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空山不见鸟,但闻鸟鸣声 [复制链接]

1#
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a_6136690.html

空山不见鸟

但闻鸟鸣声

——题记

想必各位都有听过鸟的叫声吧。朝阳清晨,傍晚时分,甚至是烈日当空的中午,处处都有鸟儿在歌唱。那你们有没有留意过陪伴你的歌声是哪一种鸟发出的呢?今天就请我们生物科学社团的猫头鹰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在了解鸟的叫声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鸟类的鸣叫与鸟类的发声器官。

01

鸟类的鸣叫

鸟类的鸣叫分为四种用途:求偶、占区、领域戒备、联络。

鸟类的鸣叫也可以分为鸣唱、鸣叫和鸣效3种类型。

鸟类的叫声复杂多变,是它们相互间进行通讯的重要方式。

鸟类的叫声可以分为叫声和歌声两大类。叫声音节比较简单,但类型较多,用来表示危险、警告、联络等信息,雌、雄鸟都能发出。歌声通常婉转多变,音调优美动听,多数情况下由雄鸟在繁殖季节发出,是雄鸟宣布占据地盘,寻求配偶的通讯方式。

02

鸟类的发声器官

鸣管是鸟类特有的发声器官,它位于鸟类的胸腔中,气管的下方,由若干个扩大的软骨环及其间的薄膜——鸣膜组成。空气通过气管快速冲出时,气流使鸣膜等振动而发声,串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歌。

鸟类歌声的质量和复杂程度与鸣管的肌肉数量和软骨环有关。雀形目鸟类鸣管发育更好,鸣唱声更复杂多样和悠扬。而非鸣禽类,如鸵鸟、白鹭的鸣管简单,所以基本上没有叫声;如画眉、百灵、黄鹂、相思鸟等鸣禽类则有四对或五对鸣肌调节鸣膜的紧张度,因此能发出宛转悦耳的啼鸣声;鹤类具有长而盘旋的鸣管,就像萨克斯的共鸣管一样,所以它们发出的叫声最宏亮,可以

传得很远,故有“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说法。

鸣管-鸟类的发声器官

03

l鸟类的叫声

在掌握这两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开始了解鸟的叫声了。

以下是几种鸟的“名片”和叫声音频,点击音频即可聆听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1.白头鹎

白头鹎,又名白头翁、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

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

2.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是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斑鸠。

珠颈斑鸠是中国东部和南部最为常见的野生鸽形目鸟类,俗称“野鸽子”。体长30厘米左右。通体褐色,颈部至腹部略沾粉色。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颈部两侧为黑色,密布白色点斑,像许许多多的“珍珠”散落在颈部,为本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而得名“珠颈”斑鸠。不过这个珍珠斑点只有成年的珠颈斑鸠才有,幼鸟是没有的(此外,印度还有一个亚种也是没有“珍珠”的),且幼鸟的颜色也没有成鸟那样鲜艳。

3.暗绿绣眼鸟

暗绿绣眼鸟,共有9个亚种,小型鸟类,体长9-11厘米。上体绿色,眼周有一白色眼圈极为醒目。下体白色,颏、喉和尾下覆羽淡黄色。

此鸟性活泼,在林间的树枝间敏捷地穿飞跳跃。鸣叫声似“滑儿,滑-儿,滑-儿”,婉转动听。非繁殖季节亦有集群之习性,冬季能达50-60只。多在南方,主要在阔叶林营巢,巢小而精致,为吊篮式,隐藏在浓密的枝叶间,不易发现。主要以昆虫和一些植物为食物。

4.红嘴蓝鹊

红嘴蓝鹊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嘴、脚红色,头、颈、喉和胸黑色,头顶至后颈有一块白色至淡蓝白色或紫灰色块斑,其余上体紫蓝灰色或淡蓝灰褐色。尾长呈凸状具黑色亚端斑和白色端斑。下体白色。

黄嘴蓝鹊外形和羽色和该种非常相似,但黄嘴蓝鹊嘴为黄色,头部仅枕有白色块斑。区别仍很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5.远东山雀

远东山雀属山雀科山雀属,英文直译为日本山雀,也被称为东方的山雀是从大山雀的亚种分化出来的。远东山雀仅有上背部黄绿色,下体灰白色或浅黄色,比较缺少黄色色调。

6.灰胸竹鸡

灰胸竹鸡为雉科竹鸡属的鸟类,灰胸竹鸡喙黑色或近褐色,额与眉纹为灰色,头顶与后颈呈嫩橄榄褐色,并有较小的白斑,胸部灰色,呈半环状,下体前部为栗棕色,渐后转为棕黄色,肋具黑褐色斑,跗跖和趾呈黄褐色。上体黄橄榄褐色。眼淡褐色;嘴褐色。雄鸟脚上有距。分布在台湾以及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北达陕西南部、西至四川盆地西缘、东达福建,主要栖息于山区、平原、灌丛、竹林以及草丛。该物种的产地主要在中国。

7.褐翅鸦鹃

褐翅鸦鹃是鸦鹃科、鸦鹃属的中型鸟类,体长40-52厘米,嘴粗厚、黑色,尾长而宽,凸尾,通体除两翅、肩和肩内侧为栗色外全为黑色。褐翅鸦鹃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栖息于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的林缘灌丛、稀树草坡、河谷灌丛、草丛和芦苇丛中,单个或成对活动,善于隐蔽,飞行时急扑双翅,尾羽张开,上下摆动,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还吃一些杂草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8.大拟啄木鸟

大拟啄木鸟,中型鸟类,背、肩暗绿褐色,其余上体草绿色。头、颈蓝色或蓝绿色,羽基暗褐色或黑色。上背和肩暗绿褐色,或缀暗红色。下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亮草绿色。尾羽羽干黑褐色。

食物主要为马桑、五加科植物以及其他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此外也吃各种昆虫,特别是在繁殖期间。

9.棕颈钩嘴鹛

棕颈钩嘴鹛是小型鸟类,体长16-19厘米。嘴细长而向下弯曲,具显著的白色眉纹和黑色贯眼纹。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褐色或栗棕色,后颈栗红色。颏、喉白色,胸白色具栗色或黑色纵纹,也有的无纵纹和斑点,其余下体橄榄褐色。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

该鸟由于体态优美,鸣声悦耳动听,常被大量捕捉饲养,作为笼养鸟供观赏。应注意保护,控制猎取。

10.八声杜鹃

八声杜鹃,小型鸟类,体长21~25厘米。嘴形侧扁、尖削。雄鸟头、颈和上胸灰色,背至尾暗灰色,尾具白色端斑。胸以下淡棕栗色,上下体均无横斑。叫声为八声一度。雌鸟通体为灰黑色和栗色相间。相似种棕腹杜鹃体型较大,尾具黑色横斑和红褐色端斑,胸、腹棕栗色,腹以下白色,区别甚明显,野外不难辨别。喜开阔林地、次生林及农耕区,包括城镇村庄。常被小型鸟群围攻。叫声熟悉于耳,但却难见其鸟。

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