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05093.html哈喽大家好,欢迎收看汉语解密的本期视频。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从古诗词的常用意象看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视频。这支视频里提到的诗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一词在外国人眼中可能仅仅是“花凋落”的意思,而中国学生却认为它更是代表了唐朝的没落与作者的感伤。二者解读出现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外国人在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很难体会到“落花”一词的社会文化意义。
社会文化意义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事件和个人的经历等创造出来的。它不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附着在语言之上的,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之中产生的。
社会文化意义是真正理解古诗文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就从“落花”这一意象入手进一步了解社会文化意义对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
先就前面提到的《江南逢李龟年》来看: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而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唐朝已经没落,杜甫在漂泊中竟又与李龟年相逢,他现在面临的不再是当年岐王和崔九的豪门府邸,而是这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在了解诗文的创作背景之后,“落花”的深意自然就显现出来了,作者正是通过写暮春花落的景色来反映唐朝的衰败与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惆怅。
“落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定的意义?
花朵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落花”恰恰代表了美好事物的消逝,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一再运用,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落花”这一意象便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文化意义。落花虽常给人苍凉之感,但它绝不全是“无情”之物,它的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落英缤纷的自然之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翊《寒食》
韩翊的《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给人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之感,十分美妙。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陈与义《襄邑道中》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的船都照红了。表现夹岸的美景,这两岸的“飞花”也为诗人的欢快之情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2.伤春惜时的生命之感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是一首拟古乐府诗,同时也是咏花的名作,全诗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这句“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写年轻的洛阳女子面对满天飞舞的落花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生命的有限,从而生出无限感慨。
“落花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
——《前溪歌》
“落花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前溪歌的这句中,写落花随流水一去不返,从这轻微的叹息中,我们也能看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3.人世沧桑的身世之叹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
该诗写女子春末怀人,反复抒写其触景伤怀,忧思难解之情。诗中颔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融情入景,独立庭院,看春花凋零的思妇与一对比翼双飞的燕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景便把女子心中怀人之苦推到了极点,表现作者对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这句中,诗人把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一代佳人坠楼以身殉情,如同落花一般玉殒香销,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与人世沧桑。
4.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此诗作于辞职南归后,作者这里描写的“落红”是自喻,表达自己辞官归乡,就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中,“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一句将北陂杏花与南陌之杏花相对比,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则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这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总的来看,落花意象可以表现对人世沧桑的感怀,但同样也可以表现对某种美好境界的追求,由此可以看出“落花”并不都是无情物,它同样也可以有积极的意义。
古诗词中还有不少与“落花”一样有着多种含义的意象,这也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积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中包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制作:黄诗涵
解说:黄诗涵
编辑:颜慧
指导老师:米幼萍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第三版[M].商务印书馆
[2]张杰.一片飞花几多感怀——谈古诗词中的“落花”意象[J]语文月刊,(11)
1-83
HANYU|JI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