去枯,去黄

去爬着滚着,再活上一次

使得我在这个深冬的傍晚

跟随着反复搬动、剔除自己

最后的麻雀飞离了枝头。落叶会低于尘土

尘土会葬于一场真正的大雪

▍春日令

白云是小孤独,高过飞鸟

又低于流水

它旁证了苏醒、更替、人间的秘语

樱花在春风中

颤微微的不可抵达

阿笑,本名沈锋,年生,江苏常熟人。著有诗集《过河的卒子》。

杨墟的诗

▍类似于蝴蝶一样的飞

带我来的是谁?

只记得它有着蝴蝶样的翅膀

不善言说,在我前面飞

山上的花季会晚一些

越向高处越是明显

我边走边摘孔雀草、茑萝、矢车菊……

当我摘下一枝梅花时,雪花大了起来

它继续飞,在我前面,穿过雪花的轻盈

落在你的头发上

我把山上多余的山川、烦人的草木

全部清空,赶走了失眠的鸟兽

之后发生了什么

除了你抱着花束的样子,我都不记得了

▍石头告诉我

我坚信:石头会说话

我带它回到山颠

回到棱角的锐利

我还带它去海边,沙漠

回到鹅卵石的圆润,沙砾的壮举

我曾带它去悬崖和峭壁

现在我把它带回

院子里。它依旧没说话

一轮圆月如溪水抱着它

像抱着孤寂,隐忍和人间

▍风不吹,也摇摇晃晃

蹲在黄昏里的草屋抽着旱烟

远处是望不到边的田野

老树一直站在岸口,像屯子衣襟上的

一朵印花,胸口的图腾

老树的背有点驼,不影响它的

波澜壮阔。我的曾祖父、爷爷、父亲

一辈一辈秉承它的样子,低着头

无论站在哪个地方

都是一株沉甸甸的谷穗

无数时光里,我曾一次次

扑腾着翅膀,飞进它的枝蔓里

那是屯子最懂农时的怀抱

住着知更鸟,歌唱的莺,勤劳的布谷

报喜的鹊,甚至努力上树的鱼

现在,我的背与当年的老树一样

驼在黄昏的沉默里,当一只只鸟陆续

归来时,老树的身影才渐近清晰

只是它更像是一幅黑白画

在墙上。风不吹,也摇摇晃晃

杨墟,江苏连云港人。曾在《诗刊》《诗歌月刊》等刊物发表诗歌80首,诗歌入选多种年选。

杨华的诗

▍春即远

春日渐远,荼蘼开尽了花事

后园的月季,大朵大朵的落

像叹息,也像是梦境

更像是一场春天的大戏

悄悄的离开了舞台

五月的窗外,枝叶繁茂

偶尔的鸟鸣,惊醒了身后的

落花,这季节里的执念

轻轻飘落,粉身碎骨的决绝,

便划破了一个人的宁静

在五月,我越来越接近

草木的内核,青杏尚小

小如几不可闻的叹息

风一吹,她就不停的晃动

像一个人的心事,也像是

初夏的乳房,悬浮在半空

解开绿叶的纽扣,五月的

枝头,缀满了多少这样

青涩的乳房,大地母亲

满园的春色,掩不住初时

砰砰砰的心跳,那一声声鸟鸣

比一个人的叹息,更让我揪心

▍折叠的时光

整个上午,我都在浏览

这本国外的诗选

作者的名字太长

我不喜欢,这种

索然无味的翻阅

像面对一个不喜欢的人

图书馆静的要命,好想

把时光折叠成蝴蝶的翅膀

在四月的阳光下翻飞

要么,就折叠成标本吧

夹在诗集里,可以时不时的

遇到,那些失联已久的亲人

▍月光下的思念

比起冬天,三月的风

更像是一只温顺的小兽

春潮涌动的夜晚

驮着花香满处奔跑

累了,就在月光下喘息

月光真美,照着喜欢的一切

杏花在开,梨花也在开

万善同归,这些纯棉的白

像一个人追着另一个人

像一片月光

追赶着另一片月光

如果再紧追几步

就要追上家乡的围墙了

多么唐突啊妈妈

家乡的春天,我还不知深浅

妈妈的白发,我也不知深浅

无边的景色里,我就是那只

诚惶诚恐的小兽

踏上这一万匹纯棉的白

我的思念也不知深浅

杨华,男,出生于年5月,江苏徐州人,系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徐州市作协理事,邳州市作协常务副主席,中诗网签约诗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扬子江》、《诗歌月刊》、《江南诗》、《诗潮》、《诗林》、《绿风》等百余家报刊杂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出有诗集《杨华自选诗一百首》、散文集《春日里的幻想》。

施影雷的诗

▍劈硬柴

斧子的路起于寒光,起于比寒光更冷

的人心,柴禾的路来自它的纹理

这每一劈都是逆袭,是你的锋芒跟年轮

较劲。横着劈,拗不过扭矩

虎口剧烈的震痛,你两眼望见星星

整个江南都在动

扶直了木柴得找到一棵树的时间节点

按年份,沿裂隙找个茬口一劈到底

这一劈就是江河让道

除此之外是一次次抡圆了的扑空

拐弯,一个老问题,利器在木头内部迷失

被它内部的拧与逆流所劫持

不自觉的跟进,随行,让到疖疤之外

的路线,像离开自信,像偏执

疖疤,一个坚硬的核

——类似圈套内部的黑洞

你还是没法抵近一些沉疴的实质

使尽洪荒之力也剁不开

一棵树成长的疤痕

▍晨读

朝阳镀亮虞山之阴,镀亮公园一角

看上去,这一个早晨

像刚罩过一层薄薄的金水,金水

依稀从她人甩来甩去的长发

溢出,漫过墙角数株梅

从鹅卵石一端,绛黄色的蟹爪菊那里

流过来,斑驳,一丝一缕的流过来

流到凉亭,你与一张青石台

一本书刚打开的页面

就等你落实情节,成为别人的补充

就像你是亭子的补充

▍翻身

沥青和水泥肆意疯长的下面必有

一片涸泽,涸泽之上是半死不活的泥土

地底下有多少暗物质涌动

就有多少戾气,窨井盖就会翻个身

像宅基地翻个身整个村子里

的瓦片跟着翻身,书看结束翻

一个身,嘴唇皮也翻个身

风雨中有人将一条破鱼船拖到岸上

先翻个身,梦魇中醒来

你翻了一个身,不管你日行千里还是

夜行八百,不管你误把黄昏

当作黎明,太阳还是太阳

就算小满不是小满

芒种还是芒种——

只是黑与白各自翻了个身

草地里,你将跳板虫

翻了一个身

施影雷,男,笔名逍遥游,江苏常熟市作家协会会员。80年代涉足现代诗,作品散见《诗刊》《湖北文学季刊》《齐鲁文学》《华语诗典藏》《大别山诗刊》《暮雪诗刊》《新诗天地》《陕北诗报》《诗歌前线》《诗博刊》《新汉诗》《诗家名典》等刊与网刊。有诗歌合集、散文闲笔见于纸媒或网刊,中间二十余年弃诗,年恢复写作。诗观:崇尚自然,歌以赤诚)

阿漫的诗

▍与猫看电影

我看《昆虫总动员》

它也看。偏着脑袋

法国的红蚂蚁,黑蚂蚁,瓢虫,与制片人

我,与猫

不同维度,不同国度的我们

既在各自不同的世界

又身处一室

蚂蚁们扛着饼干

我也扛着粮食,与生活的方糖

曲奇盒子滚下山坡,猫

往后挪着身体。

滚入低谷的是惊恐的众蚁

与车厢里孱弱而必须勇敢的我

而猫

一跃,上了沙发

继续观影

▍飞蛾

既是向死而生

有些人,愿以火赴火

正如

花朵因春天剖心

蝉,奔赴一场壮烈的嘶鸣

麦子,以饱穂伏向弯镰

流向我清水般的爱情

▍小满

今夜

我在一只驱蚊器的蓝光里获得安谧

这令我遐思,想起一些树

那些端坐于枝头的梅子,桃,杏,梨

每一棵树无不从脚底生起擎起天空之力

擎起他们的果子——

我在一些诗人的诗行里

也看见了这些果子的样子

它们有的彤红,有的橙黄,有的

也还生涩难咀

这并不稀奇,也不碍事。我听见

有风穿梭枝叶时,轻抚并赞叹着每一颗果子:

嗬,这小小的饱满语词!

阿漫,本名成菲。茶人。居江苏常州。常州市作协会员。诗观:诗,写心。

李玲的诗

▍守候

自那个人走后

她就单独守住了一条河流

和一整座院子的空旷

偶尔,孩子们会

从梦里回来

有时带来春天

有时带来雨雪和雾霾

河边有地,长成尖刀模样

种莴笋,生菜,马兰头

种蚕豆,倭瓜,也种荒芜

自那个人走后

她越来越多的时间

蹲在刀身上

而河水愈来愈沉

不动声色地把刀刃

蹭了又蹭

▍半山腰

波斯菊的眼神是新的

空气中漂浮的粒子是新的

松树,榉树,栗子树

捧出的绿,是新的

有风经过时

露珠们侧侧身子

叹息般的惊叫

是新的

在通往祖师庙的山道上

遇到一个胸襟上别着白兰的妇人

她已经很老很老了

但她的优雅,是新的

她说

要么走

要么继——续——走

没有一条路,可以原地返回

她说

只有像一株植物那样

完整地呈现你的美

你才会忽略尘世中

不可或缺的沟壑

她的话

是旧的

也是新的

▍落叶

起风了

梅河边,我们曾经爱慕过的那棵树下

堆满了红色的落叶,她们走来走去

像急于归家的人,却忘记了门牌号码

现在,枝头上只剩下最后一片

在祝贺你乔迁之喜的路上

路公交车吃错了药,急急吼吼

那唯一的一片,还是一下子

扑向了我

风把她卷起来,又把她放下

我听到了她的喘息。

她细小的手臂死死地抓住枝条,迟迟不肯落下

那越来越黯淡的红,多像一把钥匙

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锁孔时

无法遏制的悲伤

李玲,笔名雨夜听荷,安徽砀山人,暂居江苏常熟。

邹小雅的诗

▍虚廓园的夏天

开始,是我独自去往那里

夏天或者春天

从桃花坞到梅花田,从虚廓村居到超然榭

长长的甬道来来回回的走

耳边,蝉的鸣叫。有风吹来

一点点,抵达全身每一个毛孔

弯腰从河里汲水

一群孩子从身旁经过

长廊里,他们抱着柱子朝我笑

现在这些孩子早已不知去向

后来,我去虚廓园

是和父母一起

那常会是在夏天,偶尔也会在其它季节

那时的荷花开满了整个池塘

蝉一刻不停的鸣叫

互相搀扶着,他们坐在栏杆前看鱼

脸上布满了阳光的褶皱

红豆树下,他们留下了最后的合影

路人朝他们微笑,孩子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

一朵荷花摇曳到了水面,滑进了水底

如今,合影还在,母亲离开我们已有一百多天

她的足音已无法再出现

现在我再去那里,是牵着我的孩子

那也是在夏天

荷叶充满了整个池塘

远远的,一只蝉开始在树上发出它独有的叫声

在开满荷花的水池边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踮起了脚

尖叫着和清风一起赛跑

整个池子热闹起来

我们听风儿吹过荷香,看鱼儿在水里追逐

孩子瞪大双眼打量着园里的一切

包括曾朴留下的书籍,瓷片

以及园内的红豆树

过去的世界里可有孩子未来的影子?

此时我笑了,我知道她已沉浸在欢乐中

我知道,她和我一样的坚信

园子里的千年红豆树会再结出果来

▍古镇上的老人

—记年的界首古镇

只剩下一些青砖和老人们的记忆

大清邮局还在,马槽还在原来的地方

九十多岁的老人就是一部历史

他的脸上并未留下时间的印记

他说那时的人骑着马儿来

缰绳系在马槽上

当时的邮局旁都是商铺

你能想象运河边这座小镇的旗幡飘扬

你是否想起那个年代的镖局

商铺原来的主人姓曹的一家

他们的后人是否知道祖先的所在地以及对他们的瞻仰

一块块长方形的地砖上可否还有当年马蹄的印记

古渡还在,大清邮局还在,栓马槽还在

当年来往穿梭的人群早已不知去向

当年的大铁锚又流向了何方

人们从这里出发,一步步走向自己的辉煌和破败

拖船渐渐从你的视线脱离

老人们终归会离去

对于过去,他们还有多少回想的镜头

生命中不为人知的事在不断发生

▍红茱萸

我们三个走在茱萸湾的树荫里

绕过梧桐,水杉和各种杂树

你会看见树枝间隐匿的一点点的红

梅花这么早就开了?

那分明是一个一个似枸杞的红果

那是茱萸,同行的长者告知

一下就想到了那个叫茱萸的诗人

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

他们是否就是同一个?

而运河边灯塔下的茱萸和这园内的茱萸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红玛瑙似的茱萸被成串的采下

果实落得满地都是

他们曾照亮了多少人的来路

就像运河边这座灯塔

尽管已失了它原有的作用,

但曾经又照亮了多少迷惑的眼

而此刻茱萸树下的你会想起熊的一家子,

熊的直立,熊的奔跑,以及两个熊孩子的嬉戏打闹

隐在树下的小鹿,狮子山上,两只雄狮背着人群坐着

或许他们只是想念的那些远离人群的日子

茱萸树下的一切或许都会消失

只有历史才会留下

邹小雅,70后,江苏常熟人,生于虞山脚下,望虞河边,有诗集《小雅》《这一天已来临》,主编民刊《诗历》。

何文琴的诗

▍雨中

暴雨如注

泥沙流失

清澈的溪水渐渐浑浊

树枝上,一只白头翁在雨中瑟瑟发抖

可怜的小鸟

今天不能再飞上蓝天欢唱

一声响雷

更多的小鸟从看不见的地方惊飞出来

▍那年的父亲

那年的太阳雨

洒在父亲的头顶,双肩

父亲背对着夕阳

全身发着光

那年的台风

父亲拉着我

跑去看六里塘龙吸水

那一刻

哪里像个稳重的大人

依然是一个撒欢的少年

那年他带我去看演样板戏

我骑在他脖子上

我是他最疼爱的宝贝

回家的路上

父亲背着我

结实的后背

一座最坚固的山岗

▍飞蛾

蝴蝶,扇动一下翅膀

在地球的另一边

引起一场飓风

而我,眨一下眼睛

便在你心海

掀起巨浪

旷野的风中

飘零成落叶

依然向着你的方向

执着地飞

耳边,除了呼啸的风声

还有你的呢喃

人世间如此寒冷

你是我唯一温暖的方向

何文琴,女,70后,江苏省苏州市作协会员,著有诗集《尚湖的水莲》,随笔集《月光下的钢琴曲》

雨亭的诗

▍信任

阳光下,一只羊在安静地吃草

我靠近它,它向后退了两步

我向后退,它咩咩叫了两声

咩咩的叫声,在风中荡漾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我俩

仿佛我也变成了一只羊

我俩一起,低头啃草

在这个春天,已不分彼此

▍春日雨后

水杉的塔尖上掠过鸟鸣

小村庄倒影在一汪河水里

婆婆纳蓝色的小脚丫

在河边走过,脚步很轻很轻

小木舟在水里兀自横着

它只渡春风,不渡我

河中央一截枯枝上

一只白鹭,单纯地站着

它有时看镜中的自己

有时看看桥上的我

▍捉骨甏

东浜泾岸边放着一口甏

父亲说,那是

安放先人遗骸的捉骨甏

那年,少不更事

想看个究竟,甏里

有一条水蛇,与我短暂的对视

秋天的阳光,从一棵

老榉树上垂下来

我坐在河边,嘴里咬着一枝狗尾巴草

看着水波,微微荡漾

幼小的心灵,竟有一种

被抚佑的温暖和苍凉

雨亭,本名郭伟娟,江苏常熟人,喝尤家泾小河水长大,现居虞山三峰。近年业余习诗。

?麦子在西部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有裁剪,如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